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里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唐人街探案》屬於一部偵探類電影,無論從選材或是結構佈局,都必須遵循偵探類小說中最主要的一點:前後連貫,銜接緊密。通俗的講就是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前面挖的坑後邊必須填。

《唐人街探案》裡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電影《唐人街探案》中的未解之謎:頌帕的兒子“丹”到底死沒死。

大家都找不到丹,認為丹死了,但是如果真的死了,頌帕跟蹤小女孩兒思諾有什麼用呢?頌帕是同性戀,拍思諾如果僅僅處於心理變態,為什麼後來的照片都不見了呢?頌帕對一年前丹的失蹤耿耿於懷,影片裡說是因為懷疑思諾殺了丹而跟蹤調查,而後和團伙盜取了黃金,在影片開始就被殺了。而且從秦風的推斷中,頌帕根本沒有把思諾怎麼樣,所以其實出於心理變態跟蹤思諾是不成立的,唯一的解釋就是丹根本沒死,而頌帕跟蹤思諾是為了找到關於丹的蛛絲馬跡。

A

這是一個導演故意挖的坑,猜測都是開放性的我是覺得頌帕的兒子也和這個小姑娘命運差不多,被家裡的同性戀父親性脅迫,因為我們看到這兩個父親對孩子的執著是如此相像,所以這麼考慮是合理的然後頌帕和小姑娘可能是朋友,可能因為同病相憐走到一起,也可能直接就是戀人關係,一起研究的這個局,中間正好有人來破案,於是小姑娘就偽造了一份日誌,最後頌帕的兒子和小姑娘就都能脫身

《唐人街探案》裡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B

我覺得最有可能殺男孩的是女孩變態的父親,電影裡明顯有一場戲是養父對男主的敵意,當時他不知道男主在斷案,他的敵意只能來自於愛女兒,愛女兒到這種有男孩說了幾句話就要動手的地步,殺人的動機就很明顯。所以最終男主選擇放過了女孩,因為女孩殺的兩個人都是該死的人(一個是強盜,一個是殺人犯),所以才能表達:沒有單純的善與惡這個主題。也就是一個完美的犯罪,是懲惡揚善~還有一點男主想完成一個完美的犯罪,這個是為什麼?我認為原因只有一個,他的父親雖然是犯罪,但是不夠完美,但是不夠完美為什麼是男孩心裡的痛?因為他的父親的出發點可能也是善意的。所以男孩子的目標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那些陽光下的黑暗,用犯罪的方式去懲惡揚善,正好跟女孩一樣。

《唐人街探案》裡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C

思諾根本沒殺頌帕的兒子 你們都沒想到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思諾對丹家裡的情況那麼瞭解 因為不瞭解的話根本就沒辦法完成那麼完美的犯罪。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思諾沒去過丹的家 。 那麼就肯定是有人告訴了思諾。 那麼是誰呢 從丹失蹤 頌帕懷疑到思諾身上就可以肯定思諾和丹的關係不一般。 那麼這樣就好解釋了。 電影中也有提到丹是故意失蹤,如果丹的父親那麼疼丹 丹 為什麼故意失蹤呢? 電影中提到丹的父親是同性戀 所以按道理頌帕不應該有兒子的 那麼就有可能是頌帕領養了丹 又很愛丹 經常猥褻丹啊 丹受不了所以想要離開頌帕 於是就聯合思諾 告訴思諾他家的情況細節 除掉了頌帕 然後連帶著一起除掉了思諾的養父 這樣所有的問題就能解釋通了

《唐人街探案》裡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D

我覺得女孩沒有殺男孩,影片不是一直強調男孩失蹤、是失蹤。我覺得他兒子不喜歡有個同性戀父親,女孩不喜歡養父的所謂的愛,所以兩個人合計除去各自的父親。所以結尾沒說女孩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就是完美的犯罪。

E

其實最後小男孩也該出來,更讓人感覺恐怖了,就是2個小孩做的局。

F

唐人街探案,推理線中最大的BUG是,養父殺頌帕的由來,頌帕盜黃金的案件這兩件無關聯的事情由於劇情需要攪合在一起,而變得讓觀眾覺得劇情很複雜,推理很好看。所以我並不覺得唐人街探案的劇情很好,兩個無關的劇情線疊加起來而已。可以補充一下:頌帕盜竊黃金是因為,額,因為毛線,兒子一年前就死了,確實想不出一個有工廠,有技術,獨身一人,沒事還去泡泡gay吧的人為什麼要盜竊黃金。

《唐人街探案》裡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G

我覺得頌帕兒子沒死,白夜行裡,亮司的父親戀童,雪穗的母親賣了她,於是他們殺了父親和母親,跟這個是不是有點像,所以我也傾向於小女孩並未殺了頌帕的兒子,這是他們一起布的局,小女孩在明,頌帕兒子在暗,像白夜行一樣

《唐人街探案》裡的小女孩到底有沒有殺丹?豎起來的紙張什麼意思

豎立起來的紙張有什麼寓意?

豎立起來的紙張總共出現兩次,一次是在思諾家中,一次是在醫院病房。第一次僅僅只是物理作業要求,那第二次出現就大有意味。

從小的方面說:世界上不存在純惡之人,也不存在純善之人,善與惡相對立方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從大的方面說:就像有白天有夜晚,這個世界上難免會有邪,有了邪才有正,或者說有了正才有邪。正邪相對立,也相輔相成,放才能形成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至於善與惡,正與邪,怎麼去定義,怎麼去劃分,就看你如何去摺疊手中的那張紙,善惡各憑人為,公道自在人心。

萬事萬物,把握好臨界點的那個“度”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