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利劍:大秦鐵鷹銳士1600多人,卻撼動了整個戰國局勢!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特種部隊的概念,但是卻有很多支戰鬥力超強的精銳,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其中有支大秦的部隊表現尤為突出,至今提起來仍然讓人敬畏有加,這就是秦國鐵鷹銳士。

國之利劍:大秦鐵鷹銳士1600多人,卻撼動了整個戰國局勢!

圖來源網絡

秦國的鐵鷹銳士是由秦將司馬錯創立,人數僅僅1600多人,但是在沙場上卻讓敵人威風喪膽,在六國戰爭、抗擊匈奴和平叛百越戰爭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往往能以最小的傷亡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成為大秦當之無愧的國之利劍。

當時秦國新軍二十萬,鐵鷹銳士卻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而其中一半都來自曾經的殺神白起千人隊。而吳起的魏武卒最鼎盛的時候有五萬之眾,所以從人數上來看鐵鷹銳士人數很少,但也能看出是精銳中的精銳,優中選優的強悍部隊。

國之利劍:大秦鐵鷹銳士1600多人,卻撼動了整個戰國局勢!

圖來源網絡

秦國變法後的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為“銳士”。司馬錯便借這個名號創立了鐵鷹銳士:下馬步戰要求比魏武卒更勝一籌,上馬騎戰以超越趙齊騎士與與匈奴胡騎為準。

司馬錯在挑選鐵鷹銳士過程中也極其嚴格,首先就是過體魄關。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手執一支長矛、身背二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食,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疾行一百里還能立即投入激戰者,方可為武卒。

國之利劍:大秦鐵鷹銳士1600多人,卻撼動了整個戰國局勢!

圖來源網絡

司馬錯則在魏武卒的訓練基礎上,又增加了全副甲冑,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重約在八十餘斤左右,只有通過這樣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後,才能進入後面的各種比武。

步戰比武要求在秦國新軍的所有步軍中名列一流,騎戰比武也要在秦軍新軍的騎兵中名列一流。個人選拔過關後,還要過以各種陣法作戰,過各種兵器的比武關。經過這樣嚴格的一關關淘汰下來,凡能成為鐵鷹銳士者,便幾乎個個都是無敵勇士。

國之利劍:大秦鐵鷹銳士1600多人,卻撼動了整個戰國局勢!

圖來源網絡

公元前316年,巴國和蜀國互相攻打,都來向秦國告急求救。同年秋天,司馬錯率領鐵鷹銳士從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國,與蜀國軍隊在葭萌交戰,蜀王兵敗逃到武陰,同年十月,秦軍滅亡蜀國。

公元前286年,司馬錯率鐵鷹銳士攻打魏國的河內,秦軍打敗魏軍,魏國獻出安邑給秦國以求和,秦國將城內百姓驅趕回魏國。

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鐵鷹銳士從蜀地進攻楚國的黔中郡,秦軍擊敗楚軍,奪取楚國黔中郡,迫使楚國割讓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給秦國。

國之利劍:大秦鐵鷹銳士1600多人,卻撼動了整個戰國局勢!

圖來源網絡

在征戰過程中,率鐵鷹銳士奪營拔寨,所向披靡。秦國版圖大幅擴張,財力雄厚,兵強馬壯,傲視群雄,為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鐵鷹銳士只要一出現,六國軍隊黯然失色,尤其是在收復河西一戰中,讓六國威風喪膽,自此秦軍威名遠播四方。這些銳士原本就戰力過人,久經沙場後戰場經驗更加豐富,個個都是棟樑之才,後來秦國能夠順利統一六國,鐵鷹銳士功不可沒,成為了戰國最為傳奇的特種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