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致信股東:阿里的終極使命不是賺錢,而是解決社會問題

馬雲致信股東:阿里的終極使命不是賺錢,而是解決社會問題

馬雲的境界再一次得到了昇華。

2017年10月17日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發出了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以來的第三封致股東信,他強調阿里巴巴絕不應該成為一家因為賺錢而存在的公司。

這與其在10月11日的2017年杭州雲棲大會上說的“如果只是挖空心思賺錢,阿里巴巴就是一家沒出息的公司”一脈相承。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封致股東信同樣是馬雲在手機上一個一個字敲出來的。

與2015年、2016年的致股東信不同的是,在這封2400字的致股東信中,馬雲不再強調阿里巴巴的營收數字,也不再單獨強調阿里雲和大數據對阿里巴巴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新技術”、“新零售”。

在去年10月召開的雲棲大會上,馬雲首次提出了“五個新”概念。過去的12個月,“新零售”成為中國互聯網討論最多的一個詞,隨之而來的是對中國商業模式的重塑,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無人加油站等風起雲湧,刷臉支付也漸成現實。

在上週剛結束的2017雲棲大會上,馬雲談的是,“我們必須為社會、為時代、為世界去做一些事情,擔當責任才對得起這些資源”;談的是,“在21世紀,你的企業要成為一家了不起的企業,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要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必須解決偉大的問題。”

這些話都在今天的致股東信中得到了體現,只不過是變成了“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不是按照一個普通商業公司在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必須為推動世界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和貢獻”。

“我很樂意地再一次重申:阿里巴巴必須要做別人不願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是我們的定位。”馬雲說。

從這份致股東信中,我們還能看到的趨勢是,馬雲接下來的一年裡,將會著重強調“新金融”和“新技術”,一如過去一年他對“新零售”的強行安利。

“新金融會完善和提升過去三百年的金融體系。全球迄今仍有約50億人享受不到銀行的金融服務,螞蟻金服會擔當起打造21世紀金融體系的責任,”馬雲強調,“未來新金融的關鍵能力是數據、信用和基於大數據的風控體系,我們正沿著這個方向引領金融創新。”

馬雲說,技術能力將是未來阿里經濟體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技術的投入和技術的創新,未來的阿里要靠技術獲得利潤,而不是靠市場規模來贏得利潤;未來的阿里要靠創新贏得市場,而不是靠市場預算贏得市場。”

馬雲表示,阿里巴巴真正的使命,是用好技術和創新的力量,讓世界經濟更加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美好。

今天,也即10月1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阿里巴巴集團年度股東大會將在香港舉行。

以下是馬雲致股東信全文。

親愛的阿里巴巴股東們:

一個月之前,阿里巴巴剛剛慶祝了18歲生日,這是一次關於未來的相聚。和過去相比,我們強大了許多,但和未來相比,我們才剛剛成年。對於未來,阿里巴巴有無限可能,充滿了想象力。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18年前,我們開始創業、許下承諾。三年前上市時,我們更加明瞭自己的使命,阿里巴巴應該有賺錢的能力,但絕不應該成為一家因為賺錢而存在的公司。

過去三年我們在資本市場上的一些表現,也實現了一些財務上的短期目標,但我們真正的使命,是用好技術和創新的力量,讓世界經濟更加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和健康美好。

未來30年,技術將改變今天的世界。互聯網將不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是所有公司的互聯網。我們看到在各個領域,變革正在急速的發生,互聯網的相關技術已經成為所有行業變革的驅動力。18年前,我們相信社會商業環境的變革會帶來巨大機遇;今時今日,我們更加確信技術和創新對改變和完善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無限可能性。

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不是按照一個普通商業公司在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必須為推動世界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和貢獻。我們在18週年慶時明確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一個互聯網的經濟體,這個經濟體將會讓全世界的發展和欠發展國家,中小企業,年輕人和婦女能參與到普惠共享的經濟全球化。

為此,阿里開展的很多業務和方向會與眾不同,我們致力於打造這樣一個經濟的商業基礎設施,因為我們必須是一家帶著巨大理想和願景的企業。

我們看到商業正在發生變化。電子商務正在蛻變為“新零售”,不再存在所謂線上和線下的區別,它們最終都將為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存在。在中國,我們已經開始了以“新零售”為突破口的“五新”建設,併為之在阿里巴巴集團成立了專門的組織保障體系,我們在為未來十年乃至幾十年儲備能力。

“新零售”所帶來的全球產業鏈重塑,會改變今天全球化的組織方式。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我們全球化的絕佳機遇。去年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世界各地尋求廣泛的共識,讓我驚喜的是,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認同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們在全世界有許多志同道合者,並且成功啟動了第一個海外的EWTP試點。

不過,相較於我們最終要實現的宏偉目標而言,我們仍然需要加快行動,特別是需要大量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年輕人加入進來。預計在未來,我們將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在普惠全球化的事業上。

新金融會完善和提升過去三百年的金融體系。全球迄今仍有約50億人享受不到銀行的金融服務,螞蟻金服會擔當起打造21世紀金融體系的責任,通過技術創新讓社會金融更加透明、更加普惠,讓世界80%的中小企業、年輕人和婦女都能夠公平地享受金融服務。未來新金融的關鍵能力是數據、信用和基於大數據的風控體系,我們正沿著這個方向引領金融創新。

物流的發展是完善全球化的關鍵領域之一。過去十年,物流行業在中國奇蹟般地生長,去年中國一天8000萬包裹,每天1億個包裹近在眼前,而我相信,10年後,我們將可能面臨一天10億個包裹的挑戰。菜鳥必須為這樣的未來做好準備,我們正在整合物流行業的數據和資源,變革物流產業鏈,從而實現中國24小時貨送必達,全球72小時貨送必達。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更好的技術創新物流,能夠讓中國和全世界的小企業消滅庫存,從中為新制造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幫助實體經濟和製造業成長。

是責任,也是機遇。擁抱“五新”帶來的機遇,服務全球的中小企業,到2036年,我們希望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我們希望這個經濟體為全世界解決1億的就業機會,能夠服務20億的消費者,能夠為10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盈利的平臺。阿里巴巴只是這個經濟體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建設者,但這個經濟體遠遠大於阿里巴巴。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新經濟體,能夠讓全世界的年輕人和中小企業做到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遊;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分享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快樂,能夠分享科技進步帶來的創新和機遇。

為了這一切,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技術的投入和技術的創新,未來的阿里要靠技術獲得利潤,而不是靠市場規模來贏得利潤;未來的阿里要靠創新贏得市場,而不是靠市場預算贏得市場。

我們相信技術能力將是未來阿里經濟體的核心競爭力。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擁有25000多名工程師和科學家,我們還會在全世界建立研究機構,目的就是為商業的世界提供高效普惠的基礎設施,為數據時代尋求技術解決方案。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技術能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而不是讓技術成為人類生活工作的敵人。技術和創新將是阿里巴巴經濟體活力之源,而分享和普惠將是它的價值核心。我們希望阿里巴巴受到尊重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收入和利潤多麼了不起,而是我們可以為世界和未來,為我們關心和熱愛的人們創造長久的價值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們會用技術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投入我們國家的農村發展。因為我們不可能脫離中國的現實而發展,我們不可能在幾千萬人沒有脫貧的情況下求一已之富裕。我們更相信我們如果實現了用技術讓農村和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那麼阿里巴巴就在全世界80%的貧困地區有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我相信,技術不應成為貧富差距拉大的力量,我相信,用好技術的力量,市場的力量,創新的力量,眼下正是參與中國農村脫貧和農村發展的大好商機,正是我們企業一展身手之時。

我很樂意地再一次重申:阿里巴巴必須要做別人不願意做、不能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是我們的定位。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公司,商業的成功只是我們將要承擔的責任的一部分。

18年前,剛剛創立阿里巴巴時,我和夥伴們立志要做一家受尊重的公司。我們思考最多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怎麼能做好這個公司,而是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公司。我們堅信一點,一個偉大公司的終極使命是解決社會問題,只有為社會帶來價值,才能夠長久生存下去。

18年過去了,這個觀點我們從未動搖,也感謝一路走來對我們的信任,和我們一起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