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羣衆幸福之路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柏樹坪社區坐落於吳堡縣城西面,307國道和青銀高速過境,人口密集,交通便利,轄區內有龍山惠民家園、怡馨小區、龍山小區和新城大廈四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共安置搬遷群眾2179人,佔全縣總搬遷人口的89%。在這裡有一個現代農業園區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建設中,園區核心區域總投資3500萬元,規劃佔地面積600畝,建成後可向搬遷群眾提供約100個就業崗位,同時可搭載200餘戶搬遷家庭。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柏樹坪易地扶貧搬遷農業園區原為亨通現代農業園區,是2011年省政府批准的第二批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之一,但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今年以來,為了有效解決搬遷群眾產業就業難題,特別是3月31日陝北地區復開工現場會在吳堡縣召開後,當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赴現場調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以縣政府和柏樹坪社區簽訂園區經營權流轉合同,園區的水電路基礎設施、溫室大棚以及園區圍欄全部由政府投資建設完善,由農業局與園區總承包人簽訂承包合同,對亨通現代農業園區升級改造,專門為移民搬遷群眾“量身定製”一個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勞動就業或入股分紅等形式增加收入,達到穩定脫貧的效果。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園區劃分為生產區、試驗示範區和綜合區三大功能區,是以設施蔬菜、農光互補、羊子養殖、水果採摘、藥材種植、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和農業科技培訓為主,休閒、觀光、旅遊為輔的多功能、高品位、綜合性示範園區。生產區為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結合“農光互補”通過應用先進的技術,生產具有產量高、質量優的有機無公害各類名優水果、蔬菜、小雜糧以及肉蛋等畜禽產品。試驗示範區為農業、畜牧部門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示範區,也是農業技術培訓的實習實訓基地。綜合區主要包括辦公區、培訓中心和農產品分級包裝銷售中心等。園區借鑑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園區成功的組織管理經驗,實行“1+1+1+N”的組織管理模式,貫徹“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效益優先”的原則,打造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發揮企業競爭優勢,增強園區的科技創新和引領示範功能。

農光互補扶貧電站主要針對老齡化和無勞力家庭,項目概算總投資4500萬元,包括光伏場內工程和接入電網10kv線路送出工程。電站裝機容量為5800KW,年可發電約812萬度,運行期間收益全部歸貧困戶和貧困村集體所有,計劃搭載168戶搬遷家庭,年戶均約增收2143元,年人均約增收1375元。

站在山頂遠遠望去,一片片深藍色的多晶硅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座座蔬菜大棚雛形已現,蔚為壯觀。

“光伏電站計劃9月中旬前竣工併網發電,農業園區改造工程正在有序建設中,等建成後咱們的搬遷戶可就有福啦!”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同志介紹說,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不斷推進,吳堡縣“十三五”期間的安置房已全部交付鑰匙,進入了“後搬遷”時代,工作重心逐步發展到重視解決後續產業就業、提高實際入住率等新舉措上來,除現代農業園區外還有怡馨小區移民搬遷社區工廠即將在9月份投入生產,可向搬遷群眾提供200個就業崗位。

吳堡縣發展特色農業照亮搬遷群眾幸福之路

可以預見的是

在不久的某一天,當我們走進柏樹坪的移民搬遷社區,將會看到這樣的光景:一棟棟樓房錯落有致,一排排整齊的光伏路燈圍繞著綠道,寬闊的馬路清掃得乾乾淨淨;道路兩旁的商鋪,有經營傢俱的,有經營五金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人們在樓下的社區工廠上班或者在旁邊的農業園區打工;安置點旁邊的公園內孩子們開心地嬉戲玩耍,每到夜幕降臨,婦女們就歡快地跳起廣場舞,我們期待著,這片被陽光照耀著的土地,在脫貧攻堅的凱歌中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