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近11年間汽車保有量翻3番有餘

改革開放以來,西藏汽車行業駛入“快車道”

近11年間 汽車保有量翻3番有餘

2000年以後 西藏汽車銷售行業逐漸興起

“在1995年之前,拉薩還沒有銷售汽車的經銷商,私家車也是個還沒有成型的概念,幾乎沒有人自己購車。大街上的車輛也僅限於單位用車或者‘黑車’,而且品牌都是一些‘起家’比較早的國產品牌。在2000年左右,那時候還沒有4S店的說法,但開始逐漸有了銷售車輛的經銷商,數量屈指可數,僅有銷售,沒有售後等服務。且大部分都是從內地的經銷商那裡直接調車,具體的運輸方式基本都是從格爾木或者內地直接開過來的,也不像現在這樣可以直接託運。”西藏協合車業負責人洪均說。

到2005年以後,西藏汽車行業的發展就比較迅速了,進口品牌和合資品牌車、4S店等開始逐漸增多,讓西藏的汽車市場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從10年前至今,4S店模式一路高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拉薩康達汽貿旗下的10餘家品牌4S店了,囊括了自主、合資、進口三大系列的車型;同時,西藏萬融旗下的東風悅達起亞和東風雪鐵龍也備受消費者青睞;此外,西藏協合車業的東風日產和東風標緻兩大品牌也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與此同時,各大品牌經銷商也積極在地區上佈局二級經銷商,讓地區上的準車主們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購車,且車型的價格和拉薩也基本能夠得到統一。

當然,在近幾年西藏的發展中,平行進口政策也“功不可沒”,自2014年10月開始,催生了不少綜合賣場和汽車超市,更讓車市的發展沒有了侷限性。

西藏近11年間汽車保有量翻3番有餘

汽修“初級階段” 地區上修車難上加難

1986年底,拉薩康達汽貿的董事長馮國忠在西郊客運站對面開了家汽車修理廠,當時,除了他剛開的修理廠,市區僅有兩處汽車修理廠。

同時,修理行業的“老革命”——西藏辛中辛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彭中樹也有深刻的感受。“事實上,西藏維修行業的歷史遠比銷售行業久遠得多。我是1991年來拉薩的,那時候雖然修理廠不多,但是也有幾家,主要是修理單位上的車子,各家生意都不錯,基本上都是修車的找修理廠。”彭中樹說。

關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西藏各大地區上當時修車的境況,彭中樹回憶說:“拉薩都沒有幾家修理廠,地區上修車就更困難了,如果車子在波密壞了,要開到拉薩來修,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開,只能用老東風車拉過來。加上那時候路況也不好,阿里地區的車子基本上是一年修一次,跑一次拉薩修一次。”

整個行業發展滯後,所以修車的設備環境相比現在也會有大大的不同,給彭中樹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那個時候修車沒有舉升機,地溝就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修車點,找一塊空地,挖一個長度約4米,寬度控制在車子兩個輪子的中間,修車的時候將車開到地溝上面,然後人站在坑裡進行維修。

“總體來說,那時候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汽車的生產工藝不好,也不達標,新車往往開到五六萬公里的時候就要修理發動機了。在修理時間方面,修一個普通的發動機至少需要三天。另外,修車的技術以及零配件也比較滯後,以前不像現在有電腦解碼器等,純粹是人工動手修理,有時候真的有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尤其是進口品牌的車子,只能根據經驗來,零配件也不好調。有些進口品牌的零件需要一個多月才能調配過來,而且就算是原廠原車的配件,工藝不達標,還要手工進行打磨。”彭中樹說。

駕考有突破 今年1至7月出證12113個

有需求才會有市場,改革開放後,汽車行業的欣欣向榮也離不開消費者們的支持。據瞭解,隨著西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購買力大幅提高,汽車消費量迅速攀升。截至2006年12月底,西藏民用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4.39萬輛,截至2017年年底,自治區機動車增長到45.7萬輛,11年的時間內,汽車保有量翻了3番有餘。

當然,汽車行業的發展也不僅僅體現在車輛的保有量方面,駕考方面,每年也有著不小的突破,就拿近三年來說,2016年1—7月,共有7328人拿到駕照,全年共出證13380個;2017年1—7月,共出證7357個,全年共出證17150個,同比增加28.2%;2018年1—7月,共出證12113個,同比增加64.6%。

縱觀四十年來西藏汽車市場的發展歷程,不僅僅是以上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很多零配件店、輪胎店、美容裝飾店也在其中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改革開放將會繼續,西藏汽車市場的發展也將會繼續,這必將是西藏曆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刻在這個年代人們的記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