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你知道景德镇,知道湖南醴陵吗——釉下五彩奥运纪念瓷!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何谓五彩瓷,据上说:“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又据《饮流斋说瓷》中解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真正康熙时期的五彩瓷是相当珍贵的,瑰丽多彩,品种繁多。

湖南醴陵是我国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 , 也是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之一。

1905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先生 ( 时任民国总理 ) 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 , 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制瓷师傅 , 引进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 ,于1906年,“湖南瓷业公司”终于在张晓耕、彭筱琴等人带领下,创烧出釉下五彩瓷。

1909年--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了第一等之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从此,它开创了湖南醴陵瓷业史上的新纪元。

瓷都,你知道景德镇,知道湖南醴陵吗——釉下五彩奥运纪念瓷!

此件醴陵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据现存北京图书馆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览》一书介绍,此瓶就是当年获金牌奖的作品,而在2008年中国百年奥运之际,也被“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做出仅有的2008件奥运纪念瓷。而此件藏品也是它们的代表作之一。

瓷都,你知道景德镇,知道湖南醴陵吗——釉下五彩奥运纪念瓷!

历史上,民国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在已成型而未经施釉的坯胎经过低温素烧,然后彩饰,再把已经彩饰的素烧坯进行第二次低温素烧,最后施盖石灰釉入高温窑在先氧化后还原的气氛中烧成。烧成后的瓷器,其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釉色,晶莹透亮,色彩,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瓷都,你知道景德镇,知道湖南醴陵吗——釉下五彩奥运纪念瓷!

明、清时期釉上五彩瓷,在清康熙时期又称“硬彩”,民间俗称“古彩”,它是以烧制好的白釉石胎为基础,生料、矾红勾线,只有矾红深浅洗色,其他均以透明色平填;图案纹样描绘后再入窑烧烤,经750℃至850℃窑火烧烤而成。釉上五彩瓷色彩以红、绿、黄、蓝、紫、孔雀绿等为主,不过,每款器物不同,纹样不一样,色彩搭配也不一样,有的还加饰金彩。通常情况下,每一件作品并不一定五色俱全,明代的作品,有些只用两三种色彩。

瓷都,你知道景德镇,知道湖南醴陵吗——釉下五彩奥运纪念瓷!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生产之初,瓷器生产使用的是单一的氧化钴作彩饰原料,烧成的也釉下青花瓷器。后来,在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的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最终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从以上可以看出,它的发端,也是釉下青花瓷。

瓷都,你知道景德镇,知道湖南醴陵吗——釉下五彩奥运纪念瓷!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醴陵胜利瓷厂生产的一批生活日用瓷

历史上,湖南有个著名的长沙铜官窑,它曾是我国釉下彩瓷的发源地。在学术界,一些“专家”就些认为,民国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是在我国隋唐五代长沙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实,它们之间很难找到关联,相反,受到来自景德镇产瓷区的工艺技术影响巨大。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创烧成功后,一时在我国陶瓷界声名鹤起,并在它的带动下,我国湖南醴陵陶瓷业从此开枝散叶,绵延上百年,做大做强,并成为新中国六大重要陶瓷产瓷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