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安徽速度,上半年GDP总量超过北京!增速全国第六!

可怕的安徽速度,上半年GDP总量超过北京!增速全国第六!

安徽景点出名,经济也开始迈入前列

安徽,曾经的徽商发源地,商业在中国版图中极具分量。然而几经时代变迁,安徽的整体不仅在中部地区,在全国都是慢的。

安徽最出名的就是黄山,城市在全国叫不响,合肥和安庆名头还算有,芜湖马鞍山作为新兴城市也小有名气,其他城市基本很难让人记起,缺乏存在感。

知慢后勇,安徽逐渐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安徽对全省和城市有了分工定位,并主动利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的各种政策和区域战略机遇,2018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经济答卷。

2018上半年,安徽省GDP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幅居全国第6位,位列中部省份第二位。总量上,安徽省以14263.97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12位(超过北京的14051亿元、重庆的9821亿元、陕西的10702亿元亿元、江西的10124和辽宁的11383亿元),与上海市的差距也在缩小(上海上半年GDP15558亿元。)

火车头合肥:特大城市的目标

可怕的安徽速度,上半年GDP总量超过北京!增速全国第六!

上半年安徽经济增速,全国第六

1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安徽的车头之一就是合肥。合肥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之一 ,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把合肥搞上去,增加经济堆头,也能发挥省会的辐射效应,带动城市群发展。

上半年,合肥GDP达3410.9亿元,增幅达8.1%,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合肥已经连续超越了8座省会城市(南昌、是石家庄、长春等),跻身中国省会城市前十强。

合肥肩负着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国家使命”,是国内唯一同时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可以说左手“科技创新”,右手“先进制造”。

近日,世界城市研究权威组织——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发布最新的世界城市名单,合肥入选为“准世界城市”,可见合肥的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省会合肥的目标明确: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创新,新产业不断冲高

可怕的安徽速度,上半年GDP总量超过北京!增速全国第六!

智能化城市水平,合肥排在前列

在全省层面,安徽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2个百分点。

2018年,安徽进一步推动汽车大省向汽车强省迈进,安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9.0%,全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14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此外,上半年安徽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33.8%,工业机器人增长15.4%。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合肥凭借科研、政策的优势异军突起,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高居第五。

安徽还推动鼓励科技创新和大众创业,激发活力。上半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6件,超过年度目标0.6件;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19%,截至6月底,该省实有企业110.2万户

巧借政策和外力,拥抱机遇发展自己

可怕的安徽速度,上半年GDP总量超过北京!增速全国第六!

长江经济带将重振安庆以及安徽的水上运输

安徽近年来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领域广泛,前景广阔。

比如合肥承接转移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由于紧邻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较低的综合成本、良好的高教资源、以及安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加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和建设,作为该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肥吸引了美菱、荣事达、海尔、格力、长虹、美的、华凌、三洋等家电巨头落户,并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

当前,最现实、最直接的参与方式是主动承接苏浙沪地区产业转移,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力度,借力发展、借梯登高。

除了合肥外,芜湖、马鞍山等制定了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一体化发展的措施,而作为长江沿线城市的安徽省安庆市也抓住长江经济带机遇,扩容港口,为新一轮发展铺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