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是個什麼節日?有什麼講究嗎?

河北邢臺林林


現在的農村已經開始擺起了攤子,販賣祭祀用的紙錢和元寶。對於農民來說每年的中元節都是給先人祭祀的時候,農村人對於祭祀的講究很多,通常需要注意到很多東西。雖然現在的年輕人採取懷疑的態度,但該祭祀的時候還是要祭祀的,不然就會被同村的人笑話,嘲笑其不孝順。當然祭祀作為懷念先人的一種方式,讓小輩不要忘記家族的列祖列宗,自然也有著非常深刻的道理。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節 ,這個節日也被稱之為鬼節。每到這一天的時候地獄就會放假,先人可以來到陽間接受小輩的祭祀慶典。雖然這種說法比較奇幻,聽起來迷信的成分很大,但大家也都會尊重傳統,讓傳統文化得以延續下去。但在中元節這一天也有很多的忌諱,因為這一天一些已經逝去的先人們都會來到人間,所以在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十五是非多,三大禁忌要注意!不然就會有麻煩上身。

1.不能穿鮮豔的衣服

不管是在電視劇中還是在荒誕傳說中,一般鬼魂都會對那些豔麗的顏色比較喜愛。尤其是在夜間的時候,一定不能穿著紅色的衣服,因為這種鮮豔的顏色代表著血腥,最容易被髒物附身。因此農村老人常常告誡年輕人,一定不要在中元節的晚上穿著鮮豔的衣服出門,畢竟這一天陰氣相比更重一些,穿這些衣服不吉利,容易被髒東西附身,讓大家的精神萎靡不振。

2.夜間不宜在街上逗留太久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現在的年輕人也都會選擇繁華的夜生活,忙碌了一天的身軀,大家都想著能夠通過夜生活讓自己的壓力減輕。當然在合適的減壓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在中元節這天是不能在街上逗留太久的。畢竟到了子時的時候陰氣相比更重,這時候髒東西也最為活躍。如果回家晚了就會選擇抽一顆煙等待片刻再回家。

3.祭品不能破壞

一般農村人都會選擇在白天祭祀,但城裡人都會選擇在夜間燒紙。但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不能隨意的踐踏祭品,也不能長時間的停留觀看,這樣不僅是對別人的不尊敬,也是對逝者的藐視。在夜間的時候更不能故意破壞祭品,這樣很容易會被髒東西附身。

以上三種忌諱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到了今天,大家都會選擇尊重並理解,畢竟流傳千年的文化傳承,還是有很多的道理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村樸


今天農曆七月十五,是個什麼節日?有什麼講究嗎?

農夫是衡陽常寧人,在農夫的家鄉這邊,七月十五是一年中和春節、清明節重要程度等同的傳統節日。比如有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就算是春節過年不回來,但是在清明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一定會回來。有些家庭如果兄弟多的話,一般是分開回來。比如大哥在清明節回來,那麼弟弟就會在中元節回來。

在農夫的家鄉這邊,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叫“七月半”,但是多數人都是在七月十四就把祭祀的一些東西燒掉了。這個節日,農夫從小就聽大人說,是接過世了的“老人”回家的日子,讓他們回來看一看自己的子孫後代,並且在家中吃幾頓好吃的。雖然迷信,但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農夫所在的村子,宗族觀念還是很強的。整個村子全部都是一個姓氏。而從七月初十開始,每個家庭都要輪流在宗族的祠堂裡面擺放自己做的美味佳餚,然後讓祖先們嘗一嘗。在做這些菜餚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是多少個碗,並且炒菜的時候是不能先自己嘗的,就算是煮菜嘗一嘗鹹淡都不可以。

和很多地方不一樣,在農夫的家鄉,七月半還會包粽子。這個習俗應該很多地方都沒有了。一般都是在七月十四那天的上午包好粽子,下午煮好了,等到傍晚的時候就去村裡的十字路口,燒紙錢了。以前基本都是燒一些用紙做的衣服,現在祭祀用品非常的豐富,不僅有衣服、鞋子、小車、手機、豪宅別墅等也有了。一把火燒掉之後,七月半這個傳統節日也就過去了。

有些人認為這個節日沒有必要,農夫認為還是很有意義的。其和清明節的意義差不多,是讓我們一起來緬懷和回憶家裡的祖祖輩輩,讓我們也銘記曾經他們為家裡所作出的貢獻。雖然有點破財的意思,有些人還從外地趕回來,既耽誤工作,還很辛苦,但是農夫認為還是值得的。你們說呢?


農夫也瘋狂


農曆七月十五,當然是中元節,在我們農村也叫鬼節。雖然叫鬼節,可似乎與封建迷信無關,就像八月十五中秋節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不同的是,中秋節是普天同慶闔家團聚的日子,而七月十五卻給人一種隱晦的感覺。七月十五對我個人而言,似乎是一個不詳的日子,十幾年前的那個中元節,姥姥因病住院,因為正好是七月十五,心裡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那次姥姥住院以後,就再也沒有好起來……

農村人很重視七月十五,所以在農村這一天有很多講究。對於男人尤其重要,即使在城裡上班,傍晚下班以後也要趕回老家祭祀。因為你是先人的子孫,作為子孫,七月十五的晚上有很多事情你必須要做。在我們這裡有個規矩,七月十五這天中午,各家一定要包包子吃,包子出鍋的時候,大人孩子都不準先吃,要先給已故的先人們供奉上,供奉的個數不能錯,必須是三個。供奉完畢,家人才可以吃,否則會被認為是對先人的不敬,是大不孝。

傳說中元節這天,鬼門關打開,故去的先人們可以在這一天,回到人間看望自己的子孫後代。所以我們這裡的習俗是晚上要包餃子的,供奉的餃子個數也是三個。有子孫的人家,大多是要子孫先上香,再把餃子端上供桌,然後再燒一些提前疊好的金銀元寶、紙錢,等到該燒的一切都燒完畢,作物先人們的子孫,當然是要跪下磕頭的。

中元節的祭祀活動,不亞於冬至和春節的隆重,晚飯後,你會聽到鞭炮聲此起彼伏,意思是送別先人們,回家吃飽了飯,要趕在鬼門關閉之前回到陰間,以免關在門外,流落成孤魂野鬼。


小十六123


題主想問的估計是過幾天就馬上到來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講究吧。其實每年夏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中元節,這個節日的叫法是中國道教的叫法,在我們民間我們都會稱它為“鬼節”,它是一種祭祀和緬懷祖先的一種方式,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



其實關於鬼節的由來是從一個民間故事發源而來。據說當時有一個叫目蓮的人晚上經常做夢,夢見他自己已經去世的母親,在另一個世界淪落為餓鬼,於是他打算送飯給母親,可是卻每次沒能成功。

後來目蓮將這個事情告訴佛祖,佛祖勸他要供養僧人而且多行善事,以此來解脫他母親的罪孽。後來目蓮便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於是,佛教僧眾集體為目蓮母親唸經超脫,使得其母脫離了苦海。後來在民間每年這個時候人們會用這一天來祭祀去世的親人,並以此提醒人們要多行善事。



這一天稱為鬼節,按照民間說法的話,其實在七月十四就開始了,一直到七月十五的後半夜結束。古代迷信說法認為,這兩天是鬼上陽間遊玩放鬆的日子,一直到十五的半夜,所有的鬼必須在鬼門關閉之前回到陰間,要不然被留在陽間就會變成孤魂野鬼。這兩天人們行事要低調,晚上不能大叫,半夜不能哭啼,要不然會引來百鬼。



其實這個鬼節現在更多的是人們祭祀去世的親人的一種表達方式,農曆七月十五晚上,人們就煮好雞鴨魚肉,擺上白酒,燒上香,對祖先進行祭祀。而且孩子們一定要等祭祀完,才能吃晚飯,這也是一種對先人的尊敬吧。

關於農曆七月十五,你們那還有什麼風俗?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了解。


鄉村波比


中元節,也叫鬼節,這是農村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

以前農村日子比較苦,逢年過節有機會改善下伙食,中元節這個節日就吃的很好,很多老人現在還會問“中元節吃了什麼呀”,體現了這個節日的地位。

中元節最大的說法都集中在“鬼”這個字身上。

傳說這天是鬼門關打開的日子,是全年當中陰氣最重的一天,陰曹地府的鬼全部放出來,讓他們在人間遊玩一段時間,一直到7月底。我們俗稱鬼節,道教叫做中元節,佛教叫做盂蘭盆節。

老人會囑咐孩子這天要注意的事項:

1、晚上不要出門,容易撞鬼。

2、不要到河邊走,以免失足落水做了水鬼的替身。

3、不能亂說話,尤其是是對神靈和祖宗不敬的話。

4、不能穿鮮豔的衣服,容易被髒東西附體。

5、晚上不要照鏡子,不要看窗戶玻璃。說實話,這一條一直都讓我很害怕,如果晚上一個人,看到鏡子或者玻璃,很怕有個頭倒映在上面。


傅一聲


農曆七月十五在佛法叫盂蘭盆節也叫盂蘭盆會。道教中一般叫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還有其他一些名稱。佛法中的緣起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的母親死後墮餓鬼道。目犍連尊者去救母親卻救不了,於是向佛求助。佛說這個只有靠僧團集體超度才能救。於是發起整個僧團共同做法事迴向給目犍連的母親,於是他母親得救了。這就是非常著名的目連救母的故事。這一天就變成了超度亡靈的日子。另外一個緣起是這一天正好是佛弟子結夏安居三個月後解禁的那一天。大家向佛報告自己修行精進的成果,佛在這一天就很高興,所以這一天也叫諸佛歡喜日,也叫諸佛自恣日。在諸佛歡喜日這一天供僧可以依靠眾僧的威德超度亡靈。這就是七月十五這一天在佛門中的緣起。中國本來也有各種超度的祭日。佛法傳入中國之後相互融合滲透,最後就演變成農曆七月十五齋僧做法會超度亡靈。按佛法講,這一天供僧可以超度七世的父母,並且可以報效現在的父母。

為什麼叫“盂蘭盆會”呢?“盂蘭”翻譯為“解倒懸”。佛經上講人死後若墮落於三惡道中極為痛苦。如餓鬼道中的眾生,腹大如鼓,喉細如針,飢餓難堪,如被倒懸著一樣。“盆”是器皿。就是用盆盛著各種美食敬奉諸佛、眾僧並依仗其不可思議威德之力解救惡道眾生的“倒懸”之苦。這就是所謂的盂蘭盆會,其實就是供僧做法事超度亡靈。

佛門中最大的兩個節日一個是四月初八浴佛節,另外一個就是七月十五盂蘭盆會。盂蘭盆節這一天供僧做法事超度亡靈功德最大。千萬別忘了。這些說法見《佛說盂蘭盆經》。經文甚短,附錄於下。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愿: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風鈴1777


在開封七月十五是不但但只是鬼節

聽聞老人們說七月十五是放鬼節,在這一天鬼魂都會被放出來,所以人們清早起來都在墳上燒紙錢和元寶,另外還要放炮和上供,燒紙錢和元寶是給鬼魂送錢,放炮就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來給他們送錢了,和他們說一聲,怕他們不知道或者錢被別的鬼魂搶走了,上供就是給他們送些吃的,不讓餓著肚子防止做個餓死鬼。

尤其是剛去世的人家裡人每年都會到墳上祭祀,等過了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祭祀就會變少,甚至不進行祭祀,老人們都說時間長了,魂魄慢慢就會消失,這就是人們長說的魂飛魄散吧。

到十月初一的時候是收鬼節,到下午的時候要再次進行祭祀,讓他們吃飽喝好後帶著錢回到陰間去,安生度過下半年,不來打擾他們家人。

另外,七月十五也是農民正忙的時候,掰玉米,拔花生,收芝麻,包括種的瓜果蔬菜這個時候也到了該拔秧的時候了,收拾地準備種下個季節的莊稼。這個時候已經立過秋,天氣開始轉涼,白天熱,早晚涼,而農民都是早出晚歸,這種天氣應該也會造成人們有陰森的感覺。


大媽的農村生活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就是上墳的日子。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買元寶、黃紙、紙錢去墳地祭祀已逝去的親人,如果離著很遠或者有急事不能親自去墳地,很多人會選擇晚上找個衝著已逝親人墳地的方向,給他們燒紙。

在這一天,孕婦、嬰兒、幼兒、體質弱的人最好不要到處去了,尤其是晚上,因為晚上陰氣重,這些人體質弱,陽氣不足,容易撞邪。


淺唱靜女其姝


中元寄哀思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鬼節。在古代,中元節是一個與已故先人團聚的節日一直沿襲至今。農曆七月十五這時候已是秋天,人民開始享受豐收的喜悅,但是豐收的同時不能忘記先人,所以古人就在這個月份開始了祭祀先人的儀式。後來就統一在了七月十五這一天,因為月圓也代表些團聚之意。


各地習俗都不一樣

中元節不僅在全國各地都有過,整個被中華文化影響過的地方都有中元節。包括日本、朝鮮還有東南亞一些國家都過這個節日。

每個地方的具體流程也是有差別的。有些地方會放河燈,但是沒有河的地方難度就不能祭祀了嗎?所以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習俗和講究。比如我們這裡之前就會選擇水邊來對先人進行接送,吃飯的時候先人得先吃等等。但是現在城市發展很多地方沒有了明顯的水溝了要麼就是居住地遠離水邊了,而且還很多地方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和燒紙錢等等。所以具體流程也就慢慢的開始適應了現代的社會。



畢竟現代社會和古代相比完全變了模樣,但是無論流程是什麼樣的,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寄託對先人的哀思,所以中元節這個核心意義會一直繼承下去,但是祭祀的方式會隨著時代在變而改變這是無法避免的。


淡看天上月


七月十五就是中元節,南方那邊也叫盂蘭盆節,通俗的說也就是鬼節!

這一天,不要穿紅的,太鮮豔的衣服。

不要說一些對長輩,逝去的親人的不吉利的話!

不要晚上黑了以後,在外面逗留太久!

要祭祖,擺供品祭祀逝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