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检察共成长」田力:人生最美的遇见——两代检察官的中国梦

本文为“我与检察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一等奖获奖作品

“爸,你们单位的名字写起来好难呀。”爸拿来了字典和书籍,我看到在《苍颉篇》中说:检,法度也。在这里,检有法式、法度之意。《三国志》中说: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在这里,检有品行、节操之意。再看察,在《说文》中说:察,复审也。贾谊《道术》中说:纤微皆审谓之察。在上述文字中,察有观察、仔细看之意。《左传•庄公十年》中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吕氏春秋•察今》中说:故察己则可以人。在上述文字中,察有明察、知晓之意。那一刻,我知道原来检察二字涵盖了太多精妙,那一刻,我对父亲所从事的工作充满好奇又心生敬畏,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检察工作值得我们父女两代人穷其一生为之去磨练才智。那一年,我八岁,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为,父亲工作的调转,我需要将父亲的联系方式重新交给老师。那一年,父亲已是中年,刚从鞍山市公安局预审部门调到鞍山市人民检察院批捕处工作。那一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那一年,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

当父亲被永远定格为书面语,我知道爸是真的离开了我,成为我记忆中最美最不忍触动的珍藏。我再也无法拉住他离去的手,无法忘记他看我最后一眼时的那份不舍,我拼尽全身连风雨都可招来的力气去呼唤他,他却成了天边永恒的一望。父亲曾给了我这世上最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他为我订了十二年的文学期刊,会在周末的闲暇时光,牵着我的手,去新华书店为我买一本书,这份属于父亲的陪伴,他坚持了十年。父亲对我的要求,我记得也坚持着,因为他要求的太少,这是对父亲的敬重,也是我该记得的父爱。

父亲是严肃的,父亲又是慈祥的,他是一位行谊谨厚,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作为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他参加过早期的鞍钢建设工作,又先后在公安、检察系统工作。当年,父亲办案时没有配备公务车辆,他要骑着一辆28自行车去提审,出案发现场。经常是早上笔挺着出门,晚上膝盖处鼓包,裤腿泥泞的回来。母亲会一面埋怨着一面心疼着。那画面至今想来,都是温馨的。父亲退休时依然是鞍山市人民检察院批捕处的一名正科级检察官,他不曾计较过在这个岗位上职位没变的工作了十八载。1994年,我参加全省检察系统增编补员考试。父亲说,这个考试是比高考更严肃的一次考试,这是在为国家和人民选择法律监督人才。我问父亲,法律监督的目的是什么?父亲说,天下无冤!在备考期间,父亲和母亲如家有考生的家长们一样,为我提供最安静的学习环境,最丰富的营养需求。父亲还让我把法律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梳理出来,请单位里法律功底深厚的小姐姐帮我解答。那一刻,我明白父亲作为一名检察人负责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他一生没有豪言壮语,也没写过座右铭,他的办案经历也从不在家中说起。现在想来,“天下无冤”就是父亲作为检察官最朴素的理想和追求,应当是司法的最高境界。犹记得,父亲退休时,只拿回家一摞厚厚的获奖证书,证明他曾经的优秀。那一年,我刚从事检察工作不久。为此,我给他写过一幅小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我希望辛劳一生的父亲,能轻松愉悦地开始他的晚年生活,谁料爸有一天会真的休息了。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的是身教多于言传,他性格耿直,作风清廉。记忆中,他不曾真正批评过我,甚至不曾大声的跟我说过话,不曾用高深的哲理去教育我,只是偶尔会拿来某个哥哥、姐姐的字给我看,我就明白,他在提醒我该练字了。这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会自觉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亮点,及时的补正自己。我没有亲耳听过他对我的表扬,但我知道我是他的骄傲。他会在我消极时,翻看我曾经公开发表的文章,找我谈谈。在我得意时,提醒我作为一名法律人仅仅掌握现有的法学常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他会在高兴时叫我一声“老丫头”,会在我出现问题时,叫我的全名。他为我起的名字的解释是努力的力,他不曾说过是力量的力,或许他更希望我能做到尽力而为,更看重的是我努力的过程。父亲一直用心地培养教育我,鼓励我。

父亲去世后,我依然保有读书的习惯。品读先贤留下的经典,恰如与他们进行一次次心灵的直接对话,进而扣击内心。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见贤思齐,激浊扬清。那些美的让人齿颊生香的文字,深邃了思想,荡涤了心灵。父亲同样是我受益终生的书,无论翻启或合上,他让我时刻都在审视人生,检视言行,从对父亲的孺慕之情,牵引我追随着脚步匆匆。想为了父亲试图变得更加美好,让自己变得美好起来也是一种纪念父亲的方式。在没有他的时光里,依然活成他想要我成为的样子……

一直相信,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寻梦之旅,我和所有人一样怀着梦想,前行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同的是,我同时也携着父亲未了的梦想一起开始这次旅程。

这梦想就是“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洒脱,就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放,就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美感,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旷达,就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感应,就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转机,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坦荡。这梦想曾让心底嫣然,那点点润了阶前青石的雨滴,同样也润了心事。

实现心对梦想的期许,任多少思念瘦上了斑竹,化一缕淡淡的惆怅。岁月就如同放在相册中的老照片,留下美好回忆,也脆弱了人心,但曾经的一段幸福时光里,有父亲的陪伴和殷殷教诲,足以令我终生感到富足,可以作为心灵的依托,慰藉我此后的人生。

我的中国梦,梦很长,从孩童到不惑,我的中国梦,梦也短,一个决定引领一生。

我的中国梦,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在自己热爱且平凡的岗位上,如我的父辈一样,潜心工作直至慢慢的老去,因为检察工作于我不是谋生的手段,它是我的理想,是我的事业,我敬之爱之。父亲对职位的平常之心,对荣誉的珍惜之心,对职责的敬畏之心。都让我深切领悟:位卑未敢忘忧国。

2015年,我来到侦查监督处工作,那一年,父亲去世十年,那一刻,我离父亲好近。有时候,面对十几册的卷宗,近10名犯罪嫌疑人,多起犯罪事实,要在7天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法律文书制作和提审工作,这7天会被我分解成168小时。要做阅卷笔录,提审犯罪嫌疑人,排除非法证据,根据现有证据,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涉嫌犯罪,是否累犯,构成何罪,可能判处的刑罚、社会危险性分析,进一步做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办案同时,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引导侦查取证工作,保证侦查活动的依法进行。从刑事立案到侦查终结的全过程,对适用法律、定性等实体审查,对收集证据、执行逮捕等程序审查。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还需要留出汇报案情、检察官联席会议的时间。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来不及心疼自己,因为没有时间。下一个案子分来时,又会精神抖擞的去面对。太辛苦时,我会去想若是父亲会怎样面对这份工作?惟愿不辜负、不蹉跎,只将岁月温柔相待,留一份从容,多一些明澈,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检察官。

我想,一个检察官的梦想不会是斜阳巷里的浅吟低唱,无论是告别还是继续。父亲和我一起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的四十年。可以在惊艳的时光中求索,在成长的岁月里沉思,那份既有的美好和对未知的希冀,让人生更加积极。这梦想曾摇落了多少竹间风雨,又一任风雨圣洁了两代的寻觅。

法律监督工作任重道远,因为人类对公平与正义的永恒追求而充满魅力与希望。从走进检察官队伍的那一天起,就深知自己的责任。选择检察官这一职业本身就要求去承担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宋•刘攽曾赞大理寺丞焦千之说:“遭事不惑则知其节,临财不私则知其廉。”这是对执法者最高的赞美,是当代检察官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

虽然已是镜里流年两鬓残,但寸心自许尚如丹,依然谨记不愧苍天不负民的坦荡志向。面对未来,我们一起正道直行。二十三年的从检经历,让我在曾经激情与锐气的年纪,能够耐得住寂寞,守护对法律的认真和长情。或许,我也该感谢,我对检察工作的这份不舍。因为,多年的法律工作培养了我平和严谨的内心世界,和不卑不亢的处世理念。

我坚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在对法律监督工作的认知中,发现曾经枯燥刻板的法律条文,其实盛载着一代又一代的检察人披肝沥胆的拳拳之心,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执法公信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在朝花夕拾,俯仰之间,常有一些情节,令人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行走在时光的流逝中,且记且思且悟。在对检察事业的追求里,我常有一种放不下的牵挂,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更有一种日求精进的警醒。

人生有无数次的遇见,遇见美丽,遇见理想,遇见亲情,遇见幸福。人生最美的遇见不是擦肩而过的相遇,而是初见时就决定让梦想成为现实的渴望。曾经给梦想的一个承诺,变成了现在的坚守。对法律的敬畏和珍视,让我不曾停下脚步,执着地用最大的真诚和热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很幸运,遇见我们两代人为之奋斗的检察事业,并在努力前行的路上,能够遇见最好的自己。从青涩走到华发,初心不染,为了我们两代检察官的中国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