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 AAD) 是指應用抗生素後發生的、與抗生素有關的腹瀉。幾乎所有抗生素均可引起AAD,在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AAD 的發生率約為5% ~39%。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複雜,其主要原因是腸道正常菌群結構遭到了破壞。

正常情況下腸道內微生物菌群組成相對恆定,當臨床上為了治療或預防感染服用抗生素時,腸道菌群會發生改變。由於抗生素的選擇性差,其在快速殺死部分對藥物敏感的有害菌滋生的同時,也殺死了腸道中的益生菌,嚴重破壞了腸道生態平衡,造成腸道“荒漠化”。此時的腸道就像失去植被保護的土地一樣,經不起半點風雨。

如何應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主要以下幾種:

一、滲透性腹瀉

腸道生理性細菌明顯減少,阻礙腸道內多糖的代謝吸收,從而使多糖滯留於腸道而引起滲透性腹瀉;

二、分泌性腹瀉

使用抗生素後,去羥基作用的細菌數量減少,膽汁酸的濃度增加,強烈刺激大腸分泌,引起分泌性腹瀉。

三、感染性腹瀉

使用抗生素能導致腸粘液層變薄、腸粘膜組織受損,從而破壞腸粘膜屏障功能,腸道細菌移位,給了機體感染可趁之機。而此時,部分耐藥性的致病菌由於失去了益生菌的制約,開始在腸道中過度繁殖,併產生大量毒素,攻擊腸粘膜屏障,引起腸道炎症,導致感染性腹瀉。

研究表明,重度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如不及時診斷,給予合理治療,可導致併發症,死亡率高達15%~24%。

從以上信息不難看出,腸道健康的關鍵在於保持腸道菌群的平衡,提高腸道自身的免疫力,但傳統的抗生素治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殺死致病菌,並不能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從而導致腹瀉久治不愈,甚至愈發嚴重。因此,在防止ADD時,有必要由單純的“防菌殺菌”向“殺菌促菌相結合”轉變,即在選擇性消除致病菌的同時扶植有益菌的生長,從根本上提高腸道自身的免疫力,從而健全腸道自身的保護機制。新型抗菌產品抗菌肽可以達到以上效果。

抗菌肽是生物體經誘導產生的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和免疫調節活性的一類小分子多肽,有抗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及原蟲的作用,並通過啟動獲得性免疫系統提高機體抵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抗菌肽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和腐敗菌的生長、繁殖,促進有益菌協同增殖,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減少腸毒素的發生,促進正常生理菌群的建立。同時,可以提高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增強腸道黏膜免疫屏障,促進腸道絨毛髮育,改善腸道內環境,提高腸道的抗病能力。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的功能,其作用不同於傳統的抗生素的作用機理,不易產生腹瀉、耐藥性及藥物殘留等副作用,是替代抗生素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