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如何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年輕人,沒有一段工作是不委屈的,沒有一段人生是不曲折的,沒有一段未來是註定光亮的。

朱光潛先生一生曾三次立座右銘,這三段座右銘激勵著他走過人生的重要階段。

朱光潛:如何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01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學教育系求學時。

他以“恆、恬、誠、勇”這四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恆,即是恆心,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恆,百折不撓。

恬,即恬淡、簡樸、克己自重,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

誠,即誠實、誠懇,襟懷坦白,心如明鏡,不自欺,不欺人。

勇,則是指勇氣、志氣,勇往直前的進取精

神。這四個字不僅集中反映了朱光潛求學時的精神狀態,而且貫穿了他的一生。

02 第二次,是朱光潛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時,學過文學、心理學和哲學,他原本就愛好廣泛,經過比較和思索,他發現美學是他最感興趣的,是文學、心理學和哲學的共同聯絡線索,於是把研究美學作為自己終生奮鬥的事業。

當時,他的指導老師——著名的康德專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對。他告誡朱光潛說,美學是一個泥潭,玄得很。朱光潛先生認真思索後,決定迎著困難上。

這時,他給自己立下這樣一條座右銘:“走抵抗力最大的!”。

03 第三次,便是非常著名的那一句“此身,此時,此地。”

此身,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委給別人;

此時,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

此地,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先生說:“不要讓這華麗豐富的世界,變成了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面對身心透支的年輕人,朱光潛給出3條人生建議:

在理想和現實中找到平衡

朱光潛:如何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衝突場。只不過實在這和舞臺有一點不同,舞臺上的悲劇生於衝突之得解決,而人生的悲劇則多生於衝突之不得解決。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儘管千差萬別,而實際上只有一條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這是自然的道理。

世間有許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顧慮,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間也有許多人既走上這一條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條路。結果也不免差誤時光。

“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業也不能成就。

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地過去的。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得開”。

消極說是“擺脫得開”,積極說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

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地向那裡走,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朱光潛:如何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別忘了生活。

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

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

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作社會的機械,一味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興趣的人,就沒有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我最怕和談專門的書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談話,他三句話就不離本行。談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為興味盎然的事物,他聽之則麻木不能感覺。

像這樣的人是因為做學問而忘記生活了。倘若先沒有多方面的寬大自由教育做根底,而職業教育的流弊,在個人方面,常使他生活單調乏味,在社會方面,常使文化膚淺褊狹。

倘若基礎樹得不寬廣,你就是“專”,也決不能專到多遠路……學問這件東西,先要能博大而後能精深。

做一個活潑的年輕人。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於發愁些,因為青年人的生機比較強旺。

小孩子們的生機也很強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為他們時時刻刻的遊戲,所以他們的生機不至於被抑鬱。

我自己從前彷彿也嘗過煩惱的況味,從前長輩們往往拿“應該不應該”的大道理向我說法。

他們說,像我這樣一個青年應該活潑潑的,不應該暮氣沉沉的,應該努力做學問,不應該把自己的憂樂放在心頭。

現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還沒改變。學生自成一種特殊群體,把社會看成待我改造的對象……

你應該回頭看看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順應本性地活著

朱光潛:如何找回生活的精力和活力?

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為這都無傷天地之和。

你如果問我,人們應該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說,就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著,像草木蟲魚一樣。

你如果問我,人們生活在這幻變無常的世相中究竟為著什麼了?我說:

生活就是為著生活,別無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說,人生是多麼苦惱呵!我說:

人們並非生在這個世界來享幸福的,所以那並不算奇怪。

我平時很歡喜站在後臺看人生。許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惡分別的,所以他們的態度不是留戀,就是厭惡。

是非善惡對我都無意義,我只覺得對著這些紛紜擾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圖畫,好比看小說,件件都很有趣味。

人生本來要有悲劇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筆勾銷,不說你勾銷不去,就是勾銷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所以我無論站在前臺或站在後臺時,對於失敗,對於罪孽,對於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讚。

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於有缺陷。你要溫和地坐在黑暗裡,才能感受“無目的”的人生清涼。

作者 / 朱光潛,筆名孟實。美學泰斗,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