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昔日名企破产 数百执行案“破冰”

因资金链断裂,企业一两百员工劳务报酬无法兑现,员工借给企业的上千万资金也血本无归,企业从2015年开始停产,欠债3亿多元,因债权人众多,各个法院都来查封,导致数百个执行案件被搁置,无法执行。8月21日上午,随着合肥铁路运输法院民庭庭长肖统瑞宣读的一份破产裁定,历经60年风雨的省城这家钢铁企业宣布破产。这是“江淮风暴”以来合肥“执转破”案件首个宣告破产裁定,随着破产程序的进行,两百多执行案件得以进一步推进,被欠了3年的职工报酬有了希望。

安徽昔日名企破产 数百执行案“破冰”

 昔日名企因多种原因停产

安徽金安管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合马路附近的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内,主要生产无缝钢管。

据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夏先生介绍,虽然现在企业走到了尽头,但它曾是一个有故事的企业。“1958年建厂至今,曾经是合钢三厂,是一家国企,后来改为合肥钢铁集团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是合钢的一家全资子公司。2008年企业改制成为一家民营企业,2012年企业搬至现在的厂址。”夏先生称,刚改制之初,企业很繁华,曾是合肥市50强企业,最高时年产值6.8亿。直到2013年情况发生了转折,资金链断了,企业陷入危机。

企业陷入危机,不得不采取职工集资方式维持运营,许多职工不愿意工厂倒闭,加上利息吸引,倾尽家财甚至四处借钱集资。金安管业通过此种方式分两批向职工共集资约970万元。

但企业经营状况并无起色,反而每况愈下,直到2015年6月彻底停产。

企业欠下巨额债务,引来数百起诉讼,但是因为债权人多,来查封的法院多,案件判决后也难以执行,成了“僵尸企业僵尸案”。据统计,金安管业公司是安徽法院275件“执行难”案件的主角,其中涉职工债权案件222件,而欠职工的劳动报酬债务400万左右,总涉诉标的高达3.48亿元。

 宣告破产推进执行难案件

“有限的资产只是这个厂房和土地,所有债务只有指望厂房和土地变现,但又抵押给银行了。各地不同层级的法院都在查封,导致财产在这里放着,没有哪个法院可以处理。通过个别案件执行很难得到受偿,导致执行难的情况。”肖统瑞称,获得破产审判管辖权的合肥铁路运输法院迅速启动“执转破”程序,于今年3月20日正式受理此案。

4月10日下午,法院警车呼啸驶入该公司,肖统瑞带领法院干警,与破产管理人一起“入场”正式启动“执转破”。据了解,该企业破产宣告标志着企业法人资格的消灭,使其作为债务人的275件执行案件得以进一步推进,一大批执行案件被消解。

8月21日上午,肖统瑞面向申请人、部分债权人、职工代表及管理人宣读裁定,“安徽金安管业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亦不具备和解或重整的能力,符合法定的宣告破产条件。宣告破产。”

员工400万劳动债务有望了

肖统瑞称,这是“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开战以来,合肥法院对“执转破”案件作出的首个宣告破产裁定。

针对日后众多债权人的清偿,肖统瑞称,除了拥有抵押的银行等具有优先受偿权以外,首先将保证员工的400万左右的劳动债权清偿,其次是一般债权。

(闫效祖 刘江 珊 陈莉真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文/摄)

“执转破”保障债权人权益

“‘执转破’就是将这些执行不能的转入破产程序,让其退出执行程序,有效避免债务人企业财产进一步损耗,推进全体债权人利益得到公平有效实现、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保障问题。”

通过破产程序,把已有的执行案件,统一由处理破产的法院集中处理,将企业的所有资产、债务进行清理清算,公平公正地向所有债权人进行清偿,通过法院界定出这个企业究竟有多大清偿能力,最终让债权人的权益得到最大化保障。(安徽商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