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閏年又是誰研究出來的?

正見正覺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閏年又是誰研究出來的?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二十四節氣出現在春秋時期,形成完整於秦漢時期,完整出現二十四節氣記載是在淮南王劉安組織修撰的《淮南子》中。而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最終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將其正式訂於曆法。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週期的規律,古代的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所以二十四節氣並不是某個人發明的,而是中國古代先民的集體智慧。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閏年又是誰研究出來的?祖沖之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一生鑽研自然科學,他吸取了趙厞的先進理論,加上他自己的觀察,認為十九年七閏的閏數過多,每二百年就要差一天,而趙厞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閏的閏數卻又嫌稍稀,也不十分精密。因此,他提出了三百九十一年內一百四十四閏的新閏法,這個閏法在當時算是最精密的了。除了改革閏法以外,還破天荒第一次應用了歲差,再就是能夠求出曆法中通常稱為“交點月”的日數。

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製成了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大明曆》。這即是他科學研究的天才結晶,也是他在天文曆法上最卓越的貢獻。


周鷹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閏年又是誰研究出來的?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顓頊發明的。

有人可能不認識顓頊這兩個字,顓的意思是圓頭胖腦,頊是飾品的意思,合起來就是頭戴玉的人。

顓頊(zhuān xū)中國上古部落首領,“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

顓頊生於若水,生活在窮桑,後封地於高陽。後來稱帝。廢除鳥官制,建立五官制。並把少昊創立的八卦歷廢除,根據當時農業生產和生活需要,創立了更為科學實用的顓頊曆法。

顓頊曆法以孟春為一年的開始,正月初一為立春。一年分十二月,每月三十天,每年的十二月為三十六天。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節氣,四季共十二個節氣。

這是二十四節氣的雛形和基礎。

漢初的歷法基本沿用顓頊曆法,顓頊曆法是一種四分曆,以365日1/4日為迴歸年長度,十九年七閏。漢武帝時,司馬遷等受命造漢歷,鄧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歷,稱太初曆。

這時候“二十四節氣”基本創立完成。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中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標準,是北斗的運行方向。北斗的運行與二十八宿配合,組成了一個科學的歷法和天象體系。

2016年,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閏年創立於古代帝堯,精確算法創立者是祖沖之。

閏年概念有史記載,最早出現在《虞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孔傳:“一歲餘十二日,未盈三歲足得一月,則置閏焉。”說明在古代就已經有了比較準確的閏月方法。

在古代一直沿用的是“一章”十九年裡七個閏年的計算方法。也就是十九年裡有七年是十三個月。這個算法用了一千多年。不過這個算法不夠科學精密準確,祖沖之根據《元嘉歷》和古歷,加上自己的觀察試驗計算,提出了三百九十一年內一百四十四閏的新算法。

而且首次提出“歲差”和“交點月”的計算使用。終於創造出了當時最新曆法《大明曆》。


雪小浪


據傳說,二十四節氣是黃帝之孫顓頊發明的,閏年是堯帝做出來的。傳說不一定是真的,我國古人好把好事都集在名人身上,這樣便於流傳。二十四節氣的發明不是一天完成的,也不應是個人成就,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數代人觀察實踐研究總結的結果。閏年的精確計算應是我國古代科學家祖充之。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這一點可以無疑問。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同歲月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切隨歲月而生,一切隨歲月而逝。一部曆法史,也是人類變化史。科學歷法的制定,說明歲月並不神秘。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依節時而為,順於天道而成。我國古人很早就觀察天文,制曆法了,這可追溯到黃帝時代,關於天文曆法,關於節氣及歲月之閏,都有許傳說,而且還是神話的,這可信又不可全信。節氣歷是先從物候歷再到天文歷的。我國的歷法是經歷不少沿革與爭議的。在先秦曆法中,先百夏商周曆法,其中有四分曆,古六萬。到了漢至明清,又有太初曆,大衍曆,十二氣歷,授時歷,崇禎歷等。在曆法之爭上,有太初曆之爭,大明曆之爭,開皇曆之爭,大衍曆之爭,崇禎歷之爭,時憲曆之爭等。

二十四節氣來歷,敢於肯定的是始於春秋,確立於秦漢,不應是隻有一個人的發明,是集體的經驗智慧完善後總結而得。閏年比較精確算準之功歸功於祖充之是對的。二十四節氣是逐步完善的,先測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再及其他。最先是利用土圭測日影法確定。如今河南嵩山腳大還保留有最古老的“周公測量臺”,就是最好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