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旗舰机痛点显露,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你想要的嘛?

全面屏、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2018年旗舰手机被提起得最多的几个关键词。现在全面屏已然成风,无线充电和屏下指纹却姗姗来迟,大部分旗舰新机都未配备,有网友表示这应该是旗舰标配,而另个一部分则表示无所谓。这两个功能,是你今年期待在旗舰机上看到的嘛?

今年旗舰机痛点显露,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你想要的嘛?

先来盘点下今年已发布的这些旗舰,国内外总共14款,其中国产占12款。采用全面屏设计的比例为100%,无线充电如果不算三星仅有25%(算上35%),屏下指纹为28%。相比于去年来讲,全面屏的覆盖率已经相当高了,除去少部分低端机型,旗舰包括大部分中端新机都已经将全面屏设计视为默认状态,而与之相对的无线充电和屏下指纹采用的比例还是很低。

今年旗舰机痛点显露,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你想要的嘛?

相比于修改屏幕尺寸这种事情,在手机内部增加一个新的模块难度要高得多。无线充电需要增加接收线圈,不仅要顾忌内部空间问题,还需要考量到材质、散热等方面。屏下指纹需要增加屏下指纹识别模块,除了同样的空间问题,手机屏幕材质还需要是OLED。这些都是硬件需要更改的,厂商还需要针对这两个新的配件和功能做相应的系统优化,与其他配件的磨合,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事。

今年旗舰机痛点显露,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你想要的嘛?

拿无线充电来说,单单是不同的原理技术就有很多种,比如最常见的Qi无线充电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主要应用于大型机械、电动汽车的磁共振无线充电(代表微鹅科技、比亚迪等);还有另辟蹊径的激光无线充电(类似太阳能面板接收阳光充电,这里是接收激光带来的能量)等。不同原理的无线充电虽然看似最终效果差不多,但实际却有不同的针对性。

Qi无线充电优点是稳定性和兼容性强,这也是它能成为主流无线充电标准的原因之一。在接触式无线充电方案中,Qi应该是转化效率最高的一种,但缺点是不支持远距离充电,以及使用条件比较严苛,需要对位精准。这点在市面上大部分Qi无线充电器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吐槽其碰一碰就可能断充以及对位难的用户不在少数。

今年旗舰机痛点显露,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你想要的嘛?

而磁共振无线充电优势在于支持大功率、远距离充电,且充电面积更大,不需要对位操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原理的无线充电只在少部分行业和领域中有所应用,由于它技术门槛比较高,从事相关研究的企业并不多,所以推广程度自然不如Qi。国内从事这种的主要是微鹅科技等公司,拥有高频磁共振、兼容Qi的桌下版无线充电、宽范围无线充电等最新成果。其中桌下版无线充电将磁共振兼容了Qi的接收标准,变相突破了传统Qi的接触式无线充电限制,将隔空距离拉长到35mm,改善了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目前已在海底捞、如家等出应用。

今年旗舰机痛点显露,无线充电、屏下指纹是你想要的嘛?

其余一些无线充电技术大多处于理论水平,距离实际投入商业运营还有较长距离。而目前无线充电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除非有更强大的市场需求让他们改变主意,不然无线充电是不会轻易标配的。而屏下指纹目前的难点时识别速度和应用场景适配,尤其是在暗光条件下指纹识别成功率会受到很大影响。这就和当时采用面部识别时遇到的问题类似,屏下指纹是光线充足时识别模块看到指纹后在扫描识别,如果看不到那就没有然后了。

综上所述,无线充电和屏下指纹确实还是有技术难度的活,想要等到大规模应用还得耐心等待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