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首都建設思想爲指導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規劃和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首都建設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以習近平首都建設思想為指導,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

以習近平首都建設思想為指導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2018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將迎來首批政府機關入駐,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和發展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從決策立項到規劃建設加緊推進,輪廓初具規模,一個嶄新的城市副中心屹立於京東大地,開創了偉大社會主義祖國首都建設和發展的新篇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

(一)規劃和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城市副中心是相對於城市中心具有一定獨立性、城市功能比較完善的區域。在結構功能上,城市副中心能有效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疏解中心城區過於集中的功能、人口和產業,緩解“城市病”,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一般認為,城市副中心是發達國家大城市普遍採用的模式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於通州區,地處長安街延長線東端,與天津、河北接壤。副中心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5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辦公區佔地6平方公里,預計建設規模380萬平方米。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作出的重大探索和實踐創新,是首都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進一步落實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初步明確了通州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加快規劃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帶動其他行政事業單位及公共服務功能向市行政副中心和其他區縣疏解”,將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戰略地位。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提出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進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設計建設,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由此,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對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進行了系統謀劃和具體部署,強調建設高水平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首都發展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全面確立。

(二)習近平首都建設思想是指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和發展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北京作為首都城市,新形勢下既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又遇到了一系列挑戰。“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成為新時期北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決的重大時代課題,關係首都發展的方向和全局。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首都的建設和發展,兩次親臨北京視察,就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城市建設管理實際情況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講話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地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時代課題。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明確了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為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提供了基本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著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落實城市副中心建設,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將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環”,將建設高水平城市副中心與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共同確立為新時期首都建設的戰略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形成了習近平首都建設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首都建設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廣泛涉及北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科技、城市副中心、城市建設與管理、歷史名城和文物保護、冬奧會、新機場等許多重大問題,既有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又有針對具體問題的指示要求。為首都城市發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奠定了總基調,是首都城市建設的根本遵循。

(三)建設城市副中心是首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關鍵步驟。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於首都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是關係首都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首都發展也以此為基本綱領。建設城市副中心是首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關鍵步驟,是關係首都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和開啟首都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引擎。作為推動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探索,城市副中心在首都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實踐。

建設城市副中心是優化首都城市空間佈局、完善首都城市體系的重要舉措。城市副中心是首都城市改變單中心聚集、“攤大餅”式發展模式的重要著力點和構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空間結構的主要功能節點。建設高水平城市副中心為優化首都城市空間佈局、提升資源空間配置效率、優化發展效益夯實了根基。城市副中心將行政辦公與其他城市職能有機結合起來,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推進各項建設,力爭創造出比中心城區更加優越的就業環境和生活環境,在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過程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有效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與集聚首都功能,打造對中心城區的反磁力中心。城市副中心堅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建設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將有助於帶動完善首都城市體系、形成相得益彰的城市空間形態。

高水平規劃和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的重要路徑

(一)建設城市副中心是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必然選擇。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出發點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目標是落實好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履行好“四個服務”職責。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但帶動非首都功能疏解,而且也將示範承接功能聚集,打造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促進北京服務保障能力更加完善、人口資源環境更加協調、城市佈局更加有效。從而深入推進首都功能優化提升,推動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的深入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的重要引領作用。針對副中心規劃,他著重強調“不但要搞好總體規劃,還要加強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主要建築物的設計,體現城市精神、展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副中心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目前已完成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6平方公里範圍的規劃設計,副中心總體設計和6個重點地區詳細設計也在加緊推進中;副中心建設中注意把握好自身定位,緊緊圍繞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等主要功能,積極承接和帶動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轉移,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副中心產業結構深度調整,構建符合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高精尖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加強副中心生態環境建設,在功能節點建設、道路體系建設、水系園林治理等方面積極推進,依託水網、路網、綠網建設共享組團;統籌協調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提升城鎮化水平;副中心和北三縣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二)建設城市副中心是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首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保障。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高首都城市發展水平、治理“大城市病”、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務水平等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首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建設城市副中心又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等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建設城市副中心為應對“大城市病”等制約首都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現實問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實施精細化城市管理,在副中心實現沒有“城市病”的目標與要求,為首都科學建設與管理提供了具體示範和實踐經驗。同時,城市副中心將在功能定位和分工基礎上承擔高端經濟功能,發展服務經濟,向高精尖經濟結構進行轉型升級。副中心與中心城區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對首都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帶動提升作用。

(三)建設城市副中心是打造北京“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結構的關鍵支撐。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區域戰略性新興增長極的關鍵環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都是圍繞著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而提出的。黨中央始終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度規劃設計北京城市副中心。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重點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作為北京新的“兩翼”,其功能定位、承擔任務等方面略有區分,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將從“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高度實現“一盤棋”統籌推進、分工合作,以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因此,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更加突出。由中心城區主導、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為“兩翼”,構成了引領京津冀實現更深、更高層次協同發展的戰略引擎。在“兩翼”的支撐下,這個戰略引擎將更加有效發揮作用,推動產業、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領域協同發展實現新的突破,促進形成區域新的科學發展軸帶。同時,基於區位條件和功能定位,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成為京津冀交界地區的重要增長極。一方面,通過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治理模式和協同發展模式創新,將為京、津、冀跨行政區協同提供創新示範和經驗借鑑。另一方面,輻射帶動京津冀交界地區互補融合並形成新的發展帶,促進區域格局更加均衡。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有助於京津冀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的空間結構,實現更加緊密的區域聯動和更加高效的區域協同發展效果。

以習近平首都建設思想為指導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 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副中心“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總要求。

在建設城市副中心這一首都發展的偉大工程中,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決貫徹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首都建設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副中心建設的總要求。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著力解決副中心建設和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城市副中心建設和實踐創新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的基礎上,推進副中心邁上新臺階,推進副中心向更高水平、更高標準邁進。同時,城市副中心這一偉大工程又成為推動理論創新的強大動力。我們要善於總結超大城市結構優化、建設管理的經驗,歸納、探索超大城市發展治理的規律,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創新,用理論創新的成果引領首都發展和副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副中心制度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科技創新及其他方面的創新,力爭到2020年副中心規劃區主要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功能節點初具規模;到2035年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

(二) 統籌副中心空間、規模、產業、人口、城鄉結構,形成副中心均衡發展新格局。

首都城市發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設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市發展的特點,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副中心城市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首都和副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一是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實現副中心全面發展。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統領副中心各項工作,把創新發展作為引領副中心建設的第一動力,把協調發展作為副中心建設的內在要求,把綠色發展作為副中心建設的條件保障,把開放發展作為副中心建設的根本依託,把共享發展作為副中心建設的重要目標,不斷推進副中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

二是要實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努力使未來副中心成為沒有“城市病”的城區。要繼續推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區高端產業功能轉移和集聚,形成中心城區與副中心合理分工的高端產業佈局,構建與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高精尖”產業結構,推動副中心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是要統籌處理好副中心城市空間、城市規模、產業佈局、人口規模、城鄉關係等各種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在副中心空間和規模方面,要落實好新版城市總體規劃中對15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規劃要求,構建“一帶、一軸、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在副中心人口規模方面,要實現總規中提出的“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00萬人左右;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130萬人以內,就業人口規模調控目標為60~80萬人”的目標;在城鄉關係建設方面,要努力形成城鄉協調發展、均衡發展新格局。

(三) 統籌副中心生產、生活、生態佈局,突出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文化傳承的城市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北京城市副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區位優勢明顯,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將副中心生態建設目標定位為“建設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建設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建設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為此,我們必須統籌副中心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實現副中心經濟建設、民生改善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一是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構建“產城融合、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的生態宜居之城。要加強對副中心生態環境和水系的治理,涵養城市水源,保護副中心域內重點河流水系,打造城市親水景觀。

二是要深入挖掘、保護和傳承以大運河為重點的歷史文化資源,將歷史文脈肌理植入現代城市功能,將副中心建成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大運河流域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存眾多,是北京三大文化帶之一。2016年路縣故城遺址成功發掘找到了副中心的“根和魂” ,證實了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綿長的歷史文脈。

三是要建設一批精品力作,提升副中心的城市魅力。要加強對副中心城市街區和城市景觀的設計,建設一批代表副中心城市形象精品力作,彰顯副中心的城市魅力。

(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經濟發展成果要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談到北京城市建設時,他強調“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衡量”,要“以北京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要“不斷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因此,在首都城市建設和副中心建設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建設,促進工作、居住、休閒、交通、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便利快捷;完善教育體系,提高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優化宜居環境,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人民群眾能夠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創造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學勤、楊奎;課題組組長:唐鑫、齊心;成員:袁振龍、陸小成、楊松、張佰瑞、鄧麗姝;撰稿人:楊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