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清涼很重要

有句釣魚諺語:“春釣灘,夏釣潭。”說的就是在酷熱的夏天釣魚要去尋找相對清涼的深水,其中的奧秘並不是一定要在深水尋找魚蹤,“清涼”才是關鍵,深水只是能滿足清涼條件的一個典型代表。也就是說,未必只有深水才清涼,未必只有深水才能釣到魚。

其實,我們用心觀察的話,會發現除了“潭”之外還有很多地方能滿足這個條件。比如有泉眼的地方或者入水口處。如果是山泉從山上汩汩流下,那麼帶來的不僅僅是清涼,還有大量的氧,氧是魚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也是維持活性的重要條件。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既有了清涼的體感,又有順暢的呼吸,魚的活性增加,食慾自然也就旺盛起來了。入水口則更好,不但清涼高氧,小溪在奔流的過程中還會裹挾進魚類愛吃的食物,況且所有魚類都有追逐水流的天性,所以入水口肯定是夏天的黃金釣位。

水下有泉眼,或者有山泉流淌進來,或者入水口,這類地方確實是夏天的好釣位,但是這類地方畢竟不多,甚至整個水庫都找不到幾處這類釣位。所以,尋找陰涼之處不能只按上面的條件找。有這樣一種地形,一般的水庫都有,還可以容納許多釣友,那就是有一定高度的南山或者西山根。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水庫的東北方驕陽似火,再看看西南山根的陰涼,多強烈的對比

我不否認所有水庫的東北或者西北角是好釣位,因為夏天刮西南風或者東南風時,那兩個釣位正迎風,從選釣位的角度來看這兩個位置是當之無愧的黃金釣位。但是從清涼的角度來看,一天中太陽最毒辣的時刻,陽光被大山擋住,會形成一片很大的陰涼區,該區域的水溫也就不會很高了,能滿足魚的舒適要求,會有大量的魚在這裡流連,人也涼爽舒適。所以,我更喜歡選擇在這裡做釣位。

相反,水庫的東北和西北角整日都有陽光,如果這裡的水深不夠,那麼可想而知水溫會是什麼情況。所以,盛夏當中我對這兩個地方持慎重態度。同樣是因為水溫的關係,在陰天下雨的日子,這兩種地方几乎是我的首選。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雖然大水面魚缺氧的現象不明顯,但是頂風處肯定好於順風的地方

沒了陽光也就不怕水溫過高了,正迎風的位置在所有的季節都是好釣位,況且陰天下雨水溫不高,魚也就不用特意尋找清涼的地方了,它們會四處的遊走。而且這種天氣裡氣壓往往較低,找到迎風處,那裡的溶氧量也高,魚自然會在那裡徘徊。我的理由就這麼簡單。

總之,夏天選釣位時,釣者要充分考慮水溫和氧含量,尤其對南方釣友來說,這兩點至關重要。從釣魚的角度來說,因為南方釣友受高溫和缺氧的影響要比北方的釣友更深。就像同時問南方和北方釣友刮什麼風愛上魚時,得到的回答肯定截然相反,南方的釣友一定會說北風好,北方的一定會說南風好一樣。南方的高溫是北方釣友所不能理解的,水裡的魚也酷熱難耐。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大雨一陣連一陣,酷暑中這樣的天氣都愛上魚。低溫的雨水不但使水庫的水溫下降,更是攜帶了大量的氧

所以,正是因為水溫和水中溶氧量的關係,暴雨過後由於水溫迅速下降,大雨又攜帶著大量的氧溶入水庫,才會出現一個上魚的窗口期。尤其是久旱不雨的時候,一場瓢潑大雨過後個把小時之內就會迎來上魚高峰。

這點我感觸最深,我曾多次在垂釣中偶遇大雨,夏天的雨,說來就來,“咔”的一聲驚雷,花生米大小的雨點就傾盆而下,讓人猝不及防,只能無奈地縮在傘下等待。半小時後雨過天晴,魚情出奇的好,不但咬口密集,標相也非常漂亮清晰,那種軟綿綿懶洋洋頓口送標馬上被經典的大起大落所取代,幾乎提竿就中。這種盛況能持續數個小時。

釣肥水塘的關鍵

盛夏高溫季節還有另一項值得注意的,它也和水體中的氧有關,那就是肥水塘。都說肥水中的魚難釣,原因一定要搞清楚,知道了原因就能找到對策。

肥水相對瘦水是一目瞭然的事情,肥水的顏色更深更綠,甚至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水錶面會漂浮著一層綠藻,那是綠藻在陽光的作用下迅速生長繁殖的結果。到了晚上,陽光消失,綠藻會大量死亡,於是水面上那一層綠就會消失不見,綠藻的一個生命週期就結束了。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釣肥水塘的關鍵在於氧分

肥水魚難釣就是和這大量的綠藻有關。由於光合作用,綠藻會釋放出氧,也就是說,綠藻釋放氧的前提是陽光,所以,在其他水域清晨都是最好釣魚的,但肥水水域清晨卻沒口,需要陽光照射一定時間後,水域內的氧含量緩慢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魚才可能有食慾。

為什麼呢?因為氧未必會到達每個水層。在無風的情況下,綠藻在水面進行光合作用,而水面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溫度會逐漸升高,在沒有對流條件時,這部分含氧的“熱水”會始終停留在上層。

野浴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在平靜的水域下水,表層水熱得燙人,而大約1尺多深的水層下又冰涼刺骨,這就是水體沒有對流造成的。因此,高溫無風時,大量的氧分僅僅停留在肥水塘的表面,甚至達到飽和,而下層水則處於缺氧狀態。這就是單單從綠藻的角度分析後得出的結果。

那麼,造成水質過肥的原因是什麼呢?肯定是水體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使水體富營養化,有機物在高溫中會加速腐敗,這個過程會消耗掉大量而寶貴的氧。於是,在惡性循環中,肥水水域的魚就愈發難釣了。不過,凡事無絕對,只要具備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必要條件,魚還是會開口的,要是有更好的條件出現,魚會迅速恢復食慾,甚至能出現瘋狂咬鉤的景象。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只要不打雷雨中照樣上魚。在電閃雷鳴中看著魚標被魚拖得到處走而無可奈何是經常事.

對流是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最有效的條件,而風力則是使水體產生對流的最重要的因素。在風力的作用下,水的表面會不停地向下風處移動,遇到岸邊的阻擋後會在岸邊向下移動,形成循環。只要風不停,這種循環就會繼續。

在此過程中,氧被補充到了水底,魚的活性得到加強,開口也就順理成章了。而下風處,不但溶氧量最高,綠藻的數量也最多,而藻類是魚的食物,所以下風處魚的密度也會最高。這就是從選釣位的角度說下風處最好的原因。

肥水垂釣另一種絕佳的氣象條件是暴雨。從天而降的雨水本身就攜帶著接近飽和的氧,一場大雨過後意味著水體中的溶氧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魚的食慾幾乎和氧增加的速度同步,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巔峰。所以,一場大雨後動盪的水體剛剛平復,立刻就會上魚。

另外,雨水的溫度都相對較低,別看頑固的綠藻在酷暑盛夏爆發得異常猛烈,但是水溫略有降低它們馬上就會消失。大雨後綠藻消失不見即意味著水面可以直接和空氣接觸,沒了綠藻的阻隔,氧得以直接溶在水中,也會對魚的活性起到穩定的作用。

高溫天氣釣位怎麼選?只需這一點,輕鬆選到黃金釣位~

雨剛停大鯉魚就來報道了,就這麼快

針對肥水塘,有人推薦夜釣,這點我不看好,實驗過的人所得出的結論也是不好。之所以有人想到了夜釣,完全是因為他們認為晚上溫度低,氣壓高,水中的溶氧會加大。這個道理沒錯,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還是綠藻。

如上文所說,綠藻看似頑固,實則很脆弱,溫度稍低它們就會死亡。這就是一旦太陽下山,水面上的綠藻就會消失不見的原因。它們死了,屍體會去哪兒呢?自然是沉到水底,在風平浪靜的夜晚,你如果用頭燈照射就會發現,水底下密密麻麻的一層絮狀物,這就是綠藻的屍體。它們沉在水底,並且迅速腐敗,腐敗就要消耗氧,所以,儘管晚上氣壓偏高,但是水中的溶氧量並不會有什麼提高。所以,在肥水水域釣魚選擇夜釣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通過本文的種種論述,我們可以得到幾個結論。第一,酷暑季節要釣清涼的地方,這類地方不僅僅是深潭,即使是深潭也不是越深越好,太深的水食物匱乏,也是沒有魚的;第二,釣友們千萬不要忽略了氧對於釣魚的重要意義,好在現在的天氣預報都可以查到氣壓;第三,由於汙染,現在越來越多的水域呈現出富營養化的趨勢,也就是肥水,釣肥水最好選風雨天氣出行,無風有太陽的天氣不要出行太早,悶熱多雲的天氣就不要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