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你知道景德鎮,知道湖南醴陵嗎——釉下五彩奧運紀念瓷!

中國古代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發展到白瓷,而後再由白瓷發展到彩瓷將近二千年的歷程。其中,從青瓷到白瓷的轉變,是在唐宋時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何謂五彩瓷,據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湖南醴陵是我國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 , 也是重要的陶瓷產業基地之一。

1905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先生 ( 時任民國總理 ) 在醴陵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製造總公司 , 聘請日本技師和景德鎮制瓷師傅 , 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陶瓷生產工藝和設備 ,於1906年,“湖南瓷業公司”終於在張曉耕、彭筱琴等人帶領下,創燒出釉下五彩瓷。

1909年--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先後參加了湖北武漢勸業獎進會、南洋勸業會,以及意大利,巴拿馬世界博覽會,均分別獲得了第一等之奏獎,最優獎和金牌獎。從此,它開創了湖南醴陵瓷業史上的新紀元。

瓷都,你知道景德鎮,知道湖南醴陵嗎——釉下五彩奧運紀念瓷!

此件醴陵釉下五彩扁豆雙禽瓷瓶,據現存北京圖書館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覽》一書介紹,此瓶就是當年獲金牌獎的作品,而在2008年中國百年奧運之際,也被“大清宣統三年湖南瓷業公司”做出僅有的2008件奧運紀念瓷。而此件藏品也是它們的代表作之一。

瓷都,你知道景德鎮,知道湖南醴陵嗎——釉下五彩奧運紀念瓷!

歷史上,民國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在已成型而未經施釉的坯胎經過低溫素燒,然後彩飾,再把已經彩飾的素燒坯進行第二次低溫素燒,最後施蓋石灰釉入高溫窯在先氧化後還原的氣氛中燒成。燒成後的瓷器,其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釉色,晶瑩透亮,色彩,五彩繽紛,豔而不俗,淡而有神;產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瓷都,你知道景德鎮,知道湖南醴陵嗎——釉下五彩奧運紀念瓷!

明、清時期釉上五彩瓷,在清康熙時期又稱“硬彩”,民間俗稱“古彩”,它是以燒製好的白釉石胎為基礎,生料、礬紅勾線,只有礬紅深淺洗色,其他均以透明色平填;圖案紋樣描繪後再入窯燒烤,經750℃至850℃窯火燒烤而成。釉上五彩瓷色彩以紅、綠、黃、藍、紫、孔雀綠等為主,不過,每款器物不同,紋樣不一樣,色彩搭配也不一樣,有的還加飾金彩。通常情況下,每一件作品並不一定五色俱全,明代的作品,有些只用兩三種色彩。

瓷都,你知道景德鎮,知道湖南醴陵嗎——釉下五彩奧運紀念瓷!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生產之初,瓷器生產使用的是單一的氧化鈷作彩飾原料,燒成的也釉下青花瓷器。後來,在湖南瓷業製造公司和瓷業學堂陶畫班,經過反覆研製,採用自制的草青、海碧、豔黑、赭色和瑪瑙紅等多種釉下顏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製"法,最終生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從以上可以看出,它的發端,也是釉下青花瓷。

瓷都,你知道景德鎮,知道湖南醴陵嗎——釉下五彩奧運紀念瓷!

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南醴陵勝利瓷廠生產的一批生活日用瓷

歷史上,湖南有個著名的長沙銅官窯,它曾是我國釉下彩瓷的發源地。在學術界,一些“專家”就些認為,民國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在我國隋唐五代長沙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實,它們之間很難找到關聯,相反,受到來自景德鎮產瓷區的工藝技術影響巨大。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創燒成功後,一時在我國陶瓷界聲名鶴起,並在它的帶動下,我國湖南醴陵陶瓷業從此開枝散葉,綿延上百年,做大做強,併成為新中國六大重要陶瓷產瓷區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