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全球主義」的教育創新方式,是否可行?

沒有誰能夠否定,我們的生活,在過去五十年中所發生的變化,超過人類從進入原始社會到近代的變化總和。

幾十年前,亞馬遜、阿里巴巴、Facebook和谷歌都不存在。現在他們是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的主導驅動力。

幾乎所有的事情,都發生的驚變!除了一件事——孩子的教育。

正如教育學家克里斯·惠特爾(Chris Whittle)寫道:“就好像一個多世紀前有人發明了‘學校’,這個公式被普遍採用,從那以後,它基本上沒有受到挑戰。”

這種“全球主義”的教育創新方式,是否可行?

世界,正面臨著“學習危機”,且這個觀點,正在被更多人所正視,及接受。

布魯金斯普及教育中心( CUE )和美洲開發銀行( IDB )最近聚集了一批專家,他們預測,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中低收入國家約有8億兒童將“成長為成年人,但他們沒有獲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茁壯成長所需的技能”。

鑑於這種不平等,CUE和IDB的專家認為:“我們必須為大膽的新方法騰出空間,這些新方法有潛力為所有兒童和青年提供高質量的學習,不是在一個世紀內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在今天。”

阿童木人工智能觀察到,即使是美國,這個教育最先進的國家,也患了教育“疾病”,以至於需要大量的藥物——大膽、創新、想象來緩解。例如,很多美國學校沒有能力教授多種語言,或者讓學生沉浸在外國文化中。

克里斯·惠特爾的願景,促使他開辦了Whittle School & Studios,這是第一所全球化的K-12學校,校園遍佈世界各地。學校培養激情和終身學習。每一個學生揹包裡都會攜帶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個iPad。學校名字中的“studios”似乎意味著,他們的學生將成為全球化的人才。

這種“全球主義”的教育創新方式,是否可行?

如果有學生想學習普通話,學校會提供漢語教育,如果他想成為下一個莫扎特,學校會提供世界一流的音樂課。

惠特爾這種“全球主義”,似乎也是一種可行的未來教育方案。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他計劃在30多個城市建立校園。他想讓年輕人成為真正的“全球公民”:全面發展、掌握多門語言、理智地迎接一個多樣化和高度競爭的世界。

這所學校,強調讓孩子們親身去做,去當地“感受自我”來學習,而不是坐在教室裡安靜地等待考試,這與阿童木人工智能的教育理念有所相似,並受到了部分家長的青睞。

阿童木人工智能的陳老師表示:“太多的傳統課程,甚至進階先修(AP)課程,只教你怎麼考試,而不是教你怎麼學習,激發你思考。我們的教育,缺乏的便是這種具備“全球主義”的學校,教孩子們品味和欣賞我們不斷變化的世界。”

這種“全球主義”的教育創新方式,是否可行?

上面介紹的學校,如今的目標是進行跨文化交流合作,他們稱之為在“探險日”進行“實地考察”。

現今的教育,正是需要這樣一種創新精神——創造一種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單一機構的、新的集體智慧。

教育的開展方式,真的能在不久的將來,跟上時代發展潮流嗎?阿童木人工智能與各位探索創新型教育的同行,共勉之!

阿童木人工智能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專注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