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惟產業、財富與法律,區塊鏈影響歷史走向

不惟產業、財富與法律,區塊鏈影響歷史走向

BU 第一期智慧圓桌

從改革開放到區塊鏈,時間跨度大,話題轉換難免有點快。但這兩個無疑是今年最受關注的話題,無論是從政治、社會層面還是從產業層面。兩個鉅變,都產生了撼動世界的後果。

作為從計劃經濟時代走來的學者,事實上,朱嘉明先生在2010年前後,正式開始了關注區塊鏈的發展並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說自己不是區塊鏈的鼓吹者,而是支持者。對它抱有希望。同時,朱嘉明也認為:區塊鏈對於世界的影響之深難以預料,而此時的區塊鏈處於十字路口,因此要更加理性。

圓桌會議上,高全喜、周志興、芮斌、達叔等幾位嘉賓也從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發言。他們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一個完整的區塊鏈現狀。同時,我們也為這些行業探索者們所達到的高度和境界倍感鼓舞。

中國“改革四君子”朱嘉明:區塊鏈到底有多遠

我的立場,區塊鏈才是影響歷史走向的東西。

區塊鏈基於一套計算機語言,區塊鏈由幾層結構構成:智能合約層、激勵層、共識層、網絡層、數據層。區塊鏈也是一個函數,把各種經濟中的變量,組成一個新的函數。

目前,人類正飽受核心問題的困擾,就是產能、資本、貨幣過剩的問題。產能過剩是世界問題,人類的真實情況,80億人口中從事物質生產的有幾千萬。也就說,中國的兩個縣,就能生產出世界大多數衣服;美國的兩個州的農民,就能生產出供全世界食用的糧食。產能過剩的本質,是前所未有的人口過剩。以億為單位的人口,如何面對讓他們不去從事實物的生產而又創造價值,這是擺在所有國家面前的難題,

其實,全世界大多數的人,不用從事物質生產。溫飽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得到相當程度的解決。繼續不斷從事物質生產,只能是災難。

要將世界經濟重新組織,出路是建立一種非物質經濟體系,脫離物質生產領域。區塊鏈巨大的潛在本質,它有自主能力,它會建立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導致所有方的變革。

區塊鏈是社區,在這個社區大家能創造生態。現在,區塊鏈之所以蔓延,在中國把區塊鏈和Token分割,很大原因上,它改變了世界財富的規則。

區塊鏈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在區塊鏈的觀念下,聚集了潛在的社會力量,不管抱著怎麼樣的動機,它代表的是一個新的財富模式。

上海交大法學院講席教授高全喜

從法律角度講講區塊鏈

財富在一個共同體中,定義為財富才能叫財富,假如在一個荒島,就不成立。人創造法律和國家制定法律是社會的需要。區塊鏈的產生,同樣要面對國家法律對它的規範和規則。

人類的IT技術遠遠走在了法理之先,導致的一個新的人造物出現:它自己能有理性,還有情感,他自己能創造規則。那麼,它到底有什麼樣的規則?

目前,人類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人造物不受控制,他可以自創出一套規則,這種可怕程度太大。

芮斌 合鯨資本合夥人

不是所有的產業都有必要進入到區塊鏈

我作為一個區塊鏈的愛好者,想結合行業,談談區塊鏈在行業裡怎麼升級,做一些分析。我的觀點: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於區塊鏈。

很多企業都意圖把公司搬到互聯網,不考慮其現實性,比如:酒店行業該怎麼和區塊鏈結合呢?

其實,數據在上列的過程中本身就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本身就是個問題。所以,不是所有的產業都有必要進入到區塊鏈。

區塊鏈改變生產關係,改變組織。但是,如果一個企業生產關係沒有達到一個階段,就沒有必要去改變。換句話說,生產力很低,沒必要進入鏈去改造關係。

區塊鏈來自數字世界,互聯網畢竟是一種工具,企業的核心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一個行業如果數字化程度不高,你去強加區塊鏈作為由頭,有悖於行業的發展關係。

所以,應該因地制宜地根據自身行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去適應和改造生產關係。

中國首個區塊鏈項目NEO創始人達鴻飛(達叔)

區塊鏈對人類的諸多影響

在區塊鏈的世界, 有自定義的規則,不是統一的大家來制定,單獨強調要我(一個個體)去遵紀守法,是不人道的。

你可以雙方議和來商定的協議,是自由意志的體現,還有規則不是你制定,比如比特幣制定的規則,但我可以不用你的比特幣,我可以加另外的網絡協議。

所以,每個人對價值判斷不一致,我認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沒有區別,這只是影射到你主觀的一種方式。我認為未來經濟大方向就是脫實向虛。我們製造物理設備,手機也好,各種設施也好,能讓我們用更豐富的方法獲得感受,就是未來經濟追求的目標。

作為管理者,我也喜歡實體經濟。從個體來看,數字經濟和實體均對個人有益。

財富即觀念。我認為財富是一種共識。比特幣TOKEN通過市場達成共識。過去經濟強調所有權;未來強調共享、精細化的制度,訪問權、使用期,這些就夠了。

區塊鏈技術不侷限於技術性的協議,它是一種新制度的泛識。區塊鏈可以是把規則和價值載體完全融合在一起。價值和規則是割裂的。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可以把價值和規則綁定在一起。區塊鏈遠遠超越了價值互聯網。

我特別喜歡舉例,集裝箱是怎麼改變世界經濟的。集裝箱是容器,容器,這個詞我很喜歡。人類在歷史的進化過程中,總是發明各種容器,集裝箱是一個又高又大的鐵盒子。區別於物理容器。區塊鏈是另一種容器。

在金融領域裡,人們發明了一種容器,叫股權。而有了區塊鏈,有了TOKEN ,可以把未來公司收益裝到這個新的容器,由於流動性,24小時可以交易,它的交易摩擦小,整個市場鏈條小,獲得更高的PE。至少會有20或者30倍的效益。有些公司把未來的效益裝在這個容器裡,用這個容器來進行融資。

乙宏娛樂CEO顏朱平(BU成員)

我應該算一個投機者。2013年接觸比特幣,身上的紋身也與此有關(笑),自己一部分資金轉成了數字貨幣。給大家講幾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現在有些人打牌是用數字貨幣來做支付,在一段時間內,數字貨幣漲幅很大,導致每一局的輸贏牌面都太大了,現在,數字貨幣迴歸了,就還好了。

第二個故事,最近人民幣匯率跌得厲害,有人在想是不是能把人民幣先轉換變成加密幣再轉變成美元。

第三個故事,昨天看到有關區塊鏈的財經新聞,PNT公司,用自己的TOKEN 收購了一家澳大利亞上市公司的股權。所以,現在TOKEN數字貨幣,已經和傳統金融掛鉤了,具有流通價值了。這三個故事,其實說明了數字貨幣已經和我們的金融,生活產生了關聯。

其實,此次參加智慧圓桌第一講的嘉賓還有很多,因其私密性,很多內容及參與者都不便在此透露,無論如何,感受最前沿的思潮,結識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還是在智慧圓桌現場為好。所以,我們期待著您的參與,下一次與您共論新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