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號稱有八大金剛,都是一些誰呢?誰最厲害?

孤劍遊俠208267179


蔣介石手下,有結義三兄弟,四大元老,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如果三千黃埔軍官,這些是蔣介石起家的主要資本。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他們都說創辦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在蔣介石的事業中,起到了核心和骨幹的作用。

1,何應欽。

何應欽是蔣介石的頭號親信。蔣介石說過,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何應欽。黃埔軍校創辦時,何應欽擔任了總教官,抗日戰爭中擔任了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後來,蔣介石又讓他當了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不過分的說,何應欽就是蔣介石的大管家。

但是何應欽對蔣介石並不是完全忠心耿耿。寧漢合流時,蔣介石受到桂系軍閥攻擊,何應欽沒有支持蔣介石。蔣介石氣憤的對關麟徵等黃埔人說,何應欽要造反我,你們上山當土匪,我當土匪頭子!

何應欽第二次傷害蔣介石,是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囚禁,何應欽不顧蔣介石安危組織西征軍討伐張學良,要置蔣介石於死地並且取而代之。

也正因如此,何應欽在赴臺後被解除權利,再也沒有往日輝煌。

2,顧祝同。


顧祝同原屬於許崇智的粵軍,投靠蔣介石後擔任過北伐軍的師長軍長。抗日戰爭期間,顧祝同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是皖南事變屠殺新四軍將士的罪魁禍首。

解放戰爭中,顧祝同長期在鄭州指揮作戰,全民進攻,重點進攻都被解放軍粉碎。淮海戰役,顧祝同把國民黨所有的主力部隊都送上絕路,這樣的一個庸才,被蔣介石重用,不敗才怪呢。

3,錢大鈞。


錢大鈞曾是黃埔教官,後來蔣介石侍從室主任,可別小看了這個委員長侍從室,它在蔣介石領導下完全成了小政府,行政院等機構全部被架空,錢大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4,陳誠。

這個人,更了不得,陳誠被稱為“小委員長”,是蔣介石的影子,陳誠組織的土木系,也是國民黨軍隊中的重要派系。陳誠這個人,心胸很狹窄,排斥異己之類的事情做的不少,逃往臺灣後,陳誠成了蔣介石第一副手。

5,劉峙。

劉峙,北伐時是福將,中原大戰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是長腿將軍,到了內戰時,主持徐州,為蠢豬將軍。劉志這樣的人都能成了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可見蔣介石多會用人。

淮海戰役中,劉峙上有蔣介石和顧祝同,下有杜聿明,根本沒機會只會戰爭,但最後必須找他當替罪羊,後來差點都沒去成臺灣,真是夠慘。

6,張治中

張治中是老蔣嫡系中唯一沒有和共產黨打過仗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治中從沒有違背過孫中山的“三大政策”。1949年國共談判,張治中率領談判團隊留在了北京,成了新中國的一員,是一個偉大的“和平將軍”!

7,蔣鼎文。

蔣鼎文是北伐戰爭中的飛將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了戰區司令級別的長官。豫湘桂大潰退讓他身敗名裂,從此淡出政界。

蔣鼎文和蔣介石共同點挺多,都是浙江人,都姓蔣,都喜歡嫖妓,都得過梅毒。

8,陳繼承。


陳繼承這個人,參與了很多重大事件,但很少有獨立行動,也沒有什麼戰功沒有什麼名氣,是八大金剛中存在感最低的。


歷史知事


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政、黨人才,為國民政府統治提供了不少精英。

一般來說,大家認為蔣介石有所謂八大金剛,分別是:

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

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建立開始,就追隨蔣介石,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與蔣介石的關係非常密切。蔣介石也有所謂的十三太保,是蔣介石成立的中華民族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成員,分別是:

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乾喬、肖贊育、滕傑、戴笠、胡宗南。

他們都是一時無兩的俊傑,能堪大用。當然,也有人因過失被殺,如長沙大火酆悌被槍斃。
這些人籍貫不同,五湖四海,出身不同,學歷不同,性格當然也不同。但是大部分是黃埔系、浙江人或者蔣介石的侍從近臣,符合蔣介石的“黃浙陸一”的用人原則。

而軍事上以胡宗南、何應欽、顧祝同、桂永清、劉峙最為出色,行政事務上則首推陳誠,其次為張治中、戴笠等人。

他們基本都是蔣介石的效忠者與追隨者,雖然在坐大之後形成派系,影響了蔣介石的權威,但沒有反叛之心,所以都身處高位。陳誠一度被稱為小委員長。由於蔣介石長期擔任黃埔軍校校長,又加上他有意在黃埔軍校中發現一批自己信任的人才,逐步形成了勢力龐大的黃埔系,成為蔣發展勢力、維繫政權的重要力量。

儘管校長蔣介石與黃埔畢業生均有師生之誼,與所有教職員均有上下級關係,但只有被蔣介石看好重用,並甘願為蔣效力者才逐漸成為黃埔系核心成員。

而這些核心成員大多又是在軍校期間或東征、北伐時期被蔣發現、提拔,並引為私人親信,控制著國民黨的政局與決策。黃埔嫡系的高級幹部好幾百號人,陳誠(辭修)是蔣介石培植嫡系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正如戴笠評價:陳誠是是少數不要錢肯苦幹的將領,應多親近。

自1928年至1958年,蔣介石傾心對陳誠之培植長達30年,非常信任,因而兩者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感與特殊的關係。

蔣介石對陳誠多年之苦心培植,使得陳誠逐漸對蔣產生了信仰,成為蔣之信徒,非常聽話,惟蔣命是從,而蔣亦視其為門生嫡系。

兩者的關係猶如父子,猶如君臣,陳誠也一度成為蔣介石排除異己的工具與爪牙,非常有意思。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所謂八大金剛,是指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等八人。他們都是從廣州黃埔軍校教官出身而起家的。在蔣介石軍事集團中掌握兵權的,後來大都是八大金剛門下黃埔第一、二、三、四期的學生。

至於說誰最厲害,倒不如說誰最能幹吧。我認為陳誠最能幹。他從1918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起,開始了終其一生的戎馬生涯。由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師長,而至軍長、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政治部長、軍政部長、參謀總長,國民黨政權撤退臺灣後,更位至“行政院長”、“副總統”、副總裁。

其他七人,除了張治中留在大陸,成為北京座上賓外,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劉峙等人悉數去了臺灣,無一不是英雄遲暮,僅擔任一些“戰略顧問”之類的虛職,基本上退出歷史舞臺。

陳誠性格和作風上比較踏實、清廉和雷厲風行,主要特點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即“反共、忠蔣、愛國”。比起另外七位金剛,陳誠無疑是追隨蔣介石最久,最為忠誠又最受信任的得力助手。坊間傳說蔣介石曾經說過“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雖然找不到原始出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如此。

周恩來在1936年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指出,陳誠是蔣介石“最能幹的指揮之一”,是“較好的戰術家”,是“好的實幹家”。無獨有偶,蘇聯軍事總顧問崔可夫在1941年同樣讚賞“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是國民黨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1965年3月,陳誠因肝癌病逝於臺北,鮮為人知的是,他的臨終遺言已經隻字不談“反共”,只說“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不要消極,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黨存俱樂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是年7月,周恩來到上海歡迎李宗仁歸來,在候機室談及臺灣問題時充分肯定“陳辭修是愛國的人”。


馮傑


顧祝同和何應欽、錢大鈞、蔣鼎文、劉峙、陳繼承、張治中、陳誠是老蔣的八大金剛...我今天主要來介紹下和平將軍張治中。張算是為國公合作出力最大的國軍要人,曾多次參加兩黨的會談...但是而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等職。1 955年獲一級解放勳章。 一九五二年,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國防研究小組組長。

翌年一月,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央委員會委員,同月,兼選舉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二月,任一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十月,任民革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同月,任中蘇友好協會西北分會副會長。一九五四年七月,任民革西北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八月任一屆全國人大甘肅省代表;九月,任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十二月任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一九五六年二月,連任民革中央委員;三月,任民革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翌年二月,任民革臺灣和平解放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一九六五年一月,任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一九六九年四月十日在北京去世,卒年七十九歲,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李三萬的三萬裡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是蔣介石從成為國民黨領導人後最為倚重的八位嫡系心腹,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陳繼承、劉峙、張治中,他們共同的標識是黃埔出身,此八人及他們的學生,構成了蔣介石的中央軍的基本骨架,下面一一介紹:

何應欽:

貴州興義人,當年與蔣同讀於日本振武學校,比蔣低一級,算是蔣的學弟,黃埔時期又是黃埔副總教官,初期二人關係很鐵,蔣也視何為絕對心腹,把他最寶貝的第一軍軍長這金寶座交給了何,官做大了,何應欽的野心也有了,後來李白馮聯合反蔣,何誤判蔣大勢已去,態度曖昧,導致了蔣的第一次下課,蔣再度上臺後撒了何的一切職務,後來雖再度複用,但關係已不如昔,西安事變,蔣被扣西安,何是最堅決的主戰派,一副巴不得蔣成仁的姿態,更是寒了老蔣的心,此後逐漸被蔣邊緣化,抗戰期間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對抗戰的整體謀劃還是有較大功績,1944年被陳誠奪去軍政部長一職,僅任重慶行營主任一職,抗戰結束後被派去美國一年多,徹底邊緣化。

何是蔣早年最倚重的嫡系心腹,八大金剛之首,其軍事政治才能在八大金剛中也是翹楚。

顧祝同:

顧祝同與蔣同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小了蔣四屆,後來顧於1922年投奔孫中山後與蔣介石,開始追隨一生,黃埔期間顧為教授部中校戰術教官,從北伐到中原大戰,顧逐漸成為中央軍的核心骨幹,中原大戰後調任警衛軍長軍長,成為蔣的皇家禁衛軍總司令,西安事變中又是營救蔣的行動中向宋家兄妹大表中心,蔣對其更信任有加,抗戰中是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後來又奉蔣之命籌劃了皖南事變,國共內戰期間為國防部參謀總長,後來隨蔣去了臺灣。八大金剛中,可以說顧是蔣最忠誠的一位良臣忠犬。

錢大鈞:

錢大鈞也是保定系,黃埔時期為兵器教官,1925年便是少將參謀,後來又任一軍一師師長,又長期任蔣的侍衛室第一處主任,可謂嫡系中的嫡系,西安事變中錢大鈞為保護蔣介石脫險被東北軍槍擊胸部重傷,1939年,卻因為私分公款被政敵拿做,蔣不得已將其解職,49年才複用任川康滇黔四省聯合"剿匪"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後隨蔣去臺灣。

錢大鈞對蔣比較忠心,才能一般,沒什麼大的建樹。

蔣鼎文:

蔣鼎文是蔣的浙江系,當年黃埔建校時,他不惜連降四級,從一名上校參謀到黃埔當上尉軍事教官,黃埔系加浙江鄉黨的身份讓他成為了蔣的嫡系,中原大戰中蔣鼎文的表現比較出色,被稱飛將軍,也是蔣的五虎上將,西安事變中他隨蔣在西安,被放回南京後又多次奔波兩地,表現極為出色,可惜抗日期間可顧大發國難財,身為一戰區司令長官只知斂財,不知抗敵,造成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再是心腹蔣也無法保他,被免職後再無所作為。

八金剛中蔣鼎文的軍事政治才能屬中下,不過是跟對了人。


陳誠:

陳誠也是浙江系加保定系,後來又在黃埔任教育系副官和炮兵科副官,自是蔣的心腹嫡系,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是蔣的第一紅人,人稱號小委員長,其培養的軍事將領人稱土木系,蔣家王朝在大陸不保,蔣又派陳誠任臺灣省主席,給自己鋪後路。可以說從能力到影響力以及地蔣的忠誠度,陳誠其實算八大金剛的第一人。

陳繼承:

陳繼承江蘇人,保定系,後在黃埔任教授部教官,前期較受蔣重用,1935年即授中將銜,西安事變也是蔣的追隨者,不過從抗戰開始,基本從事軍事教育工作,曾經短暫當過華北剿總副司令,後來和傅作義矛盾較大,被調離,八大金剛中他的名頭較小。

劉峙:

劉峙也是保定系,和陳繼承是同期,也是黃埔戰術教官,在東征北伐中原大戰中表現十分優異,是蔣介石何應欽後的第三任第一軍軍長,為當時蔣介石的五虎將之首,1935年就任河北省主席陸軍上將,成為封疆大吏,但抗戰中卻表現欠佳,人給了個長腿將軍的不雅號。但其實八大金剛中,劉峙的軍事能力最強。

張治中:

張治中也是保定系加黃埔教官出身,相比較其他七人,張治中算不上蔣介石的死忠,他有個外號叫和平將軍,特別在對共產黨人的態度上,他和蔣是有分歧的,他早期仕途較順,1928年便任國軍中央軍校教育總長,第五軍軍長,但到了抗戰時期,長沙一所莫名其妙的文夕大火燒掉了時任湖南省主席的烏紗帽,後來便與蔣漸行漸遠,他是八大金剛中唯一一位投向人民陣營的。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大部分都是清一色的黃埔軍校畢業,蔣介石的學生,因為十分得蔣介石信任並且倚重。八大金剛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傑出貢獻,同時他們也是蔣家天下的支撐,是蔣介石獨裁的倚仗,下面就一一介紹這八大金剛。


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主席,在抗日戰爭期間擔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1948年任國防部長,1987年在病逝於臺灣,享年98歲。

顧祝同,中華民國一級上將,保定軍校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第一軍軍長,第十六軍總指揮,抗戰期間擔任第三戰區副司令,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被提拔為陸軍總司令,1987年病逝於臺灣,享年94歲。


錢大均,國民黨元老,黃埔軍校早期教官,早年曾經反清抗袁,後來投靠蔣介石帳下效力,能力突出深得蔣介石倚重。1982年病逝於臺灣,享年90歲。


蔣鼎文,1895年出生於浙江省,浙江講武堂畢業。歷任第四集團軍司令,第十戰區司令長官。1974年病逝於臺灣,追加為中華民族陸軍一級上將。

陳誠,中華民族一級上將,同樣出生於浙江省,是蔣介石的得力助手,有著“小委員長”之稱,曾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65年患肺癌去世,67歲。


陳繼承,國民黨陸軍高級將領,保定軍校畢業,他是早期黃埔軍校的教官,同時也參與黃埔軍校建立。1971年在臺灣去世。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首先。我們來看看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是誰:他們分別是: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八大金剛”從蔣介石黃埔軍校發家開始就追隨蔣介石,直到蔣介石敗退臺灣為止。一直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位高權重。權傾一時。炙手可熱、但最後隨著蔣介石的敗亡也煙消雲散了。

事實就是地說,蔣介石不會用人,用人太狹窄,黃埔系,浙江人。保定軍官學校這三大關係為主軸,如此用人對於一個國家元首來說實在是小肚雞腸沒有雄主之風範,用閻錫山的話說,他老蔣重用黃埔系,江山就敗在黃埔系的手裡,能打仗都給了共產黨。

八大金剛裡職務做的最高的,最得蔣介石信任的就是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

陳誠。生於1898,土木系首領,既是浙江人又出身黃埔系。這個半夜讀三民主義的就此被蔣介石看重。在東征和北伐表現出色。在討唐和中原大戰中表現優異,蔣介石扶持陳誠有牽制何應欽的意圖,也就此形成陳誠的土木系,成為國民黨軍隊最大的實力派,但陳誠始終對蔣介石忠心耿耿。蔣介石敗退臺灣以後成為國民黨二號人物,1965年去世,陳誠本人的軍事能力不高,唯一可取之處就是穩健,唯命是從而已。

八大金剛裡最圓滑,最有政治頭腦的就是何應欽了,素有靈官之說。

何應欽,生於1890年,是八大金剛之首,作為老同盟會員,黃埔軍校總教官,何應欽和一些學生晚輩並列。實在是有一些委屈、何應欽是典型的親日派。名義上是蔣介石的手下的二號人物,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軍政部長,但實際沒有絲毫的兵權。白崇禧罵何應欽是童養媳婦(意思是替蔣介石養兵)李宗仁也說何應欽見老蔣就會打立正。西安事變裡主張武力討伐是他。但蔣介石回來以後,依舊是權柄在握還是他,可見何應欽做官的本事。一直到蔣介石敗走臺灣以後到臺灣後,徹底退出國民黨核心層,何應欽頗知進退,知道蔣介石要傳位給兒子,在臺灣基本上就頤養天年了。也因此壽高九十七歲去世。

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這幾個人也是名震一時的人物,顧祝同有軍中聖人之稱,長期擔任國民黨陸軍職務。張治中擔任蔣介石的機要主任,何應欽說張治中是主和派,不僅能信任,蔣介石則說主和派不是投降派。錢大鈞、蔣鼎文、劉峙相對比較差一些就不細說了。

大家比較陌生的應該是陳繼承,陳繼承,生於1893年,國民黨陸軍中將,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出身,為人寬厚,謙遜有禮。在國民黨軍隊里人緣不錯、軍中有“黃埔儒將”讚譽

陳繼承一生經歷東征、北伐、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陳繼承是蔣介石嫡系裡的嫡系。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六團團長(軍長蔣介石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二十一師師長(何應欽任軍長)。隨後逐步升遷,陳繼承最大的長處就是不攬功。不擅權。沒有自己的軍隊,這在國民黨軍中機會很是罕見。此點尤為蔣介石所讚許。1948年陳繼承就任任南京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蔣介石敗走臺灣以後。1950年5陳繼承奉命去臺灣。1971年陳繼承病逝於臺北,其墓碑為蔣介石親筆題寫。可以說八大金剛裡官職最低就是陳繼承,但最低調。對蔣介石最沒有私心就是他了。但就能力而言,也確實不如其他七個人(比蔣鼎文強)。所以才名聲不顯。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八大金剛指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蔣介石最為信任的八位大將,他們分別是顧祝同,張治中,何應欽,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劉峙,陳誠。“八大金剛”自黃埔軍校時期就追隨在蔣委員長身邊,在國民黨的黨政軍方面都握有重權。



何應欽

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主席,陸海空軍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長,1934年被授予一級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早年被蔣介石引為心腹,“西安事變”爆發以後因為主張武力解決問題和蔣介石產生隔閡。

陳誠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臺灣省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在國民黨內部陳誠是蔣介石最信任的那個人,有“小委員長”的稱號。陳誠這個人軍事能力其實並不怎麼強,但他的政治能力比其他幾個人要好許多,主政臺灣期間對蔣介石穩定臺灣政權作用甚大。

顧祝同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有軍中聖人的稱號,西安事變中受命瓦解張楊部隊,抗戰時期主持第三戰區,因為皖南事變頗受詬病。顧祝同為人小心謹慎,城府很深,1987年在臺灣去世。

錢大鈞

錢大鈞的發跡離不開黃埔軍校,他曾經擔任黃埔軍校第一期教官,代理總教官,教育長,在黃埔軍校創校時期產生了很大作用。1950年錢大鈞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擔任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中央評議委員,都是些虛銜。1982年錢大鈞在臺北病逝,享年90歲。

劉峙

劉峙是一個不一樣的將軍,為什麼這麼說呢?北伐時是福將,中原大戰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的長腿將軍,到了內戰時期,主持徐州,被稱為“蠢豬將軍”。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後,他沒有選擇去臺灣,而是赴印尼當小學教師,1953年又回到臺灣。

張治中

著名的“和平將軍”,從黃埔軍校開始和共產黨關係就很好,到了國共分裂以後,他也竭力逃避內戰。按這麼說蔣介石其實應該不喜歡張治中的,奇怪的是蔣介石十分器重張治中,多次被委以重任。縱觀張的一生,可以說擔得起“將軍”兩字了,不愛財,自律性強,愛國熱情有,真大丈夫。

蔣鼎文



元帥府副官,參加過蔣桂戰爭,中原大戰,解決福建事變,西安事變傳遞信息,被稱為“飛將軍”。抗日戰爭時期在豫湘桂大作戰中所部一觸擊潰,因此引咎辭職。此後在國民黨中就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職務了,轉行經商,還頗有收穫。

陳繼承

黃埔軍校教官,國民黨陸軍中將,參加過兩次東征,北伐。1932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洛陽衛戌司令,負責衛戌國民黨中央和國民黨政府。1949年蔣介石下臺以後,李宗仁上臺將他免職,1950年轉到臺灣,1952年退役後擔任一些虛職。


一樹梅花一放翁


蔣介石手下有無數徒子徒孫,最著名莫過“八大金剛”,8人都曾是黃埔軍校教官,與蔣校長淵源深厚,因此深受蔣介石信任,堪稱心腹中的心腹。這“八大金剛”分別是何應欽、陳誠、顧祝同、劉峙、張治中、錢大鈞、蔣鼎文、陳繼承,其中綜合能力最強的是陳誠。

1、何應欽(1890年-1987年)

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長期在軍中任職,歷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等職務。抗戰勝利後,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

何應欽軍事經驗豐富,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是他一生的最大榮耀,但經濟、政治方面的能力不如陳誠,並且在敗退島內後,受到蔣介石冷落,從此退出官場。

2、陳誠(1898年-1965年)

字辭修,浙江省青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早年在軍中任職,歷任軍政部政務次長、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總政治部部長等職,退居島內後兼任“副總統”、“副總裁”、“行政院長”三大要職。

陳誠軍事天賦和成就一般,卻富有政治和經濟才幹,且情商很高,站位很正,是蔣介石最器重的心腹,內部稱他是“蔣介石替身”、“第二號人物”、“小委員長”,特別是主政島內事務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島內民眾稱其為“陳誠伯”。

3、顧祝同(1893年-1987年)

字墨三,江蘇省漣水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職業生涯主要在軍中和任職,先後歷任國民警衛軍軍長、四大中央執委、陸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退居島內後任代國防部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同時是“五虎上將”之一。

顧祝同對蔣介石忠貞不二,一生官運不衰,堪稱政壇常青樹,政治生涯和地位僅次於陳誠,還被蔣介石“臨終託孤”,輔佐蔣經國。


4、劉峙(1892年-1971年)

字經扶,江西省吉安縣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歷任黃埔軍校教官、抗戰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司令、河南省主席等職。

劉峙有“四將”之“美稱”,即北伐戰爭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戰中的“長腿將軍”和內戰中的“豬將軍”,反映出他在不同戰爭時期的不同表現。

5、張治中(1890年--1969年)

字文白,安徽省巢縣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先後歷任第五軍軍長、湖南省主席、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建國後歷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張治中頗受蔣介石認可和重用,但他始終堅持兩黨和平共處,對中國和平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和平將軍”、“紅色將軍”、“一個愛國主義者。”

6、錢大鈞(1893年-1982年)

字慕尹,江蘇吳縣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早年參加反清倒袁,後來擔任軍事委員長侍從室主任、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

錢大鈞常年追隨蔣介石,深受器重,他為人儒雅,胸無城府,頗有儒將氣質,退居島內後轉向體育事業,貢獻頗多。

7、蔣鼎文(1895年-1974年)

字銘三,浙江諸暨人,早年畢業於浙江陸軍講武堂,先後擔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西安行營主任和第十、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退居島內後,曾任東南區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死後追晉陸軍一級上將。

蔣鼎文既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也是何應欽“四大金剛”之一,軍閥混戰中以“飛將軍”名震一時,但1944年在豫中會戰指揮失利,被迫引咎辭職,棄官經商。

8、陳繼承(1893年-1971年)

江蘇省靖江人,陸軍中將,早年就讀保定軍校,先後歷任洛陽衛戍司令、重慶衛戍副總司令、北平警備總司令、南京衛戍總司令、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等職。

陳繼承長於教育、為人寬厚,在軍中有“黃埔儒將”之稱,是當時著名的軍事教育家。

鐵一樣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無論反動勢力多麼強大,無論擁有多少個金剛,只要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誰也無法挽救他們最後失敗的命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中有四大金剛和四大護法,這些都是厲害角色,而在民國時期,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裡有八位重要將領,深得蔣的信任與重用,因為這八人都曾是黃埔系的教官,可以看作是蔣介石的學生。八人號稱“八大金剛”,他們分別是:何應欽、劉峙、顧祝同、張治中、錢大鈞、陳誠、蔣鼎文、陳繼承。“八大金剛”在黃埔軍校時就為蔣介石所倚重,組建國民革命軍後成為蔣介石軍事班底的核心,在國民黨的黨政軍等方面握有重權。


▲陳誠

這八位之中我認為陳誠最厲害。陳誠(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人,陳誠是中央軍"土木派系"的首領,(土木系將領主要出身於大陸時期國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十一乃"土"字,十八乃"木"字。),在抗日戰爭期間,他領導的"土木系"軍隊表現的很出色。

陳誠 手下有四大金剛: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

陳誠的十三太保:方天、劉雲瀚、羅澤闓、楊業孔、石祖黃、呂文貞、趙桂森、郭汝瑰、劉勁恃、車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吳仲直。

一、初出茅廬

陳誠是從士兵到將軍一點點成長起來的,從排長到連長乃至營長一步一個腳印。1924年1月,陳誠任炮兵連連長;9月,參加第二次東征,炮轟惠州城,立了戰功,(三炮定江山)升任炮二營少校營長,6月,黃埔軍校正式建立。陳誠被調到學校任上尉特別官佐(即候差軍官),擔任教育副官之職。第二年,學校設炮兵科,因陳誠系保定軍校炮科出身,就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隊區隊長。(步入黃埔軍校的開始,也是人生的轉折點)。


▲陳誠

二、陳誠厲害之處就如其名一樣"忠誠"

說實話,陳誠本人沒有什麼軍事天賦,縱觀他的戰績,在我看來他的軍事能力不及蔣介石的其它金剛,甚至不及蔣的其它得力干將比如胡宗南和湯恩伯。他之所以被老蔣倚重,主要是政治覺悟高,換言之就是愚忠,在關鍵時刻能為領導擋槍。這種品德在軍閥混戰時難能可貴。再就是不貪錢,體恤士兵,就連特務頭子戴笠都說,陳誠是少數不要錢肯苦幹將領。(比如,老蔣獎賞他的錢都分給了手下,剩下的存到了軍事基金會,用於犧牲後士兵的撫卹金。想想看,士兵能不為他效命嗎?)

另一個原因是蔣介石提拔人的時候有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是重用黃埔系出身的軍人,因為蔣是靠黃埔系起家的;二是重用同鄉;三是重用對蔣介石個人十分忠誠的人。陳誠是三者兼備。此外,他還是蔣介石的乾女婿。

陳誠的夫人譚祥為蔣介石的乾女兒,當年蔣介石上臺後,為了拉攏德高望重的譚延闓,特地收了他的三女兒譚祥做乾女兒,譚延闓病重時囑託蔣照顧好女兒。宋美齡出面將譚祥介紹給陳誠,當時陳誠家鄉尚有髮妻吳氏。宋美齡也是為了拉攏陳誠,就說吳氏沒有生育能力,乾脆休了她重新找一個吧。於是陳誠為和譚祥結婚,便與髮妻吳氏離婚了,1932年10月,宋美齡做雙方介紹人,蔣介石為證婚人。二人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儀式,因為有了這層關係,蔣介石更看重陳誠。


▲左二陳誠

到後來敗逃臺灣時,據陳誠的兒子陳履安回憶,每次父親與蔣意見相左時,只要蔣介石作了決定,父親總是默默執行。當時陳誠是二把手。此外,陳誠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他能夠代蔣受過。也就是關鍵時刻能擋槍。因為這一點,他深得蔣介石的賞識。抗戰勝利之後,陳誠成為一級上將,在黃埔系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我不知道陳誠是不是大智若愚的人物?看破不說透,就像華山論劍的郭靖一樣,無招勝有招!這就是我認為陳誠最厲害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