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子母哏作為相聲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已經變成了“牛群馮鞏”的代名詞。一提起子母哏的相聲,第一個提到的必定是這二位。其實他們合作的時間並不長(前後也就十來年),但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牛馮的影響力依然巨大。

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牛群 馮鞏

在牛馮合作之前,馮鞏與劉偉合作的節目已經小有名氣。例如《八戒貶悟空》、《巧對影聯》、《婚喪嫁娶》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巧對影聯》,絕對是創新型相聲中的神作。這段節目難度絕不一般,對捧逗的考驗都非常大。

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劉偉 馮鞏《巧對影聯》

牛群之前與李立山先生合作,最有名代表作耳熟能詳:《巧立名目》。我一直認為,春晚相聲中,這段相聲絕對是前十的佳作。

由以上幾段節目可以看出,牛馮未合作時,這二位的相聲就都以創新型相聲為主。直至二人合作以後,一發不可收拾,創編了一大批佳作。

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牛群 李立山《巧立名目》

其實牛馮的早期作品中,子母哏的作品並不多。神作《小偷公司》和《生日祝福》等都不是子母哏的活。

直至二人將子母哏相聲《我錯了》搬上熒幕,這段極大的加大了捧哏戲份和臺詞的節目,讓廣大觀眾耳目一新,原來相聲還能這麼演?

之後二人演繹的一大批的子母哏相聲《兩個弄潮兒》、《最差先生》、《有話坐下說》等,使“牛群馮鞏”的名字如日中天。至此二位成為了“子母哏”的代名詞。

這時二人的作品以辛辣的諷刺為主,故事性較強。內容新穎,表演靈動。但是到了二人合作的後期,受到了整體大環境的影響,節目內容的重心更傾向於娛樂化,諷刺力度有所下降。其間的代表作有《瞧這兩爹》和《坐享其成》等等。

不過,此時的馮鞏通過多年的積累,整體風格出現了根本的轉變:轉向了“吐槽”和“頓字轉折”的特點。為以後的表演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馮鞏“頓字轉折”:打死我也不拉!打不死就!拉!

縱觀牛馮搭檔的子母哏,節目新穎,表演靈動,內容深刻。逗哏和捧哏分工明確,雖然捧哏的戲份大大增加,但是捧依然是捧,逗依然是逗。這與下面提到的,另外一對擅長子母哏的演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奇志 大兵

自牛馮之後,奇志和大兵是另外一對善長使子母哏的名家。他們的節目和牛馮一樣,內容新穎,諷刺比較辛辣。風格上應該是受到了牛群和馮鞏的影響。

但是這二位使的子母哏和牛馮,或者說和傳統意義上的子母哏,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敘事型的節目中,二位中規中矩,捧逗分工明確。但是在對話類(比如說《喜喪》、《樓上樓下》等)節目中,捧逗的界線非常模糊。

首先從站位上,牛馮的捧逗非常清晰,而奇大組合則經常是這樣的:

這兩對演員都擅長使子母哏,但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您知道麼?

奇志的側身位,說明他經常是在捧哏

從節目內容上理解,牛馮雖然在戲份上五五開,有時四六,甚至倒三七。但是引領節目方向的始終是牛群,牛群始終是逗哏。

而奇志和大兵的子母哏,則比較模糊或者乾脆說相反。在節目中,引領節目方向的往往是捧哏的大兵,控制節目節奏的卻是逗哏的奇志。甚至在節目的結尾,奇志還要圓個包袱口。

可以說,站在逗哏的位置上捧哏,與站在捧哏位置上逗哏的,僅此一對兒。

所以,說到標新立異,奇志大兵可以說開了相聲的先河。他們與牛群、馮鞏的子母哏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最後吐槽一下,他們的節目雖然不錯,但是通篇湖南方言的話,委實聽不懂。這也許是限制他們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