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义:守望幸福

□胡月义

古往今来,幸福可真是个人见人爱,并诱使人们为之乐此不疲的“香饽饽”。然而若问什么是幸福?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曾记得数年前周国平先生在《论幸福》一文里说:“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读罢不禁拊掌叫好。可细一思忖,不对呀,若果真如此,那我们的人生不是太暗淡无光了吗?

周先生发此感慨的契机和理由我不敢冒昧揣度,但我以为他此番论调能够博得遍地喝彩,无非是歪打正着,正好迎合了普通人的心理:站在自己不幸的心空里仰望别人幸福的项背,自然相形见绌,望尘莫及的感慨便油然而生。殊不知,其实质是我们常把不幸牢牢地根植在自己心里,却将幸福枝繁叶茂地培植在别人的眼里。正因如此,我们总认为自己是不幸的,而别人是幸福的;故而常对自己的不幸自怨自叹,总对别人的幸福仰望膜拜。想到这儿,忽忆起现代诗人卞之琳的名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啊,你站在自己的不幸里仰慕别人幸福的风景,而与此同时,别人也正好站在自己的不幸里把你作为幸福的风景来欣赏。

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幸福的,我们的人生自然也是幸福的,事实也正是这样。只有那些企图将自己的幸福搭建在别人不幸的基础上的人例外,他们的不幸是注定的,因为这类人天生内心只有不幸,所以才会挖空心思想着把自己的不幸转嫁给别人。记得在学生时代读过一篇寓言故事《聋子和瞎子》,说的是聋子为自己听不见各种美妙的声音而深感不幸,总羡慕瞎子拥有灵敏的耳朵;瞎子倍感不幸的根由是自己无法看到各种美好的事物,常常仰慕聋子敏锐的目光。于是好心的上帝成全了他们二人的夙愿,将其互换角色。结果二人非但没见到幸福的影子,反比原来更为不幸。上帝可怜他们,重又恢复各自的角色,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原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这故事的深刻寓意我当时并不大懂,今天想来,真是太精辟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自认为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自我感觉幸福的人也各有幸福的理由。只是,我们总习惯于站在不幸的土地上仰望幸福的星空,反倒让身边浓浓的雾霾遮没了幸福的芳容。

有的人总喜欢凡事跟别人比一比。不可否认,我们正是在“比一比”中求得了民族的发展、个人的进步;可同时,在这把“双刃剑”下滋生了盲目攀比的温床和土壤。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比还幸福,一比就不幸。这种消极攀比的心态正是很多人深感不幸的深刻根源。一旦这种心态在灵魂中安家落户,幸福也就可望而不可即。因为幸福的因子是有限的,而攀比的内容是无限的。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好比爬山,有人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为奋斗目标,结果损失惨重,代价昂贵,有时不慎丢了卿卿性命;有人一路徜徉流连,沿途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无须登临山巅就已幸福满怀。可见,快乐各有各的面孔,幸福各有各的呈现方式;幸福与否不在客观的事,全在主观的心。

由此可见,人生能否幸福全在于做人的心态和气度。有一种境界叫放下,有一种胸怀叫舍得;人生不如意事常想一二,人生如意事常想八九。把自己的幸福培植在心里,把别人的幸福下载在眼里,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