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黑”河北,河北人不答应!

致河北——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

大熊老师讲过一句话:大传播下必有妖孽!

4月时,突兀出现了一篇《北望秋幸愁断肠,深宫怨妃石家庄》,把石家庄黑的啊,仿佛生活在这城市的人,要多失落有多失落,要多没存在感,就多没存在感。

悲情的讲述,凉凉的故事,确实触碰和迎合了一些情绪。

可,我想起柴静讲过的:

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那你一定用悲情贿赂过自己。

我们不要在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然后,我顾不得悲切,认真去看文章中的论据。

很不幸,很失望,那眼泪汪汪罗列的数据和故事,大多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旧闻,

于是只能呵呵了。

这样“黑”河北,河北人不答应!

马克吐温他老人家又讲:历史不会重复,但会踩着相同的韵脚。

7月, Vista看天下的微信号刊载了一篇《河北之外,再无魔幻》,开头便做了结论:有人说河北约等于水母,透明到几乎没有存在感。作为一个河北人,这是我听过的对河北最有意思的形容。多么的相似,连悲凉的套路都那么的一致!

原谅我,看到这样仰望天空45度角的忧郁开头,有点想吐!

地域黑这么多年,自黑也这么多年,人们变得皮了!于是,写手们不再用那些档次略微低劣的形容词诸如恶、骗、滑之类,来表述对某一省人的评价。

代之与存在感、魔幻、透明这样模棱两可的词语。

这大概是要拜《三体》所赐。《三体》之后,城市文学仿佛有了新的发展,人们竞相用“盲人摸象”的浅薄,辅以凉凉的语言,尝试表达对一个城市并不完整的评价。

然后,自己把自己感动哭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该和我一样哭泣吧,写手们暗自想到。

这样“黑”河北,河北人不答应!

《河北之外,再无魔幻》也好,《北望秋幸愁断肠,深宫怨妃石家庄》也罢,

都没有让人感到意外,相似的文风,相似的素材。

比如,都是引用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什么三聚氰胺,什么棉二事件,什么《征服》拍摄地,什么钢铁独大。

每一点都去反驳,毫无意义,也实无必要。

想到今年“两会”,记者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

近两年春节都会有几篇“返乡观察”成为热文,你有关注吗?

这个18岁当大队出纳,后来当教授、官员的老人这么说:这些回乡记录大部分是真实的,并且还有强烈的乡愁和忧虑,但那就是一个个的“故事”。

故事具有特殊性,不一定有普遍性,对农村的基本判断,应基于科学统计而非“故事”。

你能举出空了一半房屋的村,我也可以举出不仅房子没有空置、还有很多外来人人口居住着的村。

所谓魔幻河北的也是同理。

这样“黑”河北,河北人不答应!

你能举出这是魔幻河北。我就能举出这是希望河北。

你能举出河北如水母一般没有透明而没有存在感。我就能举出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吸引了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

你能举出河北一钢独大,我就能举出河北刚刚召开去产能调结构转动能会议,省长和地市签订了责任状,三年压减钢产能4000万吨,煤炭3000万吨…

你能举出石家庄当年浴场遍布的事实。我也能请你擦亮眼睛看看如今还有多少。

你能举出当年向华强的例子,电视剧《征服》的拍摄地就在石家庄。我也能列出石家庄屯警街头,遍布城市的警务亭,让人们安全感十足。

你能举出各地的奇葩建筑。我也请你看各地的历史盛景和多彩瑰宝。不消说别的,正定的古城,鹿泉的西部长青,就能让你惊讶下巴。

但是,我们举出的东西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你举的是过去,我举的是现在和将来。

你举的是陈年旧闻,我举的是正在发生。

你举的是悲悲戚戚,我举的是乐观向上。

这样“黑”河北,河北人不答应!

六神磊磊的《比阶层固化更让人心痛的,是智商固化》举过一个例子:前些年有一次网民“出征”,他们引用的诗文,罕有超过初中课本范畴的。

于是,我很失望的发现,

《河北之外,再无魔幻》也好,《北望秋幸愁断肠,深宫怨妃石家庄》也罢,甚至其它自黑一座城市,一个大省的文章,他们引用的论据,讲到的故事,大多是十几二十年前的。

大传播下,必有大妖孽。

但愿你我是清醒的一个,不被蒙蔽,不被裹挟。

而关于河北,我只想说,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