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昔日名企破產 數百執行案「破冰」

因資金鍊斷裂,企業一兩百員工勞務報酬無法兌現,員工借給企業的上千萬資金也血本無歸,企業從2015年開始停產,欠債3億多元,因債權人眾多,各個法院都來查封,導致數百個執行案件被擱置,無法執行。8月21日上午,隨著合肥鐵路運輸法院民庭庭長肖統瑞宣讀的一份破產裁定,歷經60年風雨的省城這家鋼鐵企業宣佈破產。這是“江淮風暴”以來合肥“執轉破”案件首個宣告破產裁定,隨著破產程序的進行,兩百多執行案件得以進一步推進,被欠了3年的職工報酬有了希望。

安徽昔日名企破產 數百執行案“破冰”

 昔日名企因多種原因停產

安徽金安管業集團有限公司位於合肥合馬路附近的合肥市循環經濟示範園內,主要生產無縫鋼管。

據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夏先生介紹,雖然現在企業走到了盡頭,但它曾是一個有故事的企業。“1958年建廠至今,曾經是合鋼三廠,是一家國企,後來改為合肥鋼鐵集團鋼管有限責任公司,是合鋼的一家全資子公司。2008年企業改制成為一家民營企業,2012年企業搬至現在的廠址。”夏先生稱,剛改制之初,企業很繁華,曾是合肥市50強企業,最高時年產值6.8億。直到2013年情況發生了轉折,資金鍊斷了,企業陷入危機。

企業陷入危機,不得不採取職工集資方式維持運營,許多職工不願意工廠倒閉,加上利息吸引,傾盡家財甚至四處借錢集資。金安管業通過此種方式分兩批向職工共集資約970萬元。

但企業經營狀況並無起色,反而每況愈下,直到2015年6月徹底停產。

企業欠下鉅額債務,引來數百起訴訟,但是因為債權人多,來查封的法院多,案件判決後也難以執行,成了“殭屍企業殭屍案”。據統計,金安管業公司是安徽法院275件“執行難”案件的主角,其中涉職工債權案件222件,而欠職工的勞動報酬債務400萬左右,總涉訴標的高達3.48億元。

 宣告破產推進執行難案件

“有限的資產只是這個廠房和土地,所有債務只有指望廠房和土地變現,但又抵押給銀行了。各地不同層級的法院都在查封,導致財產在這裡放著,沒有哪個法院可以處理。通過個別案件執行很難得到受償,導致執行難的情況。”肖統瑞稱,獲得破產審判管轄權的合肥鐵路運輸法院迅速啟動“執轉破”程序,於今年3月20日正式受理此案。

4月10日下午,法院警車呼嘯駛入該公司,肖統瑞帶領法院幹警,與破產管理人一起“入場”正式啟動“執轉破”。據瞭解,該企業破產宣告標誌著企業法人資格的消滅,使其作為債務人的275件執行案件得以進一步推進,一大批執行案件被消解。

8月21日上午,肖統瑞面向申請人、部分債權人、職工代表及管理人宣讀裁定,“安徽金安管業集團有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亦不具備和解或重整的能力,符合法定的宣告破產條件。宣告破產。”

員工400萬勞動債務有望了

肖統瑞稱,這是“江淮風暴”執行攻堅戰開戰以來,合肥法院對“執轉破”案件作出的首個宣告破產裁定。

針對日後眾多債權人的清償,肖統瑞稱,除了擁有抵押的銀行等具有優先受償權以外,首先將保證員工的400萬左右的勞動債權清償,其次是一般債權。

(閆效祖 劉江 珊 陳莉真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 文/攝)

“執轉破”保障債權人權益

“‘執轉破’就是將這些執行不能的轉入破產程序,讓其退出執行程序,有效避免債務人企業財產進一步損耗,推進全體債權人利益得到公平有效實現、妥善解決職工安置保障問題。”

通過破產程序,把已有的執行案件,統一由處理破產的法院集中處理,將企業的所有資產、債務進行清理清算,公平公正地向所有債權人進行清償,通過法院界定出這個企業究竟有多大清償能力,最終讓債權人的權益得到最大化保障。(安徽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