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諾均爲正品的淘寶店鋪買到假貨 杭州法院這樣判

拼多多賣家從淘寶店鋪進貨,結果拼多多平臺將該商品送往商標權利人處鑑定時鑑定結論為假貨。拼多多賣家因此支付假貨歷史總銷售額的10倍作為消費者賠付金84363.92元。

拼多多賣家覺得冤,便把淘寶店鋪賣家告上了杭州互聯網法院,最後法院怎麼判?

一款85元的氣墊BB 因查出假貨被罰84363.92元

从承诺均为正品的淘宝店铺买到假货 杭州法院这样判

同款產品圖(圖片來自於網絡)

2017年7月,拼多多平臺日常抽檢,從潘某、葉某的店鋪購買了涉案BB霜(謎尚氣墊BB霜LINE布朗熊保溼粉底液隔離遮瑕裸狀)。

結果拼多多平臺將該商品送往商標權利人處鑑定,鑑定結論為假貨。

根據拼多多平臺規則,商家銷售假貨應當支付假貨歷史總銷售額的10倍作為消費者賠付金,遂扣收原告違約金84363.92元。

假貨從淘寶來 拼多多賣家起訴淘寶賣家

潘某、葉某覺得特別冤,因為他們的貨,也是從淘寶賣家杭州染香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染香羅公司)這裡下單,由該店鋪直接發貨的。

並且,染香羅公司在其店鋪醒目位置及聊天中均承諾所出售貨物全部為正品,其亦提供了涉案產品氣墊BB霜的進貨發票、授權書給潘某、葉某。

潘某、葉某左思右想,認為由於染香羅公司售假導致其被拼多多平臺罰款,故起訴要求染香羅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84363.92元。

淘寶賣家賠償單筆費用十倍 電商平臺更需嚴格防假

8月21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原告潘某、葉某與被告染香羅公司產品責任糾紛一案進行網上公開宣判。

法院認為,為保證化妝品的衛生質量和使用安全,對食品藥品領域特殊的保護政策可參照適用,故化妝品造假依法可按價款的10倍賠償。

因此認定被告染香羅公司在網店中售賣經鑑定為假貨的商品的行為侵害原告潘某、葉某的合法權益,原告在被拼多多平臺就該筆訂單罰款十倍後有權要求被告賠償,因而法院支持賠償原告該商品價款85元的10倍即850元。

而原告的其他損失系與第三人根據合同約定產生,該合同違約責任不具有公開性,他人對其約定內容通常並不知曉,一般不具有可預見性。被告銷售涉案商品時並不知曉,因而不應將該部分責任歸責給被告,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為了規範電商平臺內各經營者的經營行為,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電商平臺有權與店鋪經營者約定比法定責任更高的違約責任。遵守平臺規則不單是店鋪經營者對平臺的義務,也是對其他商家的義務,更是對消費者的承諾。

平臺為防範假貨出臺嚴格的治理規則, 類似原告的平臺商家應提高法律意識,認識到假貨責任首先要由自己承擔,為防範風險,平臺商家應強化進貨查驗並將有關懲罰性規則向供貨方特別告知,通過違約責任約定等方式明確與供貨方的責任,既能警戒供貨方,也能避免其遭受的損失難以追償。

(杭州網 記者 許佳煒 通訊員 蕭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