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有過種植和園藝經驗的人都知道,播種後等待萌芽破圖的那種快感是整個播種-成長-收穫過程中最愉悅的,因為你並不知道是否能成功,你也不知道會長出什麼樣的嫩芽。

就像片中希特勒在德國境內建立的後備軍學校,給一個個青澀少年們挖好了坑,播種下去,施以狂熱理念和不切實際的幻想作為肥料,拔苗助長,然後將之一個個挖起來送去前線當他思想投射為現實的人肉墊子。

電影的切入點確實標新立異,作為發起戰爭國家,被迫投身戰爭的人民也當之無愧是某種意義的被害者。人類在被批量灌輸某些概念的時候,能保持獨立思想願意當一個異類的畢竟是少數。男主Friedrich也差點投身於惡魔揮筆的畫作中,而萬幸的是他遇到了Albrecht,後者就是一個異類,就像皇帝的新衣裡那個小孩子。在一群頭腦發熱的人中,清醒響亮地說出事實。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1. 相互播種

Friedrich和Albrecht,在這樣一個緊張備戰,陰暗壓抑的學校裡能找到彼此大概也算是一種不幸中的萬幸。少年時期一個重要的朋友給予雙方的影響之深出乎你的意料。Friedrich一開始就是一個純真樸實的少年,因為善良所以下不了狠心給對手最後一拳,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個老實孩子。在全國至上而下狂躁的氛圍下,能上所謂的“精英學校”,能為國報效還能好好練習拳擊並舒服洗澡對一個剷煤賺取生活費洗全家洗完後洗澡水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天堂般的存在。

所以他去了,也在毫無意識的改變,學校是最能潛移默化塑造一個人三觀和能力的地方,不論好的還是壞的。所以我們正面影響的男二Albrecht來了,在一個神秘又沒什麼人知道的夜裡,然後離世的時候也是悄無聲息,學校連訃告都不願意發。就像片中出現的雪,在夜裡飄落,在白天融化,安靜得像沒有存在過一樣,唯獨從頭到尾在目睹了一切的男主心裡,大概他是抹不掉的那顆硃砂痣了。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兩人對對方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Friedrich最後又回到了無法對對方下最後一拳,因為Albrecht告誡過他那麼作太殘忍。而從校長口中也得知Albrecht的父母認為認識了他之後他變了。我認為是好的改變,變得活潑和生動了?因為無從得知過去的他,但是Friedrich或許是第一個能讓他覺得快樂的讀者。而Albrecht願意和他在一起,也是感受到了他成長環境中難得的真實和美好,所有的人都因為爸爸的緣故阿諛奉承或者敬而遠之,只有笨拙的,什麼都不懂的Friedrich和他互相吸引。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而對於Friedrich,在他成長環境和後來的學校中,勢必沒有見過像Albrecht這樣的人,出身可能並不是高位(畢竟家中一切都是原先在那兒之後被沒收賦予他父親的),但精神上絕對是卓越的人,Albrecht就像在一個黑白的世界裡開出的一朵彩色的花。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有時候你是否會覺得和某一個人有說不完的話談不完的事,覺得那種前所未有的共鳴或思辨?所有的事情都想讓這個人知道,和這個人一起去完成。對方如果做了什麼決定卻沒有和你商量而你認為這危及了他的時候,你有一種心絞痛一般的無力、挫敗甚至是暴怒。這就是Friedrich對於Albrecht勇敢的做了自己後的感覺。是一種本人可能都毫無意識的強大精神支撐。就像最後他在浴室裡推搡和擁抱Albrecht,潛意識裡他覺得要失去這個人了。而他們在那個世界裡是彼此的唯一。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2. 靈魂洗滌

片中有兩處明顯的飄雪,也可能別處也有但我不記得了。第一處是他們開槍擊斃了蘇聯俘虜,Albrecht手握那位彌留少年,少年不知是說著悼詞還是懷念家鄉父母的異國話語,兩隻同樣蒼白年少人的手,來自不同的背景和國家,身負不同使命,但是一樣的不幸。Albrecht是五個人裡唯一清醒認知到錯誤並大聲說出來的人,Friedrich受到了他的感召,也上前去看俘虜。就像他們那個教官讓他們上課說的課文,雪在各國的意識裡都是純潔無汙之物,從天而降,象徵了洗滌靈魂罪惡。Albrecht和Friedrich是被寬恕的人。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第二次降雪是Friedrich帶著來之時的東西離去,飄落著大雪,襯托得高處懸掛的納粹旗幟越發猩紅,這次降雪也洗滌了Friedrich的罪惡,無知的少年在指引下毫不手軟的摧毀了手無寸鐵的俘虜。戰爭中手刃對方無可厚非,而就像Albrecht說的,對方是沒有武器的俘虜,這樣是非人道的。Friedrich的生恰恰是Albrecht的死所帶來的,若不是最後拳擊臺上他的覺醒他多半也是要葬身戰場了。這是Albrecht最後給他的禮物。

但我並不覺得是神的寬恕和賜予。這世間並沒有什麼神,有的只是一切人類意識的投射,好的,壞的。若真有神,怎會這樣熟視無睹和袖手旁觀?怎會這樣無盡的嘲弄多少人的生命和命運。

3. 善與惡

簡單來說,體育老師是個某種意義上的好人。拳擊教官是個惡人。

第一次Friedrich的爸爸被蓋世太保調查,被迫上了兩班。是因為Friedrich太天真和教官說了爸爸不同意,知道他父親不同意的只有他,必須是他通報了後,他爹遭罪了;第二次Albrecht被父親無情教訓正是因為教官向爸爸舉報了他在課堂上所說的一切。要知道學生們可能會傳播,但那只是謠傳,而他父親第一次看他的文章,也正是拜教官所賜。

體育老師是個愚昧、愚忠之人但本性並不惡,他懲罰尿床哥的確手段殘忍,但其實在小哥飛撲救人後的體育課上,正好勸退的那個失誤男孩走過,他讓Friedrich揍他一拳,也確實是想用身體上的疼痛來懺悔和救贖心靈上的愧疚。最後Friedrich收拾東西的時候他背過了身去,算是一種“我沒看到你做什麼,隨便你收拾”的狀態。

或許之後他平凡的結婚生子,平凡的活下去,這一切如果不是這張照片大概會遙遠得像別人的回憶。

讓他永遠無法忘懷被冰面相隔而緊貼的手掌,那一幕虐心得彷彿有千萬根棍子將人五臟六腑攪得都不在了本身的位置,有什麼比馬上即將陰陽相隔且雙方意識清醒並深知肚明而更無力和悽美的嗎?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Albrecht的死讓一部分的Friedrich也死去了,任何情感都敵不過少年時那個和你思想共鳴纏綿且永遠離開了你的人。試想下如果兩個人都活了下來,戰後無非也是偶爾聯繫,被清貧戰後生活和瑣事所壓得忘了一切。

所以更讓人無法忘記死在了冰下的Albrecht,像冰雪一樣純淨美麗的少年,最後和地面上的戰火紛飛毫無瓜葛,清淨安寧,永遠地沉睡,或許若干年後還能有個人能吻醒他?

德國二戰反思電影《希特勒的少年》影評:種子


影片簡介:《希特勒的男孩》電影的外文名為《Napola、Elite für den Führer》,這部電影是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於2004年在捷克上映。電影《希特勒的男孩》是一部帶有濃濃文藝片風格的劇情片,由馬克思·雷邁特、湯姆·希林等主演,其中湯姆·希林飾演的阿爾伯特這個角色獲得了2005年奧地利溫蒂妮獎觀眾獎,馬克思·雷邁特扮演的弗萊德里希這個角色獲得過2004年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希特勒的男孩》獲得過漢普頓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維亞雷吉歐影展評審團大獎。


*主歐美電影和漫威等相關和花絮,有興趣可以關注【扶好鏡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