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二師兄”總能折騰出來大事。

先是“非洲豬瘟”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000895.SZ)股價在8月16日跌停,至今尚未收復失地。

8月17日雙匯發佈公告稱,8月14日一生豬供應商在接收檢驗檢疫時,被確認為非洲豬瘟疫情。公司人員於8月16日接到鄭州市人民政府《疫區封鎖令》,將下屬公司鄭州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廠劃定為疫點並實施封鎖,封鎖時間為6周。

受此影響,溫氏股份(300498.SZ)、牧原股份(002714.SZ)等均受到波及,股價低迷。

隨後,溫氏和牧原分別於8月20日和21日發出應對疫情的公告,表明公司目前並未受到疫情的影響。

之前,不少賣方分析師已經發布了看多養豬巨頭們的研報,其中核心的理由是,龍頭公司實力強勁,有助於在豬週期底部搶佔市場份額,提高市場集中度,一旦豬週期逆轉進入上行週期將獲得更多收益。

突然爆出的疫情信息確實出乎市場的預料,所謂黑天鵝原本就是事先無法預料的突然事件。

疫情究竟會不會波及到養豬大戶?外人還很難下定論,上市公司的公告言辭也相當謹慎。

這個事情先不談,只說說幾家公司的中報表現以及影響利潤的一些核心要素。即便是沒有疫情,養豬巨頭們的好日子很快就會來嗎?

在新的形勢下,未必。苦日子可能會更長一些。

具體來看看這兩家公司的業績情況。

增收不增利,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

先看溫氏股份。

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營收約253.17億元,同比增加0.77%;歸母淨利潤約9.17億元,同比下滑49.32%。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製的公司近年業績情況:

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總體來看,溫氏股份營收在2016年中報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走低,歸母淨利潤自2017年中報便開始下滑,今年上半年利潤進一步腰斬。

再來看看牧原股份的半年報情況。

2018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營收約55.13億元,同比增加30.31%;歸母淨利潤虧損約0.79億元,同比下滑106.55%。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製的公司近年業績情況:

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總體來看,牧原股份2014年-2018年半年報的營業總收入一直處於增長狀態,但歸母淨利潤在2018年半年報明顯下滑,甚至出現了虧損。

今年上半年,牧原與溫氏營收均有所增加,利潤卻大幅下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豬價走低 毛利率下挫

養豬大戶的業績與豬週期息息相關。

根據牧原股份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價格呈現前高後低走勢,相比去年同期出現明顯下降。春節前豬價總體保持在14元/千克以上,春節後出現明顯下滑;3-5月份豬價持續低迷; 6月份有所反彈。上半年全國出欄肉豬平均價格為12.38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51%。

以下為牧原股份中報披露的全國活豬均價變化:

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受豬價下跌影響,溫氏與牧原毛利率均出現明顯下滑。

從半年報來看,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這兩個國內的生豬養殖大戶,生豬養殖毛利率近年來在快速下降中。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製的公司生豬養殖類毛利率變化情況:

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截至2018年半年報,溫氏股份肉豬類養殖的毛利率僅有3.18%,較2017年同期的24.65%相比,毛利率下降21.47%;牧原股份的生豬養殖毛利率也只有6.32%,較2017年同期的毛利率34.34%相比,降幅達到28.02%。

儘管,在豬價下跌過程中,兩家公司的生豬銷售量均在增長,但仍然難以抵消豬價下跌的影響。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的商品豬銷售為1035.64萬頭,同比增長了15.44%;牧原股份的生豬銷售量為474.4萬頭,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74%。

翻看兩家公司財報和銷售量,賣方分析師們的邏輯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當豬肉價格下行時,巨頭們憑藉規模化養殖、技術能力、雄厚的資金實力的確在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只要不在週期底部倒下,待到春花爛漫時,確實能笑到最後。

但是這次有一個巨大的變量正在產生影響:貿易戰背景下的上游原材料價格變化。

黃豆關稅增加 成本是否會上升?

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大豆。

在溫氏和牧原的半年報中,兩家公司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原材料或飼料的價格波動,會對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淨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而溫氏與牧原不僅有自己的飼料加工廠,其生產飼料的小麥、玉米、豆粕等原材料又在營業成本中佔比較高。

根據平安證券的研報顯示,生豬飼料中,玉米、小麥是能量原料,佔到飼料成本的60%以上,而豆粕則是生豬飼料中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小麥和玉米的用量可以根據當年兩者價格的波動進行替代,已達到規避單一能源原料帶來的成本波動。

例如:2011-2012年,小麥的平均價格比玉米低100-200元/噸,因此公司能源原料中小麥佔93%;2015年後,玉米價格大幅下降後,小麥和玉米的配比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玉米佔能量原料的比例提升至81%。

然而,豆粕是最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替代品較少。牧原股份也在2018年半年報中表示,公司過去幾年小麥、玉米、次粉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計佔營業成本的比例在60%左右,因此,上述大宗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淨利潤均會產生較大影響。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而目前我國大豆消費以進口大豆為絕對主導,佔比約在90%左右。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國內進口大豆約9600萬噸,其中進口自美國的大豆佔總進口量的34%,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豆進口國。

不久前國家相關部門發佈了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就包括黃豆。而此前我國對於美國黃豆的進口關稅僅為3%。

根據農業部數據,2017年下半年,豆粕現貨價格開始走高,在今年上半年大幅波動之後,於2018年6月明顯上揚,豆粕現貨價格由6月低點時的2933.64元/噸增加至目前的3285.29元/噸,增加了12%。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製的豆粕現貨價格走勢:

豬價走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牧原溫氏的“苦日子”比預想中更長?

雖然大豆的價格短期內出現了快速的上漲,但長期來看總體價格並不算太高。而黃豆關稅增加的時間也不長,此前刷屏的與關稅賽跑的狂奔大豆船在海上漂泊一個月之後終於卸貨,關稅對黃豆的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

未來,如果大豆的價格大幅上漲,對於大豆的下游養豬大戶來說,或許會增加成本端的壓力。巨頭們也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降低採購成本。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不期而至的成本端因素是過往豬週期中所沒有的。(JW/YYL)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