专访《造梦师》陈佳同——作者与出版社的平衡: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念绝对不能删

【百道编按】一个充满童心和想象力的年轻人,为全世界的小读者带来了“造梦师”系列图书。近日,百道网专访了陈佳同,这位85后大男孩面对百道网直言自己“内心仍是一个孩子”,那么,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陈佳同是如何在写作中平衡作者和读者的视角,平衡奇幻和现实,平衡写作和出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专访《造梦师》陈佳同——作者与出版社的平衡: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念绝对不能删

相信很多人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梦是从哪里来?”

有关梦的一切总是那么神秘,无论是东方的《周公解梦》,还是西方的《梦的解析》,哪怕人类科技文明发展至今,梦仍然是人类无法彻底了解的未知领域,所以人类追寻梦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如果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想探究梦的这个问题,会发生什么呢?85后新锐儿童文学作家陈佳同用他最新力作《造梦师》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答。

这部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的“造梦师”系列,是国内首套以梦境为题材的幻想小说,作者以人类的梦境为出发点,以超凡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奇妙宏大的幻想世界。在作者的笔下,不仅梦境被描绘得绚丽多彩,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也被巧妙地进行了勾连,并通过让梦境世界来弥补现实世界中做梦者心中的缺憾,以此来兼顾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了孙悟空、神笔马良等中国文化元素,通过非凡的想象力与浓郁的中国文化为小读者们缔造了一个梦境的王国。是一部既有文化价值又能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求的作品。

专访《造梦师》陈佳同——作者与出版社的平衡: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念绝对不能删

《造梦师系列(套装共4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近日,百道网专访了陈佳同,这位85后大男孩面对百道网直言自己“内心仍是一个孩子”,那么,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陈佳同是如何在写作中平衡作者和读者的视角,平衡奇幻和现实,平衡写作和出版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儿童文学与写作视角的平衡:“我的内心仍然是个孩子”

百道网:从处女作《白狐迪拉》到现在的“造梦师”系列,您一直非常强调想象力,那么在你所有的创作中,除了想象力,还有什么是您比较看重,并且在作品中一以贯之去呈现的呢?

陈佳同:我之所以非常强调想象力,是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现实,认为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用。但在我看来,想象力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力,我通过幻想来进行创作,也希望我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能发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进而拥有一个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童年。

在想象力之外,我还想用我的作品和角色体现“人性”。真实的人性不是部分童书中呈现的那样浅显,好就是完全的好,坏就是彻底的坏。在我塑造的角色里,所谓的好人身上也有缺点,所谓的坏人也有善的一面。我之所以力求故事真实,就是因为孩子终究要长大,他们不能被保护在襁褓中,所以我希望他们能接触到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复杂的、现实的社会系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造梦师》这本书中的噩梦的产生就是基于人性永不餍足的欲望,而我们要抵抗这种欲望。

此外,在我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元素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从小阅读西方儿童文学名著的关系,我写作时会带入西方的思维去写,但同时我也特别崇尚传统文化,所以我的写作一直秉持中西文化合并的方式,就是用西方人叙述故事的思维来讲由中国元素构成的故事。而“造梦师”系列就是个中西合璧的故事,在这系列书中,孩子们既能感受到国外与众不同的文化,也能感受“神笔马良”、“孙悟空”这些经典的人物和故事。

百道网:您的作品构架其实完全可以做成一本成人文学,为什么会单单选择给儿童去写故事呢?作为成人,您如何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写作?

陈佳同:说句老实话,让我现在写成人文学,第一我不愿意写,第二我也写不出来。

从小我就喜欢儿童文学,喜欢的书我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不下10遍,看得多了就想写一部自己的作品。于是,大学时我开始着手写作儿童文学作品。没报任何功利的心态,就是单纯喜欢,所以我一直保持童心,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在我的内心里,我自己仍然是个孩子。

我认为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上一定要保持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来讲故事。因此,我书中的语言和视角都是属于孩子的,比如说大人是什么样子的,大人为什么做这件事儿,作为孩子我的想法是什么,梦里面怎么好玩儿一些,等等,都是以孩子真实的视角去看的,这样才能让小读者们产生亲切感和共鸣。要是以成人的心态去写这些故事,小读者们一定会有剥离感。

奇幻与现实的平衡:《造梦师》要唤起人们渐渐丧失的想象力

百道网:您为何会选择“梦境”这一神秘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本《造梦师》的故事构架是怎样的?

陈佳同:我从小就对梦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梦的来源,为什么我会做这样而不是另外的梦。在看了《周公解梦》《梦的解析》等作品后,我对梦有了进一步了解,原本神秘的东西变得不再神秘。后来,我又看了诺兰的《盗梦空间》,深受启发,知道了梦的难度和维度,这一点在《造梦师》中被借鉴并充分展开。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略带男孩子气的小女孩琦琦,她是一个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孩子,妈妈去世之后就和爸爸相依为命。一天,琦琦在梦中来到海底,见到了能够用画笔画出真的大海的神笔马良,马良有一只猫,他的身份是造梦师。琦琦在梦境中被掌管人类梦境的梦境老人召唤,她因为丰富的想象力也成为一名"造梦师",并得到了自己的导梦猫波比。造梦师的职责是运用自己高超的想象力为人们编织梦境,在梦境中实现人们没有实现的愿望,然后获得梦币作为报酬。琦琦不断学习造梦的技术,成为一个能力高超的造梦师。后来,人们的梦境不再安稳,噩梦越来越多,原来是影皇的一支黑暗力量在偷偷占领人类的梦域。琦琦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叶依莲也是一名造梦师,二人在梦境中联合起来和影皇对抗。经过艰苦的战斗,造梦师们成功制服了影皇,从而恢复了人类的梦境世界。

百道网:在《造梦师》的写作中您如何平衡奇幻和现实?也就是说,如何让作品既有现实的意义,又能带有奇幻文学作品的想象力?

陈佳同:肯定会有很多人问,梦和现实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需要造梦师?

其实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就告诉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隐秘的梦境所看见、所感觉到的一切,呼吸、眼泪、痛苦以及欢乐,并不是都没有意义的。所以,我认为梦是在守护我们的睡眠。举个例子,假设亲人去世了,人的潜意识就会因为难过而躁动不安,但在梦中,死去的亲人可以复活,再次和你生活在一起,这时候梦会告诉你亲人还没有离开,你安心地睡吧,第二天睡醒后,可能你就会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所以,在这本书中,梦是一种对现实缺憾的满足。书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种缺憾,通过主人公琦琦为代表的造梦师,就可以在梦中悄悄实现现实中许下的那些愿望。同时,造梦师们还能运用自己超凡的想象力,抵抗来源于人性永不餍足的欲望的恶势力,重新拯救世界,召唤人们随着年龄增长而渐渐丧失的想象力。

从《造梦师》的故事来说,它也把现实和奇幻联系在了一起。小女孩琦琦是一个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孩子,在妈妈生病去世之后,她和爸爸相依为命,但她的爸爸天天酗酒,对她也不闻不问。在这样一个逆境中,琦琦却成为了一个乐观坚强,带着顽强生命力和韧劲儿的女孩,所以我想说的是,即时你身处社会最底层,也依然可以在淤泥中开出花朵,给人类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带来一些慰藉。这就契合了琦琦作为造梦师的作用,这样一个女孩也可以圆大家的梦想,给大家勇气。

百道网:主人公琦琦的性格有些男孩子气,而通常一些升级打怪的冒险作品都是以男孩为主角的,您为什么选择了女孩视角呢?

陈佳同:这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关,其实外国的儿童文学很多主角都是女孩,男女孩大概是五五开,而中国基本上全是男孩,女孩可能仅占20%左右。但其实我并不是要表达女权主义,而是觉得造梦师的气质特别契合女孩们儿的气质,就是一个身穿红色连衣裙的女孩在梦境中穿梭,体味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抚慰大家的伤口。并不是说男孩代表勇敢,女孩代表温柔,只是这种治愈感和女孩儿特别契合。

同时,在我读过的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女孩,我也借鉴了这些女孩的性格,并放在了琦琦身上。另外,我也不太想些国内目前很流行的男孩升级打怪的东西。我还是想写一些深刻的作品。

作者与出版社的平衡: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念绝对不能删

百道网:在与责编或者出版社的沟通合作中,有哪些是一定不能碰的红线?

陈佳同:我作品中核心价值观念是绝对不能删的东西,比如在《造梦师》这本书中,我最想传达想象力的重要性,呼唤大家的想象力,那么这一点就是绝对不能动的。我非常感谢和尊重《造梦师》的责编王莹老师,以及《白狐迪拉》的责编,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王瑞琴老师。我认为,好的编辑一定是非常尊重作者作品的,他们两位老师的修改都能够做到贴近稿件原意,也都能够发掘出我稿子的亮点。

百道网:除了文字,您还会参与图书插画装帧过程吗?

陈佳同:文字以外插画装帧等,我参与地也挺深的。举个例子,明年接力出版社会出版《白狐迪拉》6册,这套书的插画师就是由我联系的。最初,我和代理在几百个国外插画师中挑选了一位,他的插画风格我最喜欢。然后,我和这位插画师进行了频繁交流,我这边把材料翻译成英文,插画师那边根据我们的需求调整作品。可以说,从最初的呈现风格,到最后的细节打磨我都是全程参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