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國外,《肖申克救贖》都高居各大電影排行榜的前幾位。儘管在當年的奧斯卡之爭中,它輸給了當年驚豔世人的《阿甘正傳》,相較於《阿甘正傳》傳遞的極其美國的價值觀,《肖申克的救贖》顯然更加純粹而偉大。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說,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當中。影片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情人的慘死而鋃鐺入獄,他即便飽受折磨也沒有失去對自由的渴望,最後成功越獄的故事。
主角安迪儘管入獄,但是他與其他角色不同的是他始終充滿著希望,對自由的渴望。肖申克監獄的主色調是灰色的,灰濛濛的沒有一點生氣,有的絕望與無奈。然而主人公安迪就像是一抹久違的陽光穿過了厚厚的雲層照在了肖申克監獄的灰牆上。
電影公認的最經典的那個畫面,安迪在那個風雨之夜帶著自己的物品爬過漫長的下水道,最後在雷雨裡赤裸著擁抱天空。在那一刻,你彷彿看到了具象化的自由飛行在雨幕之間,看到來自啟蒙運動的自由意志化作閃電在天空閃耀,那是個令人感動的鏡頭。他利用麗塔海華絲的海報來著遮掩逃獄的洞口的一幕也常常被後世電影致敬。
然而我最喜歡的鏡頭卻是安迪靠著幫助獄警逃稅為朋友們換來冰鎮啤酒的那一段,在肖申克監獄,獄警們就是天神,他們掌握著犯人們的生殺大權。在這裡喝上一口冰鎮啤酒簡直是天方夜譚,是他們想都不敢想事情,但是安迪卻做到了。那天太陽很大,犯人們愜意的躺在陰影處,享受著冰鎮的脾氣,摩根弗里曼在獨白裡說道:“他們簡直以為自己在修繕自家的屋頂”。而安迪就在陽光下看著喝酒的眾人微笑,這大概是影片最美好的場景了,然而就是這樣美好的場景也沒能麻痺安迪追求自由,渴望脫罪的心。
體制化是影片著重說明的另外一點,電影藉著摩根弗里曼之口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臺詞:
這裡的高牆很奇怪,剛開始你討厭它,慢慢地你適應了它,再後來你就離不開它了。
當犯人們出獄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走出監獄了,自己適應了呆在籠子裡的生活。這就是體制化的力量,人們被認為的捏造成某種零件,你只有在特定的機器裡才能發揮作用。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的日子裡,你忘記了原來的你,你被塑造成某種車間產品,千篇一律或者略有不同。這是因為如此,主角安迪才顯得如此可貴。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丟失希望。
閱讀更多 一則牢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