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瓜子成爲百億企業,如今卻只能通過漲價保利潤,洽洽不行了?

昨天看到一篇講洽洽瓜子的文章。文章從品牌、理念、多元化發展等多個角度,分析了洽洽瓜子如何將一粒瓜子做出半年賣12億的成績。文章表示:2018年上半年,洽洽瓜子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12億,整個洽洽食品的銷售額則達到了18億元。

靠賣瓜子成為百億企業,如今卻只能通過漲價保利潤,洽洽不行了?

而7月份,洽洽則發佈公告稱:基於公司瓜子系列產品原料升級帶來產品力提升,以及伴隨原料及包輔材料成本上上,公司決定對香瓜子、原香瓜子等8個品類的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提價幅度為6%至14.5%不等。

對此,有部分網友表示,對漲價可以理解:通貨膨脹這麼嚴重,房價物價都漲了不少,洽洽瓜子漲價也無可厚非。但還是有不少網友不樂意,紛紛表示:既然賺了這麼多錢,為什麼還要漲價?

但事實情況是,別看洽洽的銷售額那麼高,但其淨利卻是在不斷下滑。根據洽洽食品2017年財報,公司全年營收為36.02億元,雖有小幅增長,但淨利卻同比下降了11.22%,僅為4.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9億元,同比下降9.7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2.25億元,同比下降20.82%。由此可見,洽洽瓜子賺得錢並沒有變多,反而越來越少了。

靠賣瓜子成為百億企業,如今卻只能通過漲價保利潤,洽洽不行了?

對此,洽洽方面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公司主營產品瓜子的原料價格上漲。但實際上,在筆者看來,產品包裝優化導致成本上升、多元化轉型、以及其它休閒零食品牌的競爭,才是讓洽洽選擇通過漲價的方式來提高毛利率,進而提升營收的重要原因。

從2016年開始,洽洽就開始對傳統紅袋瓜子產品進行了升級,從原料、生產工藝、外包裝等多方面進行產品優化,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優化品牌形象,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而產品的升級導致相應生產成本上升,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升產品價格無疑是提高產品毛利率的一種方式。如衛龍辣條就曾通過改善產品外包裝的形式,提高了產品的價格。洽洽此次提價,也是同樣的道理。

靠賣瓜子成為百億企業,如今卻只能通過漲價保利潤,洽洽不行了?

其次,我們都知道,單一產品的市場規模有限,很快就會達到天花板,洽洽也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開始多元化轉型,相繼推出了薯片、果凍、牛肉醬等產品,但相繼都以失敗告終。如其此前推出的果凍產品啵樂凍,兩年就累計虧損2000萬元;而通過收購其它公司進軍調味行業後推出的牛肉醬也處在虧損之中,多元化轉型陷入困局。

除此之外,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休閒零食品牌的崛起,提升了洽洽的競爭壓力。從互聯網崛起的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線上銷量,且在近年來不斷拓展線下渠道;而洽洽在線下依賴於超市、便利店等商超渠道,在線上電商渠道方面又沒有很大的優勢。與此同時,相比於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洽洽的產品品類也相對較少,消費者的選擇性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洽洽的競爭力也逐漸變弱。

靠賣瓜子成為百億企業,如今卻只能通過漲價保利潤,洽洽不行了?

綜上,在生產成本上升、多元化轉型陷入困局、競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通過漲價的方式提升產品毛利,或許是洽洽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