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健康扶貧」、「先診療、後付費」、南昌市正這麼做……

南昌出新規助力“健康扶貧”

本報訊 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戰役。為保障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患者不再貧困,南昌市強化健康扶貧力度,出臺“新規”對貧困患者經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保險、醫療救助“四道保障線”補償後仍有困難承擔個人自負費用的,以及不需住院但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精神病、失能性疾病等特困患者,由縣級政府建立第五道保障線,實行兜底解決。

據瞭解,南昌市各縣區按照每人每年不低於330元籌資標準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籌資水平,使之與兜底保障功能相適應。重大疾病醫療補充保險分別按目錄外75%、目錄內90%的比例和順序進行補償,使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最終實際報銷補償比達到90%以上。

南昌市將繼續實施10種大病免費救治和15種重大疾病專項救治政策,對15種專項救治的重大疾病,實行按病種付費總額控制。貧困患者在二級定點醫療機構救治費用先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規定報銷,基本醫保報銷不足定額標準80%的部分,由大病保險補足到80%,再由補充保險核報18%、個人負擔2%;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救治費用先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規定報銷,基本醫保報銷不足定額標準70%的部分,由大病保險補足到70%,再由補充保險核報27%、個人負擔3%。

與此同時,該市還將地中海貧血、血吸蟲病、結核病、癲癇、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納入門診特殊慢性病,確保門診特殊慢性病種類達到30種,其中Ⅰ類8種、Ⅱ類22種;逐步將門診特殊慢性病報銷比例提高到住院水平,一級醫療機構報銷90%、二級醫療機構報銷80%、三級醫療機構報銷60%;提高門診特殊慢性病年度支付限額,將Ⅰ類門診特殊慢性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0萬元,將Ⅱ類門診特殊慢性病年度平均最高支付限額由3000元左右提高到平均5000元;將門診特殊慢性病治療醫療機構下沉到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方便貧困人口就近看病就醫。

南昌市衛生計生委要求該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貧困慢性病患者每年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結合健康體檢和疾病篩查結果,進一步完善貧困人口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檔案,健全貧困人口個人基本情況、健康體檢信息和診療記錄,為每個貧困人口建立一份準確、完整、規範的電子健康檔案,有條件的還將同步建立電子化的簽約服務卡,逐步實現就醫“一卡通”。

此外,對貧困人口在縣域內定點醫院住院治療,該市嚴格落實“先診療、後付費”政策,醫療費用報銷補償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補充保險、醫療救助、財政兜底“五道保障線”統一結算,貧困患者只需支付不超過就醫費用10%的自付部分。

(樊增強 李雙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