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全球主义”的教育创新方式,是否可行?

没有谁能够否定,我们的生活,在过去五十年中所发生的变化,超过人类从进入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变化总和。

几十年前,亚马逊、阿里巴巴、Facebook和谷歌都不存在。现在他们是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主导驱动力。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惊变!除了一件事——孩子的教育。

正如教育学家克里斯·惠特尔(Chris Whittle)写道:“就好像一个多世纪前有人发明了‘学校’,这个公式被普遍采用,从那以后,它基本上没有受到挑战。”

这种“全球主义”的教育创新方式,是否可行?

世界,正面临着“学习危机”,且这个观点,正在被更多人所正视,及接受。

布鲁金斯普及教育中心( CUE )和美洲开发银行( IDB )最近聚集了一批专家,他们预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低收入国家约有8亿儿童将“成长为成年人,但他们没有获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茁壮成长所需的技能”。

鉴于这种不平等,CUE和IDB的专家认为:“我们必须为大胆的新方法腾出空间,这些新方法有潜力为所有儿童和青年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不是在一个世纪内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在今天。”

阿童木人工智能观察到,即使是美国,这个教育最先进的国家,也患了教育“疾病”,以至于需要大量的药物——大胆、创新、想象来缓解。例如,很多美国学校没有能力教授多种语言,或者让学生沉浸在外国文化中。

克里斯·惠特尔的愿景,促使他开办了Whittle School & Studios,这是第一所全球化的K-12学校,校园遍布世界各地。学校培养激情和终身学习。每一个学生背包里都会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iPad。学校名字中的“studios”似乎意味着,他们的学生将成为全球化的人才。

这种“全球主义”的教育创新方式,是否可行?

如果有学生想学习普通话,学校会提供汉语教育,如果他想成为下一个莫扎特,学校会提供世界一流的音乐课。

惠特尔这种“全球主义”,似乎也是一种可行的未来教育方案。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计划在30多个城市建立校园。他想让年轻人成为真正的“全球公民”:全面发展、掌握多门语言、理智地迎接一个多样化和高度竞争的世界。

这所学校,强调让孩子们亲身去做,去当地“感受自我”来学习,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等待考试,这与阿童木人工智能的教育理念有所相似,并受到了部分家长的青睐。

阿童木人工智能的陈老师表示:“太多的传统课程,甚至进阶先修(AP)课程,只教你怎么考试,而不是教你怎么学习,激发你思考。我们的教育,缺乏的便是这种具备“全球主义”的学校,教孩子们品味和欣赏我们不断变化的世界。”

这种“全球主义”的教育创新方式,是否可行?

上面介绍的学校,如今的目标是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他们称之为在“探险日”进行“实地考察”。

现今的教育,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创新精神——创造一种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单一机构的、新的集体智慧。

教育的开展方式,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吗?阿童木人工智能与各位探索创新型教育的同行,共勉之!

阿童木人工智能专注于3-18岁孩子的机器人、编程、创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传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专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更多信息请关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