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一件领奖服透露真相,谁的光荣,谁的利益

运动员参加国际重大比赛,到底是“为国争光”,还是为了“一己私利”?在长期受“重义轻利”的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看来,显然是“为国争光”。可是,孙杨的一件领奖服,似乎透露出了“义利”真容,让我们思考,竞技体育,谁的光荣,谁的利益?

孙杨一件领奖服透露真相,谁的光荣,谁的利益

国际体育比赛,运动员勇夺冠军,我们一向视之为“为国争光”。每逢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看到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我们为之呐喊助威,为之热泪盈眶者,核心意义都在“为国争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学大家司马迁真是目光如炬,看透“道义”的云山雾罩,道出了人性之中对个人私利的热切追求。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感叹司马之笔的神奇。

中国运动员参加重大体育比赛,从刘长春首次出征奥运会,到女排勇夺“五连冠”,一直在赋予其“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伟大意义。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本来是强身健体。可是,竞技体育逐步偏离了群众体育“强身健体”的价值轨道,之所以要“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其核心要义乃在“为国争光”。

可是,在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赛场上,从铺天盖地的广告,到运动员的比赛服装;从重大赛事的吉祥物,到运动员的商业代言,商业利益已经渗透到体育竞赛的每一个角落。不能说体育已经充斥着铜臭味,至少可以说体育竞赛中到处都是商业利益。

以前,对于发展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人们已经有所反思。现在,孙杨的领奖服事件,在纷纷扰扰的闹腾中,人们应该对竞技体育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会看得更清,看得更透。

孙杨一件领奖服透露真相,谁的光荣,谁的利益

衣服的一个重大功能,就是遮蔽身体。茹毛饮血的古人,就意识到身体的一些重要而敏感的部位羞于示人,开始用兽皮、树叶来遮掩。有意思的是,衣服既有遮蔽身体的功能,又是显摆身份地位,彰显人的等级差别的社会意义。在古代,什么人穿什么衣服,有着严格的规定,所谓“君子小人,各有章服”,比如平民百姓就是“布衣黔首”,如果胆敢“黄袍加身”,那就是图谋篡位,是杀头重罪。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穿什么衣服,是穿地摊货,还是穿品牌服装,也可以看出其身份地位。这,就是服装品牌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孙杨作为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冠军,上领奖台正是聚焦博取众人眼球之时,穿什么领奖服,当然与商家的商业利益息息相关。某品牌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官方赞助商,对于孙杨未穿其品牌的领奖服,当然可以视之为对其商业利益的侵害,作出强烈反应,乃势所必然。

然而,某品牌服装企业对于孙杨未穿其领奖服,上升到“对于国家形象和规则的尊重有重大影响”的高度,而大张挞伐,似乎还是打“国家”牌,从网络舆论来看,换来了众多网民的一声呵呵。明明是商业利益,却硬要扯“国家形象”,看来一众网民对于竞技体育中的商业利益,自然有自己的态度。

孙杨一件领奖服透露真相,谁的光荣,谁的利益

更有意思的是,孙杨第二次登上领奖台后,可能是迫于某品牌的要求,虽然穿上了某品牌的领奖服,但却刻意用一面国旗几乎将某品牌的领奖服全部给遮掩了。用国旗来遮掩某品牌领奖服,打的也是“国家”牌,淹没的还是某品牌服装的商业利益,这样的小算盘,耍的是聪明,扯的还是“国家形象”。

不可否认,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自然有“为国争光”的意义。但是,竞技体育,熙熙攘攘,自然有利益在其中。“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也有重大利益在其中。孙杨的领奖服事件,足以让我们反思,运动员夺冠,到底是谁的光荣,又是谁的利益?“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是否有其值得反思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