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延,甘寧和張遼的綜合實力誰厲害些?

半仙punk


三位將領的各方面進行對比:



魏延, 字文長

官職: 前將軍 徵西大將軍 南鄭侯 曾封為涼州刺史 賜予假節(尚方寶劍)

單挑戰績:

1 文聘 —— 戰至多時,魏延拔馬而逃

2 🚩️冷苞 —— 數合被魏延活捉

3 楊柏 —— 不十合,楊柏敗走

4 馬岱 —— 不十合,岱敗走,延趕去,卻被馬岱回身一箭射中左臂

5 龐德 —— 戰退魏延

6 🚩️孟獲 —— 活捉孟獲

7 🚩️王雙 —— 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於馬下

8 司馬懿 —— 三合,延詐敗

9 張郃 —— 十合,延詐敗 ,劍閣射死張郃

死亡原因:馬岱背後偷襲。



甘寧,字興霸

官職: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1 🚩️凌操 —— 一箭射死

2 🚩️鄧龍 —— 砍死

3 🚩️黃祖 —— 射死

4 🚩️朱光—— 鐵鏈砸翻,部下上前砍死

5 🚩️馬延 —— 斬於馬下

6 🚩️一箭射死蔡薰

7 🚩️張凱—— 手起一刀,翻身落馬

8 曹洪 —— 二十餘合,洪敗走 (應是詐敗)

9 樂進 —— 戰不數合,樂進詐敗

10🚩️樂進 —— 一箭射翻(偷襲)

死亡原因: 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逃至富池口,坐於大樹之下而死。



張遼 ,字文遠。

官職:前將軍、徵東將軍、晉陽侯 ,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曹魏的“五子良將”。

1 夏侯敦――無結果

2 張郃 —— 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3 🚩️蔣奇 —— 措手不及,被張遼斬於馬下

4 袁尚 —— 不三合,架隔遮攔不助

5 🚩️沮鵠 —— 戰不三合,鵠大敗,遼追趕,鵠應弦落馬

6 🚩️冒頓 —— 遼拍馬斬冒頓於馬下

7 黃蓋 —— 一箭射黃蓋下水

8 太史慈 —— 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9 淩統 —— 鬥五十合,不分勝敗

死亡原因:丁奉一箭射中腰,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死。



對比三人完滅對手情況:

魏延:俘兩人,殺一人。

張遼:殺死三人。

甘寧:殺死七人。射翻一人。

戰績:甘寧>張遼≥魏延



與一流強手交鋒:

魏延:被龐德打退,詐敗張郃

張遼:與張郃打平,與太史慈打平,與淩統打平。

甘寧:樂進,曹洪詐敗。

分析正面單挑能力:

張遼與太史慈八十合打平,太史慈為東吳第一猛將,武藝應不低於甘寧,張遼≥甘寧

張遼與張郃戰平,魏延詐敗於張郃,魏延武藝應不高於張郃,張遼>魏延。

單挑能力總結:張遼≥甘寧≥魏延



帶兵能力分析:

張遼有獨當一面率領大兵團作戰經驗,並屢次獲勝。

魏延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但參加的多次戰役均為輔將,率軍較少,戰績勝負參半。

甘寧有率小部隊突襲的戰績,但未擔任過獨當一面的大軍主將,多是以鋒銳力量出現。

帶兵能力總結:張遼>魏延>甘寧



綜合能力評價:

張遼>魏延≥甘寧


饞嘴肥貓1


孫權說甘寧厲害,其實有吹噓的成分。三人當中,張遼實力最強,魏延次之,甘寧相對來說平庸一些。其實三國時期的大環境就是這樣,魏國幅員遼闊,人才濟濟,而張遼在魏國將軍中也是出類拔萃的。魏延是劉備和諸葛亮都極為器重的後起之秀,在北伐時期更是諸葛亮的軍事倚重。甘寧遜色的多,只是勉強給孫權撐門面而已。

孫權手下厲害之人其實是四個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再往下數就是武將程普、黃蓋。論到這裡才勉強能提到甘寧。那麼甘寧實力到底怎麼樣?有這麼遜色嗎?聽我慢慢分析!

首先甘寧品質極壞,盜賊出身。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甘寧是個與眾不同的盜賊,品味很怪異。俗話說:盜亦有道,而甘寧的道讓人費解。

甘寧喜歡奢華,用現在的話說是外貌協會的。出行時喜歡前呼後擁,講究排場。走陸路則車輛相繼,走水路則舟船相連,很有派頭。對人也這樣,恭敬他的人,他願意與之結為兄弟,頗講義氣。如果誰有禮節上的不周,他就會連下黑手,殺人劫財!

這就是甘寧,一個喜歡講排場的梁山好漢式的人物。如果甘寧一直這樣下去,估計他在歷史上不會留下什麼記載。甘寧後來改邪歸正,鑽研諸子百家,率領部下投靠了劉表,算是從良了。

甘寧看出劉表懦弱,不是雄主。於是準備東向投靠孫權,但是在經過江夏郡時被黃祖所留。鬱悶的是,他在黃祖手下幹了多年都沒有受到重視。

甘寧有一項絕技,那就是百步穿楊。這項絕技在遇到孫權進攻時發揮了大作用,也讓孫權見識了甘寧的。孫權進攻黃祖,黃祖大敗,甘寧負責斷後,甘寧施展絕技,一箭射死了吳將凌操,孫權嚇得也不敢再追擊,從此,孫權記住了這個人。

之後,黃祖仍然不重視甘寧,甘寧在朋友蘇飛的幫助下逃離了黃祖,投靠了孫權。甘寧投靠孫權後立即建議孫權進攻黃祖,擊敗劉表,佔據荊州,然後西圖巴蜀之地。這時的甘寧算是終於遇到了賞識自己的主上。

孫權為什麼喜歡甘寧呢?因為甘寧幹了一件給他掙面子的事情,這件事情讓孫權吹噓了好多年。孫權是這樣說的: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甘寧),足相敵也。那麼甘寧真的可以和張遼相提並論嗎?我們來看一看。

當時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號稱)進攻濡須口,孫權心血來潮,想找個人嚇唬曹操一下,於是召來了甘寧。甘寧明白孫權的意思,無非是挫傷一下曹操的銳氣,讓他知道東吳有猛將而已

。於是率領一百多個不怕死的人偷偷留到曹營,殺了十幾個曹兵,放了一把火,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騷亂。

回來後,孫權高興的不得了,咧著嘴笑著說道:這回曹操嚇壞了吧。他有張遼,我有甘寧,兩人勢均力敵呀。如此而已,這就是甘寧被孫權吹噓了幾十年的豐功偉績,讓人汗顏!

既然孫權拿甘寧和張遼相比,我們就來看一看張遼到底怎麼樣?張遼此人比甘寧要厲害一萬倍,甘寧偷襲曹營算是小兒科,張遼的猛人猛料才最讓人咋舌。

張遼一生有三次比較猛的事蹟,第一次是張遼跟著曹操追擊袁熙、袁譚,兩人跑到了烏桓的地界。曹操尋小路進攻烏桓,在柳城旁與烏桓騎兵突然相遇。曹操大吃一驚,但是隨後仔細觀察,發現烏桓騎兵雜亂無序,有機可乘。

這時張遼自告奮勇要求進攻烏桓騎兵,曹操同意,還將自己的麾旗授予張遼暫用,張遼作為先鋒率先領軍衝向敵軍。結果烏桓騎兵被擊潰,首領蹋頓單于也被張遼親自斬殺!

第二件是陳蘭、梅成叛亂,兩人率軍聚集在天柱山上,山上道路狹窄,崎嶇難行。眾人都建議山路難行,不易進攻,不如撤軍,然後再想其他辦法。張遼慨然的說道:狹路相逢勇者勝(原文是一與一,勇者得前耳),於是率軍強攻,終於攻陷了天柱山,斬殺了陳蘭、梅成。

第三件是張遼的最牛的一次,孫權率軍十萬前去進攻合肥,當時張遼、李典、樂進等人負責守城。曹操寫信指示張遼迎戰,眾人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只有張遼才能擊退敵軍。怎麼回事呢?

張遼選擇了夜襲,挫敗敵人銳氣,效果要比甘寧那次偷襲好的多。張遼選了八百個勇士,在凌晨時分突然攻入吳營。然後直接朝中軍大營衝去,吳營當時一片混亂。孫權嚇得逃到附近小山坡上,手拖著一把長矛來自衛。

後來,張遼率軍左衝右突,在吳軍軍營中來去如風,殺傷很多吳軍,最後揚長而去。第二天,孫權氣壞了,率軍猛攻合肥城,但是數次被魏軍所擊敗。

最後,孫權無奈撤軍,在撤軍途中被張遼率領的騎兵追上,差點被活捉。這一仗打的最窩囊,

損兵折將不說,自己也差點被張遼所擒。從此,吳人只要聽見張遼的名字,都嚇的大驚。連大人嚇唬小孩都說,張遼來了,留下張遼止啼的典故。

因此,張遼和甘寧比起來,如同熒熒之火和月亮爭輝,誰強誰弱,一目瞭然。

再來說說魏延,魏延是荊州的軍將,在劉備佔領荊州南部四郡時投靠,但未必如同《三國演義》描寫的那樣,是長沙韓玄的手下。歷史真相已經不可考,但魏延是荊州部將是無疑的事實。

後來,魏延跟著劉備入蜀,援助劉璋防備張魯。劉璋和劉備反目後,魏延跟著劉備進攻劉璋,在攻陷川蜀的過程中屢立戰功,數次升遷,也得到了劉備的賞識。

魏延的人生巔峰是在漢中,當時人們都認為劉備會選擇張飛作為漢中太守,但是劉備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魏延。而魏延也不孚眾望,在守衛漢中的近十年中,做到了兢兢業業,防守得當。

劉備死後,諸葛亮也很器重魏延,但是有壓制魏延的嫌疑。魏延一直建議諸葛亮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但是諸葛亮沒有采用。因此,魏延的許多想法一直也沒有辦法實現,直到諸葛亮逝世,軍權交給了楊儀,魏延這才明白,諸葛亮原來一直猜忌自己,並不是完全信任。

於是發生了楊儀和魏延的爭權事件,這其實都是魏延被諸葛亮壓制這麼多年怨恨的集中爆發,最後魏延被馬岱所斬,遺憾而死!

魏延算是蜀軍當時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可以獨當一面。可惜的是諸葛亮性格謹慎,而魏延在軍事上想法大膽,兩人在這一點上是矛盾。如果劉備活著,魏延應該能夠有更好的戰績!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魏延、甘寧、張遼三人相比,張遼實力最強,他也是魏軍中將領的佼佼者,曾經差點活捉孫權,後來一直鎮守合肥,威震江東!魏延次之,作為漢中防守大將和諸葛亮的左膀右臂,魏延表現堪稱出色。但是魏延一直被諸葛亮所壓制,才華得不到徹底施展。最次的是甘寧,孫權吹噓甘寧可以和張遼相比,我覺得這一點真的太可笑了!


每日趣評


以《三國演義》論三人武力;

張遼;

1、五十餘合平張郃、八十餘合平太史慈。

2、斬蔣奇(蔣奇無戰績作標杆)、斬匈奴蹋頓(無戰績做標杆)。

3、射死沮鵠(無戰績做標杆)。

4、射傷袁尚、射傷黃蓋。

5、統兵以八百精騎直衝孫權中軍,突出重圍後,復返身救出部下。東吳無人敢當。小石橋用計,幾乎活捉孫權。最終以合肥一隅之地,七千守軍大破孫權十萬傾國之眾。

6、戰陣中死於箭傷,不掩生平之輝煌!

甘寧;

1、砍死鄧龍 (無戰績作標杆)、斬馬延、張凱(河北四將之二將,屬二流武將,稍有名氣)。

2、射死凌操(此將雖勇,卻無戰績作標杆)、黃祖(身份甚高,也無戰績)、蔡薰。

3、攻城親登,並鐵鏈砸翻守將朱光。

4、百騎夜劫魏寨,無一傷亡而回。但僅屬於“特種兵”統領的責任。

5、病中被箭射死,與武力無關。

魏延;

1、一戰龐德,斜谷口外與龐德公平單挑正烈,曹操命操營眾將一起上前群毆魏延,魏延詐敗而走。突入曹操中軍射傷曹操,衝上山來捉曹操。被龐德半途閃出截住;龐德靠居高臨下的優勢,一上來就拼老命(奮力)廝殺,魏延退走後龐德不敢追擊,反而護著曹操逃跑。此兩戰,表面看是魏延退卻;一戰是被操營龐德+眾將群毆,呂布尚且要跑,何況魏延。二戰是魏延身居曹操中軍突襲,一擊不中也必須退走。何況還有一個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在佔盡地利優勢下拼了命的截住,活捉曹操已經不可能,只能退走。而且是輕輕鬆鬆的退走的。這裡看出;實際上是龐德兩戰都居於下風。證明魏延武力不下於龐德,比之關羽,沒有明顯的差距!

2、疲憊狀態下三十合平蜀中大將泠苞、第二次戰數合生擒泠苞(一平一生擒)。戰績強於黃忠對泠苞(黃忠救魏延殺退泠苞,但泠苞逃跑中回身再戰黃忠十餘合打平=一勝一平)。生擒對方的難度大於打敗對方。所以,魏延有不下黃忠的實力!要與黃忠當著劉備、龐統之面比武,也證明魏延不懼黃忠。

3、不十合敗楊伯(無對敵標杆)、不十合敗馬岱(馬岱輸張飛也要近十合,張飛是被劉備阻止了追擊,否則馬岱也一樣會放箭)。證明魏延武力與張飛比,也沒有明顯的差距!

4、樹林中匹馬突出,還大喊一聲後,正面斬殺王雙(王雙標杆是打傷張翼,連斬蜀漢兩將)。雖然屬於突襲,但從樹林沖到王雙正面、還先大喊一聲,魏延騎的可不是什麼寶馬。這麼多時間王雙居然還“措手不及”,可見魏延的速度之快,不是王雙能比的!

5、襄陽戰文聘,魏延數百人(並非正規軍),對陣文聘的一軍(正規軍)。激戰四五個小時,手下折盡,還能輕鬆突出襄陽城,毫髮無傷的跑掉。這裡表現出,魏延的混戰能力極強。而且,根據《三國志通俗演義(明朝“嘉靖版”)》的描述,魏延出場就有“武藝獨魁”的讚語。襄陽一戰是魏延以數百人,鏖戰文聘、蔡瑁、張允的數萬荊州兵,還斬殺荊州兵近萬人。才突出襄陽逃跑的。荊州三大將+數萬荊州兵,居然奈何不了魏延數百烏合之眾,還損失近萬人。這裡的魏延,簡直就是“殺神”的存在!可能毛宗崗父子,看到把“腦後有反骨的反賊”魏延寫的太厲害了、所以在“毛版《三國演義》”裡。故意淡化了魏延的武力!

6、以馬超為配合,拉出曹操身旁的空檔,再旋風般返回,突入到曹操正面,也是先大喊一聲,再引弓發箭,射掉曹操門牙兩顆,幾乎把曹操射個對穿。整個戰術,極像今天的“特種兵斬首戰術“。最終也是因為此戰,此傷,令曹操徹底失去了再爭漢中的信心,灰溜溜的退軍回去了。只是不知為何;魏延每次的突襲,都要跑到敵人的正面,而且還要先大喊一聲才動手?但也證明魏延對自己的能力自信滿滿、自負甚高,不屑偷襲行為!

7、街亭遇到張郃追擊馬謖,舞刀直取張郃,張郃回馬就跑。魏延一氣追了50餘里,還”復奪街亭“。如果他只追四十里呢?那魏延就不會被司馬父子的大軍圍住,張郃好不容易奪來的街亭,不是又給魏延搶回去了?而且,在陷入絕境的情況下,魏延沒有像張郃那樣”丟下眾軍,步行爬山越嶺而逃。“起碼證明,魏延根本沒把張郃放在眼裡。有人說魏延不如張郃,是根本沒有看清楚魏延和張郃的幾次交手結果。結果是魏延被圍住的殘兵,加入了王平的殘兵也就萬把人,對於司馬懿的十五萬伏兵來說,簡直不成比例。卻被魏延、王平在重圍中”大殺一陣“,首先退卻逃跑的居然不是魏延王平二人,而是張郃+司馬懿父子及他們的十餘萬大軍。三對二的鬥將,十餘萬對萬餘的兵陣。這麼大的優勢,不但殺不了魏延,傷不了魏延,在佔盡優勢下還被魏延、王平這支”殘兵“殺退了。街亭雖然蜀漢整體失敗了,但這一戰魏延表現出來的、再一次證明了;魏延具有極其強悍的混戰能力!還能說張郃強於魏延麼?

8、散關之戰,張郃同樣是看到魏延把守,沒有打就命令退軍。被魏延大殺一陣,死傷無數的狼狽逃跑了。足以證明,魏延強於張郃起碼一個檔次!只是,魏延對張郃的優勢,還不足以單挑斬殺他而已。同樣,無論馬超、張飛,還是趙雲,都只能勝張郃,而不足以斬殺!

9、諸葛亮和司馬懿對陣時,跟司馬懿說明;無論是鬥將、鬥陣、鬥兵法任他挑選。司馬懿手上的王牌是張郃,諸葛亮手上的王牌是魏延。諸葛亮不怕和司馬懿“鬥將”,自然對魏延的武力有信心,根本不怕張郃。而司馬懿不敢選擇“鬥將”,當然是知道張郃打不過魏延。這裡也證明了魏延和張郃兩人孰強孰弱了!


從以上《演義》的這些戰例來看,魏延的個人武力,與蜀漢五虎並沒什麼差異。三人的無論是單挑、混戰、殺、擒敵將的質量來比較,魏延強於張遼,更強於甘寧。張遼強於甘寧。

從用兵來看,張遼八百破十萬的作用,略強於魏延的”斬首戰“逼退曹軍(曹軍在斜谷口被魏延攔住時,大軍20萬)的作用。但魏延的“斬首戰”作用,遠強於甘寧的”百騎劫魏寨“的作用!

所以,綜合來說,以《演義》為基礎比較時;魏延、張遼各有所長,難分高下。但均強於甘寧的綜合戰績!

按正史看;蜀漢因為沒有史官,缺乏魏延詳細的作戰資料。只有建興八年的大破郭淮、費耀,第四次北伐的逆戰司馬懿,獲甲首三千,把司馬懿打的不敢再出戰。與張遼的詳細戰功記述比,似乎有所欠缺。但僅憑這兩次戰功,魏延卻是可以力壓甘寧。


傲視蒼穹39


如果僅就這三個人而言,張遼是獨自一檔的,甘寧和魏延雖說擅長的側重點不同,但基本是一個水平線,兩人都是武勇有餘而智謀不足。僅僅討論戰鬥能力三人差不多,但頭腦決定的三人的差距。


伏桀


1、蜀·魏延 2、魏·張遼 3、吳·甘寧

其實魏延給演義小說給帶偏了,讓人們誤認為魏延就是個腦生反骨的反賊,讓人對他無感,其實不然,諸葛亮反對打壓魏延這點是沒錯。魏延對蜀國一直是忠心耿耿,論武力,五虎將後無人能與魏延抗衡,論智謀,魏延是副軍師,僅次諸葛亮之下,無奈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劉備生前也是很看重魏延的,劉備死後,諸葛亮成了蜀國絕對的掌權人物,後主劉禪也對諸葛亮敬讓三分,於是在蜀國,諸葛亮是說一不二。在北伐中,魏延多次獻計皆被諸葛亮否決,認為他的計謀過於兇險而不可行,如果當時諸葛亮要是準了魏延的計謀,給魏延一萬精兵另開一路攻打,或許北伐結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早期時有劉備有五虎將,諸葛亮敢行敢做,到後期這些人都不在了,死的死老的老,諸葛亮便變得畏手畏腳起來,這也是魏延不滿的地方,即使諸葛亮死後,魏延依然說

“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由此可見魏延的雄心壯志,他認為,蜀國太依賴諸葛亮了,導致諸葛亮一死全國都處在混亂不安之中。諸葛亮生前本就不太喜魏延,而楊儀費禕皆是諸葛亮的心腹,且都是後期的掌權人物,諸葛亮死後,這二人繼承諸葛亮的“大志”,繼續處處針對魏延,一個人要是在一個團隊裡被孤立,且處處被針對打壓,時間久了,即使再忠心也會被逼的有造反之意。就如同當今社會,一個人在公司裡一開始幹勁滿滿,想在公司大展手腳做出一番成就為公司做貢獻,無奈被同事孤立被處處針對打壓,你說這公司還能呆嗎?若是後期魏延和姜維聯手,蜀國可立於不敗之地,至少魏國沒那麼容易啃下蜀國。

先這樣,後續再寫


愛聽民謠的美工


這裡只談“去演義化”的三國史。魏延、張遼、甘寧,這三人,可以用三句話來分析比較他們,即:

  • 經歷略相似、結局大不同;
  • 論謀略,魏延北伐有奇謀,甘寧西進見智慧,張遼南拒顯膽略;
  • 論武藝,三人勢均力敵,論戰果,張遼最好;

為方便起見,按三人去世年份次序來敘述。

  • 220年,甘寧病死,卒年約40到45歲間;
  • 222年,張遼病死,卒年54歲;
  • 234年,魏延死,卒年約50歲到55歲間;


第一, 經歷略相似、結局大不同。

甘寧、張遼二人都曾是降將,其後受到重用而建立功勳。唯獨魏延,出身低微,以劉備家兵身份而嶄露頭角、建功立業。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今重慶忠縣)。甘寧年輕時候,是一個無業遊民,拉了一幫小兄弟,攜帶弓箭,頭上插上鳥羽,身上佩戴鈴鐺,不務正業、四處遊蕩,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這夥人到了,時人稱之為“錦帆賊”。

到了20多歲,甘寧突然改邪歸正,開始飽讀書籍、廣學諸子之書。然後投劉表,但未受重用;改投黃祖,在孫權攻伐黃祖時,甘寧歸附孫權,並受到孫權厚待。其後,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備西陵,擒殺朱光。率百騎夜襲曹營,創造偷襲的經典戰例。成為東吳 “十二虎臣”之一,官拜西陵太守、折衝將軍,後病早逝。

(甘寧劇照)

張遼:

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今山西省朔州市)。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呂布失敗被殺,張遼被俘後歸順於曹操。

其後跟隨曹操征戰四方,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東海降昌豨,鄴城攻袁尚,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遼東平柳毅,淮南平陳蘭、梅成。其最輝煌的戰績是合肥之戰,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率八百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衝入孫權主帥旗下,令孫權驚惶失措,吳軍潰敗;以七千之眾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逍遙津一役,張遼名聲大噪,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後張遼病死,諡“剛侯”。陳壽《三國志》稱其為“五子良將”。張遼為後世推崇,入武廟受祀,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劇照)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今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魏延究竟是不是降將?《三國志》予以了否定,說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而演義則說魏延先是劉表手下大將,後來投奔長沙太守韓玄,再在劉備攻取四郡時,從韓玄陣營臨陣起義,而投奔劉備。

“部曲”一詞,道出了魏延的低微身份。部曲,就是家兵。東漢末,黃巾爆發,軍閥混戰,世族大姓聚眾自保,許多苦於戰亂的流民便投靠這些世族大姓。於是部曲就再次大量形成,成為世族大姓的私人武裝,他們承襲了東漢以來私兵的傳統,作戰時是部曲,平時是佃客,是且耕且戰的武裝農民。


(魏延劇照)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屢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攻下漢中後,劉備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並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近十年。

劉備死後,隨諸葛亮五次北伐,頗有戰績。北伐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以“子午谷奇謀”,另路奇襲關中,但諸葛亮一直不同意。魏延因此認為才能被埋沒,心懷不滿。

諸葛亮死後,與長史楊儀之間積累已久的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楊儀夷滅三族。

所以,甘寧、張遼、魏延,這三人放在一起,可以說他們的經歷略相似、結局大不同,特別是甘寧、張遼二人,經歷基本類似,魏延則顯得特別一些。而他們的結局則大不同,甘寧早逝、未能封侯,張遼得以封侯、死後還進了武廟、得以受祀,而魏延則以謀反罪被夷滅三族、下場很慘。



第二,論謀略,魏延北伐有奇謀,甘寧西進見智慧,張遼南拒顯膽略。

三人皆為方面大員,謀略上各有精彩,而且都在戰史上留名。

先說魏延。

魏延有兩項著名的策略,第一是“錯守諸圍”用於漢中守備,第二是諸葛亮北伐時的“子午谷奇謀”。

01 錯守諸圍

魏延為劉備賞識,劉備進位漢中王, 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破格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當時魏延軍職較低,提拔他擔任獨當一面的重任,眾人頗有疑慮。劉備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魏延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人至,請為大王吞之。”

很多人以為是魏延的豪氣感動了劉備諸人,其實不然。這是魏延的作戰綱領而已,魏延守漢中的策略:錯守諸圍,簡稱“圍守”,即利用複雜地形,於交通扼要分兵駐圍,一旦敵軍來襲,則合兵打擊。錯守諸圍之策延續數十年,終魏延之世,敵軍無法入漢中,而蜀國滅亡前夕,姜維放棄了“圍守”戰術,改用“誘敵深入”,才丟了漢中這個蜀國的重要軍事門戶。

02 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奇襲,即仿效當年韓信出川線路,從子午谷輕兵急進,襲擊長安。這是軍事冒險策略,是魏延的驚天奇謀,如果成功,將把魏延推上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列。但因諸葛亮的反對而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得以實施,這也使得魏延不滿諸葛亮,併為他後來身死埋下導火索。

再說甘寧。

甘寧西進之策,是他歸降孫權後的獻計,西進之策的核心就是撈足南北劃江而治的資本,而不是北進與曹操爭鬥(後世南方割據也大多按此辦理)甘寧西進分三步:第一步,圖黃祖,據楚關;第二步,圖劉表,謀荊州;第三步,進逼巴蜀之地。並且應先下手為強,不可落在曹操之後。孫權接受了甘寧的建議,在張昭等反對下決然西進,兩徵黃祖、終於拿下,可惜被曹操搶得先機奪了荊州。其後發生赤壁大戰,三國呈現鼎立之勢。但甘寧西進之策卻一直是孫權的國策。

最後說張遼。

張遼沒有提出系統的攻伐策略,但他通過大戰逍遙津而取得的名聲,就成為一種策略,即“威懾策略”,誇張到喊一聲“張遼來了”,小孩都停止哭泣,有張遼在,東吳軍隊則士氣受損,孫權幾次北攻都受阻於此。這也成就了張遼的歷史地位。


第三,論武藝,三人勢均力敵,論戰果,張遼最好。

甘寧有百騎闖魏營的精彩戰例,所以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可張遼以八百步卒攻孫權十萬大軍,戰果和影響則不是甘寧能比的,武藝上二人勢均力敵,但論戰果,張遼則遠遠勝出,第二次合肥之戰(逍遙津之戰),差點活捉孫權,從而改變歷史。

(張遼劇照)

魏延沒有和甘、張二人交手,但其武藝和勇猛程度,應該可以和他們並駕齊驅。只是魏延個人德行方面比他們都遜色,其戰功也沒有那麼出彩。甚至魏延死後,連孫權都罵道說:“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牧豎,就是放牛娃的意思,一方面是瞧不起他的低微出身(劉備的部曲,即農民兵),另一方面也看不起他的戰功。

可我們今天來看,魏延至少也在名將之列,他的故事甚至就是一個從放牛娃到將軍的勵志故事。

關注(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分享“歷史都是新鮮事兒”。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甘寧,張遼,魏延……


雲霆277


這個問題很好,魏延、甘寧和張遼確實可以放在一起比較一二。

武力上看,三國二十四將排名裡有“二張徐龐甘周魏”。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兩個問題,首先,這三個人武力是在同一檔次的,放在第三句裡面應該是第三檔。都不是超一流武將,但都是獨當一面的實力派戰將。然後,這個三人的武力值排名先後順序應該是張遼,甘寧,魏延。其實在同一檔才重要,同一檔次的排名先後則意義不大。

帶兵打仗的綜合實力上,我覺得排序是魏延,張遼,甘寧。魏延在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這還是在諸葛亮的壓制之下完成的。如果諸葛亮早點死,而且不帶走魏延的話,那麼蜀國的氣數恐怕還要長很多很多。

張遼合肥大戰已經證明了自己,曾經名動一時,連東吳的小孩子聽到張遼的名字都不敢啼哭!既窺豹一斑,無需贅述。而東吳大將甘寧出身綠林,綽號“錦帆賊”,就是江匪湖霸的頭子。為東吳效力以後作戰異常勇猛,可以說忠勇無敵。而且甘寧酷愛學習,可惜畢竟不是科班出身。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還有很多欠缺,可憐壽命又短得很。

書說簡短,休要饒舌。歡迎批評指正。


社會主義小書童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魏延雖不在五虎將,但是蜀漢少數能夠獨當一面的將領,因此知人善任的劉備令人意外的未用張飛,而以魏延守漢中。但魏延和其他二人相比,私德上有極大的問題,與楊儀之爭,弄的三國人盡皆知。

甘寧出身錦帆賊,歸順東吳後屢立戰功,和淩統的故事更是一段佳話;張遼更是以800破孫十萬名聲大噪,估計是三人中粉絲最多,名聲最大的。

但正史的詳細記載如何,我們還是來比一比他們實際的戰績如何。

魏延

魏延字文長,河南桐柏人。因為蜀漢自己不著史書,魏延的前半生不為人知,只記載魏延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屢建戰功而被劉備封為牙門將軍。

正史中並沒有魏延戰文聘、魏延殺韓玄、諸葛亮因魏延有反骨要殺他,全部是羅貫中編的。估計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結果卻反而為諸葛亮引了大大的一波黑,而實際上諸葛亮是比較欣賞和重用魏延的。

劉備稱漢中王后,遷治所到成都,想留一個大將鎮守漢中。但是大家都以為會是張飛,連張飛本人都這麼認為。等到劉備任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後,全軍都震驚了。

當時劉備大宴群臣,問魏延:“今天委愛卿以重任,愛卿將怎麼守漢中啊?”魏延自信的說:“如果曹操舉天下的兵來攻漢中,我為大王阻擋;如果只是一個將領帶十萬兵馬來,我就為大王吞了他們!”劉備認為回答的非常好。等劉備稱帝后,魏延被封為鎮北將軍,後又封封都亭侯。

劉備死後,建興五年,諸葛駐守漢中籌備北伐,於是任命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

建興八年,諸葛亮命令魏延向西攻入羌中,當時魏將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魏延戰於陽溪。魏延大破之,因功晉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此後歷次北伐,魏延都有跟隨。在第一次北伐中,魏延提出了“兵出子午谷”但被諸葛亮否決。這裡並不討論子午谷是否可行,但是魏延用蜀漢差不多半數的精銳部隊孤注一擲,表現出了其有極強的賭徒心理,且好大喜功,也為他今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後來諸葛亮五丈原病重,秘密囑咐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負責自己死後的退軍事物,令魏延斷後,姜維次子。如果魏延不肯撤退,軍隊就自行開拔。

在蜀漢眾臣中魏延和楊儀關係最差,據說到了只要兩人見面就會吵架,魏延要拔刀殺楊儀的程度。但兩人的確都非常有能力,所以諸葛亮在時,基本都是各大五十大板,抑制兩人的矛盾。

這事三國人盡皆知,孫權就曾說過:“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同時出於對兩人的瞭解,最後為了保存蜀漢的為數不多的軍隊,這次諸葛亮站在了楊儀這邊。

果然,諸葛亮死後,魏延堅決不肯撤兵,並想接管軍隊的指揮權。但因為諸葛亮臨終的安排,魏延未能如願,只能率部燒燬棧道,提前趕回。途中,楊儀和魏延兩人分別上表告對方造反。但是劉禪難辨真假,便召董允、蔣琬商議,兩人都更相信楊儀。魏延只有先佔據南谷口,攻擊楊儀,但是因為王平的呵斥,部曲們也認為此事是魏延不對,於是四散。魏延只能和兒子逃往漢中,但是被馬岱追上斬殺,此後魏延被夷三族。

實際當時人們都知道魏延是不會造反的,只是和楊儀的個人恩怨,並想代替諸葛亮繼續北伐。但是魏延的舉動將蜀漢置於危險的境地,因此使人們暫時支持楊儀。而楊儀也因為人品不佳被眾人怨恨,最終在建興十三年被貶為庶人,不久後自殺身亡。

甘寧

甘寧字興霸,重慶忠縣人。少年勇武,好遊俠,但不務正業,糾結了一大批少年,自任首領,每天搭弓帶箭的到處遊蕩。又因為喜歡在自己身上繫個鈴鐺,所以大家一聽到鈴鐺響就知道是甘寧來了,被人們稱為“錦帆賊”。

甘寧也並非到處打家劫舍,只要誰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他就和誰結交,但如果誰輕視他,他就帶弟兄們去強搶對方的財產。

後來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突然醒悟,開始認真讀書。之後投靠劉表,但是劉表不重用他,他又去找黃祖,但是黃祖也不重視他。

就這樣,甘寧最終轉投東吳,在東吳周瑜和呂蒙都非常看重和推舉他,於是也開始被孫權看重,待遇如東吳老臣。

甘寧被孫權重用後,便獻計攻取劉表,被孫權採納後,於建安十二年(207年)和建安十三年(208年)兩次西征黃祖,最終果然俘虜黃祖。此後,孫權分撥部分軍隊給甘寧,命其駐守當口。

後來甘寧隨周瑜在烏林敗曹操(赤壁之戰實際歷史記載極少,真實規模經過都知之甚少,甚至是否發生過都有不少質疑。),在南郡打敗曹仁,但未能破城,後來獻計先直取夷陵。

此後甘寧率軍快速拿下夷陵,當時甘寧手下只有數百人,加上城中俘虜也剛好千人,卻被曹仁派兵五六千圍攻。甘寧鎮定自若的防守數天,最終等到周瑜援軍。

後來周瑜病逝,甘寧一直隨都督魯肅駐守益陽,防備關羽。

再後來,甘寧隨孫權攻打皖縣,身先士卒,親自爬上城牆,攻破皖城俘獲朱光,戰後評功,呂蒙第一,甘寧第二。甘寧因此戰升為折衝將軍。

此後,曹操出征濡須,甘寧為吳軍前部督,率一百多人口中銜枚,夜襲曹營,斬首數十級,而待曹軍舉起火把,甘寧已經退回。此戰後,曹軍信心喪失,駐紮一個多月後便撤軍退回。孫權因此讚歎道:“

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建安二十年(215),甘寧隨孫權攻打合肥十幾天不下,結果又遇到瘟疫,軍隊撤回,只留下一千多士卒,以及呂蒙、蔣欽、淩統及甘寧在逍遙津北岸。

張遼抓住時機,率軍突襲,陳武戰死,甘寧、呂蒙及淩統率軍拼死抵抗。甘寧親自引弓敵,並呵斥樂隊為和不奏軍樂,豪氣凜然,大大提升了士氣。最終保護孫權成功逃往南岸。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寧去世,歷史上併為詳細記載甘寧為何去世,但是220年前後幾年,魯肅、呂蒙、甘寧、蔣欽、孫皎等,包括蜀魏都有大臣名將突然病逝,應該與瘟疫爆發有關。並非演義中帶病上陣,被沙摩柯射殺。

甘寧因為有少年遊俠的經歷,所以為人重義輕財,愛惜士卒,所以手下士兵都願意為其效死。甘寧在黃祖麾下時,蘇飛對其有恩,待黃祖戰敗蘇飛被擒後,甘寧以死擔保向孫權求情救下蘇飛。

張遼

張遼,字文遠,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區人。張遼祖上就是漢武帝時提出馬邑之謀的聶壹,但馬邑之謀失敗後匈奴和漢朝兩邊都怨恨,因此為避禍改姓張。

年少時作為郡吏,因為勇武過人,被丁原徵召作為從事。丁原被殺後,士兵包扣張遼都歸屬了董卓,董卓死後又歸屬呂布。

二十八歲這年,呂布被曹操打敗,曹操收降張遼,並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此後數戰有功,提升為裨將軍。

破袁紹時,張遼奉命率軍平定魯國諸縣。

建安六年(201年),與夏侯淵一起圍攻東海昌豨,數月未能攻下,糧食即將用盡,商量是否撤退時,張遼通過自己的數日觀察認為昌豨現在正在猶豫,可以勸降。於是假借曹操的命令招降昌豨,昌豨果然想降。之後張遼單人進入昌豨家獲得信任,最終使昌豨歸降。

建安八年(203年),隨曹操在黎陽征剿袁譚、袁尚,因功代理中堅將軍的職務。後曹操攻袁尚鄴城不克,受命與樂進拔取陰安。

第二年,跟隨曹操第二次攻擊鄴城,城破,張遼單獨被派往趙國、常山招降沿山各路賊寇以及黑山的孫輕等人。

建安十年(205年),再度隨曹操擊敗袁譚,張遼奉命率軍奪取海濱,擊潰了遼東的賊寇柳毅等部,封為蕩寇將軍。

建安十一年(206年),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諸縣,屯兵臨穎,受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隨曹操征討袁尚,在柳城遇烏桓,張遼出擊,大敗烏桓,殺死了單于蹋頓。

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未定,張遼受命屯駐長社,夜晚軍中發生叛亂。張遼與數十親兵立於營中,穩定局面,並傳令軍中不想叛亂的都坐下。很快軍中安定,張遼抓出煽動叛亂之人,將其處死徹底平息叛亂。

建安十四年(209年),廬江人陳蘭、梅成作亂,于禁、臧霸討伐梅成,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討伐陳蘭。梅成詐降,在於禁退軍後,又投奔陳蘭,轉入灊山據險自守。張遼親自率軍,打敗陳蘭、梅成,將二人斬首,俘虜全部叛軍。因功張遼增加食邑,假節。

曹操征討孫權無功而返,轉而與劉備爭奪漢中,於是留下張遼與樂進、李典率七千兵馬屯守合肥。

建安十八年(213年),與臧霸攻破孫權江西營,擒孫權都督公孫陽。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張遼趁孫權剛至立足未穩,親率八百精兵衝擊孫權本陣,孫權大驚失色不敢接戰,知道發現張遼兵力稀少,才將軍隊收攏,層層包圍張遼。張遼帶數十人衝開重圍,但見其餘士兵未突圍,重新殺入陣中,救出剩下的士兵。

經此一戰,吳軍銳氣大減,圍困合肥十多日始終不能攻下。恰逢當時發生瘟疫,孫權只有撤退,當時大軍撤回江南,唯有孫權與甘寧、呂蒙、淩統等僅率一千人尚在江北。張遼看準時機,率各路人馬追擊,此戰吳軍大將陳武戰死,孫權也差點被抓住。張遼因此升任徵東將軍。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升張遼為前將軍,其兄及子都被封為列侯。此時孫權再次叛變曹魏與蜀漢結盟,曹丕封張遼為都鄉侯,駐紮合肥防備孫權。

曹丕稱帝后,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食邑一千戶,共二千六百戶。

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向曹魏稱藩國,張遼回軍屯駐雍丘,途中患病。曹丕派劉曄帶御醫親自前往診治。

不久孫權又叛變,張遼乘船同曹休到海陵縣駐防。同年帶病的張遼依然擊破吳將呂範,但張遼的病情也日漸加重,最終病逝在江都,諡曰剛侯。

正始四年(243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

對比

這三人當中,如果以最終成就和在各自國內的地位來說,無疑是張遼最高,魏延次之略高於甘寧。如果以戰績來說,也是張遼最高,這樣和張遼歷史上有更多表現和更詳細的記載有關,魏延在漢中獨擋一面也略高於甘寧,只是蜀漢相關記載實在太少。

但如果綜合來說,魏延的性格情商卻為他大大的扣分,因此落後與張遼和甘寧。所以最終排名應該是沒有太大爭議的,張遼第一,甘寧第二,魏延第三。


Rick潘維鏞


要說仨人誰厲害,最直接就是看看戰績呀,三人張遼成名最早,也最有頭腦,在三國期間一度擔任曹魏的東門神抵禦東吳,主導對東吳的戰事,坐到一方主將充分說明他的能力了,主要想講一下,陸遜火燒劉備,直追到夷陵,白帝,張遼能當機立斷進攻東吳,在並未得到曹操將令時果斷髮動,不止體現曹操對他放心,從側面更體現他的能力,張遼從一介俘虜,到一方主將,這就很說明問題!

再來是魏延,從武力勇略和戰爭的大局觀來看不輸張遼,從魏延提出傳過秦嶺直抵長安洛陽這條路看,此人膽大心細,當鄧艾從此路抄到成都城一路暢通無阻,側面看出蜀漢後期的疲敝,無兵可用呀,當持久戰不可行的時候,魏延的險棋才可能是真正的正確之路,所以我說魏延武力沒話說,但是,終於到但是,魏延是典型的武夫糙漢,早早被諸葛亮看穿性格,把握到了他的七寸,政治覺悟不夠,😄不能把握時局,要我說正確的謀反步驟是,諸葛亮死了後,即刻領兵回成都,挾持劉禪逼宮,死於性格缺陷!

甘寧,作為被收編的地方武裝,在東吳朝內沒有靠山和派系,屬於很好用的炮灰,就我看東吳數的上的官都是門閥勢力的代表,派系內私交很好,而且很排外,看看諸葛瑾就知道,很早追隨孫策的老人一直也只是邊緣化官員,畢竟老家是劉璋勢力範圍,弟弟又是蜀漢的丞相,所以甘寧實在是最冤的,而且早期殺了東吳軍方派系的凌操,淩統在叔叔輩的照顧下,一起犧牲掉了這個高價值的炮灰。甘寧厲害的只是水戰,只是在赤壁之後,可以說沒有很大的水戰了,畢竟吃過在大虧曹操可不傻,而且感覺由於沒有厲害的水軍,曹魏蜀漢都避免和東吳水戰,甘寧更失去了他水戰的高價值,變成了東吳派系內鞏固勢力的不二祭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