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魏晉到民國,爲什麼亂世總能出現「百家爭鳴」?

從魏晉到民國,為什麼亂世總能出現「百家爭鳴」?

“劍雄品評”認為:首要的條件,竟是出現國家內軍閥割據,不斷的出現戰爭。這個讓人很無語,難道,為了讓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百家爭鳴”的空前繁榮,要置人們於戰火荼毒之下嗎?這個實在不是我們想要的。2次“百家爭鳴”情況,具體如下:

從魏晉到民國,為什麼亂世總能出現「百家爭鳴」?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在西周滅亡後,西周王權開始衰落。在諸候爭霸定鼎的混沌時刻,思想界已從“庶子不議”的禁錮狀態走向充分活躍的“朝野橫議”,同時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提供條件招賢納士。這個時期是統治階層與思想階層面一拍即合、惺惺相惜的最好時期,也讓人文藝術、社會思想、軍事戰略、自然科學、邏輯思辯等學說有了極大的發展。

且由於社會轉型和國家分裂,當時名存實亡的“西周王權”對社會已無多大約束力。新思想文化的不斷誕生髮展,沒有了統治階級的壓制,思想界已從“庶子不議”的禁錮狀態走向充分活躍的“朝野橫議”,“學在官府”的傳統被打破了,出現了各思想代表人物創辦私塾傳授本派的思想文化理念。

從魏晉到民國,為什麼亂世總能出現「百家爭鳴」?

並且,這個時期的思想界並不是依附於統治者身上,而是處於“雙向選擇”的良好互動之中,國家的分裂反而為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提供了絕佳的環境。由此,春秋戰國時期,諸子創立發展起來的社會、藝術、科學思想學派,有林林總總、洋洋大觀的上百種學說,其中聲名遐邇的是儒、道、法、墨、陰陽家、縱橫家等思想文化。

但在此後的秦漢兩代,國家已經統一,諸侯皆已消滅。人心思歸,歸為大一統,而統治階級也為了鞏固政治上的大一統,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必須進行強力控制和約束。經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打壓,就這樣,儒家學說成為了國家的圭臬,雄韜偉略的“秦皇漢武”竟成了繁榮發展思想文化的“百家爭鳴”的終結者。

2、清末民初時期的“百家爭鳴”。

從魏晉到民國,為什麼亂世總能出現「百家爭鳴」?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頒佈後,各個朝代的統治階級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約而同的,將“儒家學說”敬奉為圭臬(當然,別的學說也有很少的機會),而這個局面,在清末民初被打破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百家爭鳴”開始了。

辛亥革命後,各省紛紛自顧自的搞起了“獨立王國”,孫中山建立了臨時政府後,被袁世凱北京政府所繼承。反正是次第粉墨登臺,國家陷於空前的戰亂和動盪之中,今天和明天打。十分混亂。沒有一個地方政府對整個國家有絕對的控制權,於是,國家大分裂,又客觀上為思想文化發展提供了寬容的空間。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