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內鐵路 中企海外項目成功移交運營樣本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參建的基礎設施項目越來越多,但建設之後,能否逐步進行技術轉移,併成功地移交運營仍是國內外雙方關注的重點。作為肯尼亞自獨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蒙內鐵路,在中方運營服務團隊退場後,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樣本。

蒙內鐵路 中企海外項目成功移交運營樣本

2018年5月31日下午,肯尼亞蒙內鐵路內羅畢終點站被彩色氣球和飄帶裝點一新,洋溢著節日般的氣氛。太陽斜灑在以“機車頭”為設計靈感的內羅畢站流線型玻璃外牆上,為車站鍍了一層金色的光暈。在內羅畢終點站進站口處,循著歡快律動的非洲鼓聲,穿過天台通道來到熱鬧非凡的站臺,這裡正舉行著鐵路開通一週年慶典儀式。

在身著肯尼亞傳統民族馬賽族服飾舞者的簇擁下,一個長方形的大蛋糕被推上舞臺,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孫保紅和肯尼亞鐵路局局長阿塔納斯·邁納攜手同切蛋糕,與現場嘉賓共同分享著中肯合作碩果的甜蜜。截至這一天,肯尼亞蒙內鐵路順利開通運營365個日夜,累計輸送旅客135萬人次,平均上座率超95%,貨運累計輸送4.5萬餘重箱。

作為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十大合作項目”之一,蒙內鐵路在建設時期便承載著兩國人民通往繁榮、幸福之路快快建成的美好期盼,受到國內外社會和媒體的高度關注。2017年5月,在蒙內鐵路建設完工並開通運營之際,有人將由中國援建、於1976年正式移交運營的坦贊鐵路與之相比較,擔心蒙內鐵路在移交肯尼亞方面運營後,有可能再次出現管理不善、運力浪費的問題,這種擔憂並不是毫無根據。

中國企業項目落地海外所面臨的矛盾和困境,不會隨著經濟和時代發展的改變而消退,只能通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來逐步改善海外投資環境。“能否成功移交運營”仍是蒙內鐵路運營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評判蒙內鐵路是否實用有用的終極標準。

在蒙內鐵路建設即將完工階段,肯尼亞政府與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5+5”鐵路管理運營合同。以每五年為節點對中方運營者進行各項指標考核,除保障行車準點安全、日常設備維護、配合業主有序開行客貨運外,還有一條重要考核指標,即對中方運營技術轉移和管理崗位屬地化提出了嚴格要求。

蒙內鐵路的挑戰更是雙向的。中方鐵路運營者如何逐步轉移鐵路技術,並因地制宜地打造國際化鐵路管理體系,讓蒙內鐵路在中方運營服務團隊退場後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對肯尼亞社會來說,如何逐漸適應這條高標準鐵路帶來的一系列衝擊和重塑,都需要時間來檢驗。

蒙內鐵路 中企海外項目成功移交運營樣本

“非洲特色”帶來海外鐵路運營新挑戰

蒙內鐵路起始於肯尼亞印度洋西海岸城市蒙巴薩,到達“東非小巴黎”美譽的高原首都內羅畢,全線長472公里,途經多個國家野生動物公園,能夠在飛馳的列車上遠眺乞力馬紮羅雪頂,更是從察沃國家公園中心穿過,不用門票即可觀賞野生象群飲水、羚羊斑馬散步。

蒙內鐵路沿線豐富的旅遊資源一方面刺激了肯尼亞居民的旅遊出行消費,保障了鐵路客運的客源,增創收入。但另一方面,這些可愛的動物卻為蒙內鐵路的建設和運營增加了安全風險。首先是在建設之初,為充分考慮動物遷徙習性,避免野生動物上鐵路穿行,中國路橋蒙內鐵路項目團隊專門設計了供動物穿行的涵洞,同時為察沃公園段設計修建約314公里的通電柵欄,來警告動物遠離鐵路。但大型動物如大象、野牛等偶有破網上道,食肉動物如獅子、鬣狗的頻繁出沒,仍成為了行車安全和現場工電維修作業的一大威脅。

蒙內鐵路兩側看似原生態的村落和整片的草原景觀,為遊客增加了觀賞性,但沿途較多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零星的以鐵皮房和泥土房為主建築物的村落,也反映了肯尼亞地區發展失衡、鐵路沿線城鎮化率極低的現實,生活用水用電和後勤保障都成為了很棘手的問題。肯尼亞的地下水質較差,簡單的蒸餾處理很難達到飲用標準。全線33個車站除兩端大站和個別中心站外,大部分車站需要中心站輸送飲用桶裝水和食材等必需品。有些車站距離主路路途較遠,車站值班員只能就地取材,利用車站四周的草坪和空地種植一些瓜果,如南瓜、西瓜、辣椒等來滿足列車所需。

另外,鐵路維護設備配件缺乏也給這條鐵路的維護增加了難度。沿線居民護路意識較差,經常破壞柵欄穿行鐵路,或是盜取鐵路沿線的電纜設備以低價變賣至廢品站,造成鐵路設備需要維修和替換。肯尼亞整體工業化水平較低,缺乏與製造蒙內鐵路配件標準相匹配的能力,本地採購配件難度很大。造成許多鐵路急用配件都需要從國內採購、空運,時間和運輸成本大幅增加,同時也因鐵路配件供應不及時,導致的列車開行安全埋下了隱患。此外,從海邊到高原的大坡度變化也增加了上行貨車對鐵路的損耗,增加了現場維護的工作量。

“淳樸、原始、野性”等令遊客對非洲趨之若鶩的旅遊標籤,卻成為蒙內鐵路運營維護的難點和挑戰,如何與這些“非洲特色”打交道,成為了中方運營團隊必須面臨的客觀挑戰。

“師帶徒、點對點”轉移鐵路技術

除了應對肯尼亞特殊自然條件帶來的難點外,在文化和語言上,蒙內鐵路運營團隊也在融合與國際化管理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蒙內鐵路的動土施工是肯尼亞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基建項目,此前一直由20世紀初英國人建成的英式米軌擔任蒙巴薩港至內陸的貨物運輸和部分客運職能。英式米軌多年由肯尼亞鐵路局承包給裂谷公司進行運營,在鐵路立法、整章建制、行業標準上遠沒有達到國家級的標準,造成了肯尼亞鐵路交通硬件軟件雙薄弱的現狀。所以,蒙內鐵路的落成通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帶領著肯尼亞人民一腳踏入現代化。客運開通之初,不時有當地乘客在使用車站內的電動上下行扶梯時由於缺乏經驗而摔倒。對於鐵路一個如此體量龐大、結構嚴謹精細、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運輸體系,要在肯尼亞社會中重植髮展,需要填補太多的空白,其中之一就是對當地鐵路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提拔,只有當地人真正地掌握技術,還能夠通過這些使用技術的當地人重新流回社會轉換為教育資源,通過傳承形成良性的人才“造血”循環。

蒙內鐵路 中企海外項目成功移交運營樣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圍繞著屬地化管理的硬指標,中方運營管理團隊多管齊下,整合現有資源,通過與國內鐵路專業高校、當地鐵路技術學院聯合培訓的方式打好理論基礎。對培訓班畢業生進行選拔和培訓後,便吸納他們進入真正的崗位進行實訓,並努力對接實現中方技術人員和肯方學員的“師帶徒、一對一”教學。這些在國內鐵路上工作了十幾年的師傅們經驗和知識都沒有問題,唯一有障礙的就是語言。

來到蒙內鐵路前線,你會發現這裡的一線服務崗位已經全部由肯方員工擔任,23個會讓站已基本實現肯尼亞籍值班員獨立接發列車,指揮作業。這裡並不是“啞巴”教學,而是將理論培訓和實踐相結合,通過月度組織肯方員工集體學習理論知識、分發自學材料、定期考核敦促自學,中方員工下沿線通過畫圖、示範等模式進行指導培訓。

蒙內鐵路運營公司同時在管理崗位積極招收有工程學科基礎的優秀雙語學員。例如工電部的菲利克斯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成都生活四年,目前擔任工務巡線工的管理工作。另一名肯尼亞員工則在中國大學順利取得了本碩學位,目前在電務部門擔任電力實驗員。他們的導師,蒙內鐵路運營公司主管工電部門的蔣萬軍介紹到,為了讓雙語員工成長為精通業務的中堅管理者,必須要讓他們在基層得到充分的鍛鍊,即使在中國“鍍了金”,是時髦的“海歸派”,進了蒙內鐵路工作一樣要穿起工服,用自己的雙手打好基本功。也因為越基礎的中方專業工人英語水平越遜一籌,這些雙語員工在前線反而更能發揮他們“多語言”的優勢,幫助中方導師和工友進行溝通和管理。

蒙內鐵路 中企海外項目成功移交運營樣本

“要想富 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指導車長哈里森興奮地說。在他看來,能夠在蒙內鐵路工作是一件不能更令他自豪的事情。在雙方國家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蒙內鐵路歷時2年半為肯尼亞群眾帶來了發展的福音。“蒙內鐵路的好處太多了,在修建的時候就已經帶動了肯尼亞的工業發展,水泥廠、磚廠、還有港口等等進出口貿易額也大量增長了。”同時,蒙內鐵路更是為肯尼亞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建設到運營,已累計提供5萬餘就業崗位,含鐵路專業技術人才1578名。

“而且這也證明了我學習漢語確實是有用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找我問怎麼學漢語。對中國文化的熟悉令我和中國管理人員溝通更順暢,信任是雙方的,我在這裡工作很開心。”

蒙內鐵路開通一年有餘,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旅遊列車”,不僅將肯尼亞國家旅遊資源進行了整合度較高的串聯,更是帶動了本地旅遊市場大幅增長。蒙內鐵路將原十幾個小時至蒙巴薩的長途車程縮短至5小時,價格低廉、收發準時、安全舒適的特點極大地改變了當地人的出行方式。

“我每週六早上都能見到一位男士,他總是在我服務的車廂,他說他在內羅畢工作,但週末要回到蒙巴薩和家人團聚。”乘務員碧昂卡細數著這條鐵路上和乘客間的趣事。基礎設施聯通的不僅是始發終點,更是暖暖的人心。

蒙內鐵路 中企海外項目成功移交運營樣本

截至2018年7月,蒙內鐵路每天開行2對客運列車,7對貨運列車。客運將瞄準打造有口碑的品牌服務,不斷貼合旅客需求進行升級。在肯尼亞總統的親自推動下,作為承載國家大宗貨物運輸職能的貨物運輸,成為今年蒙內鐵路的重頭生產業務。

蒙內鐵路的貨物始發地——賴茨港站貨場內,從貨運開通之初的單股道作業,到現在每天四股道同時作業裝箱,24小時倒班作業接發列車,不遠處的蒙巴薩港口不斷傳來船笛的轟鳴聲和蒙內鐵路機車的汽笛相互交織著,進行著某種經濟密碼的接頭和交換,每一次碰撞和破解都將發展的動力不斷地傳遞到內羅畢,再傳到其他東非國家的重要城市。

讓肯尼亞成為東非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和交通樞紐——這是肯尼亞政府的遠景規劃,也是肯尼亞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經濟基礎。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蒙內鐵路成為了中肯合作成果的一張耀眼名片。中方鐵路運營管理團隊揹負著兩國人民的期望和國家使命,深植東非高原,在實踐中摸索創新,努力為未來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 / 李佳璇

作者單位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蒙內鐵路運營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