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你的一部分是你讀過的書決定的。對於彼得·蒂爾(Peter Thiel)莫不如此。

在這位“硅谷投資教父”推薦的閱讀書單中,有九本書排在最靠前的位置,也正是本文主要聚焦的內容。

這九本書的智慧,深深影響了早期的彼得·蒂爾,並繼而充分投射到其創投事業之中。(目前這些書均無中譯本,故而以直譯方式翻譯了書名。以供讀者參考。)

一,《創世以來的隱秘事物》

《Things Hidden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本書是法國思想家、作家勒內·基拉爾(René Girard)的集大成之作。

在與兩位精神病學家(Jean-Michel Oughourlian和Guy Lefort)的對話中,基拉爾探討了一系列百科全書式的主題,涉及人類學,精神分析學和文化生產的各個領域。

基拉爾的出發點就是他所稱的“模仿”,即當人類為了區別於對方而相互競爭,但最終的結果卻只是變得彼此越來越相似。

根據基拉爾的觀點,在社會生活的某些階段,這種由模仿造成的衝突會爆將發成一場危機,所有的分歧都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暴力中解體。

二,100+,即將到來的長壽將如何改變一切

《100 Plus》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21世紀的人類,正處於激動人心的長壽革命的風口浪尖, 第一個活到150年的人可能已經出生了。

當你活到100歲以上時,你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世界會變得人口過剩嗎?長壽會如何影響你的財務狀況,家庭生活以及你對宗教和來世的看法?

在《100 Plus》中,未來學家索尼婭•阿里森(Sonia Arrison),彙集了十多年關於科學和技術尖端進展的研究觀察,為看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未來繪製生動畫面。

這是第一本讓讀者全面瞭解生命延續方面的探索,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經濟世界的書,它是一個有啟發性和不可或缺的文本,將幫助我們在100年以上的生活中度過驚險的旅程。

三,血腥之地:希特勒與斯大林之間的歐洲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本書是一種另類視角下的歐洲歷史,將納粹和斯大林主義政權的大屠殺作為一個歷史的兩個方面。

本文作者是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通過本書講述了納粹和蘇聯,如何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在爭取主宰東歐的動機下,相互驅逐並因此踐踏平民的暴行。

即使辛辛苦苦計算死亡人數,斯奈德提醒我們,最重要的數字是一個:每個受害者都是一個個人,他們的生活不能被簡化為結束了他們生命的暴力。

四,從地下復活:解析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Resurrection from the Underground: Feodor Dostoevsky 》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本書仍是出自勒內·基拉爾(René Girard)之手,足見彼得·蒂爾對這位法國作家的熱愛。作為一本研究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經典著作,基拉爾探討了這位俄國作家所提的“地下”的含義:它代表著一個孤立,疏遠和怨恨的地方。

這本書展示了基拉爾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深刻理解,他通過該書探討了人類需求的眾多方面,並認為這符合他所提的“模仿”模型,也就是我們會模仿別人的慾望,並把這些變成自己的慾望。

基拉爾的跨學科式研究方法,使他能夠以一種新的視角解析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提到的宗教,靈性和救贖,並最終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於精神的理解以及其本人與外界的融合展開有啟發性的討論。

五,新亞特蘭蒂斯

《Sir Francis Bacon: The New Atlantis》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本書是弗朗西斯·培根爵士( Sir Francis Bacon),在1627年出版的一部反映烏托邦理想的小說。在這部作品中,培根描繪了人類發現和知識的未來願景,表達了他對人類的希望和理想。 小說創造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島嶼——新亞特蘭蒂斯,其中“慷慨和啟蒙,尊嚴和榮耀,虔誠和公共精神”是這片土地居民的共同品質。

本書的精彩部分是對薩羅門(或所羅門,傳說中古代最聰明的人)研究院的描寫。他那個院子極像現代的研究院或實驗室。

或許因為培根對科學的實用性的見解並未受政治理論的玷汙,他的觀念比社會科學家的主張更快地被付諸實施:本書出版不出三十年,英國就成立了“哲學社”,從事自然現象的研究,並討論科學數據和理論,並作為一個科學團體一直存在至今。

六,美國的挑戰

《The American Challenge》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這是一本預見了信息時代的書。

本書的核心思想在於:“權力的標誌和手段不再是武裝軍團,原材料或資本......我們尋求的財富並不在於地球,人數或機器數量,而在於人類精神。特別是在人類的思考和創造能力方面。”

憑藉作者賈可·塞文施雷伯(Jean-Jacques Servan-Schreiber)

全新且深邃的經濟和政治眼光,本書於1967年首次出版並瞬間成為全美暢銷書。迄今,該書在全球銷售超過1000萬冊,以16種語言在26個國家相繼出版。

本書對於歐洲、工業化、全球經濟和數字化未來以及法國政治硬化的評價,比其時代提前了50年。有觀點認為,新一代的歐洲人在本書出版50年後仍可以重新發現它的價值,並據其指引採取相應措施來完成戰後歐洲夢的復興與實現。

七,大國幻象:軍力與國力優勢關係研究

《The Great Illusion:A Study of the Relation of Military Power to National Advantage》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作者諾曼·安吉爾(Norman Angell)在本書的主要論點是:戰爭在經濟上和社會上都是非理性的,工業國之間的戰爭是徒勞的,因為征服不產生經濟效益。

安吉爾據此認為,雖然很多國家都沉溺在大國幻象中,但一場普通的歐洲戰爭不太可能開始,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戰爭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根據安格爾的說法,工業國家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性,將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良好行為的真正保證”,因為這意味著戰爭對所有有關國家在經濟上都是有害的。

此外,如果一個強權力量沒收了它所繳獲的土地上的財產,“當地人口對農產品的激勵將被削弱,被征服的地區將變得毫無價值。因此,征服權力必須將財產留在當地農民手中以激勵當地人口。”

八,影響力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Revised Edition》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Robert B.Cialdirli),是全球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被稱為“影響力教父”。本書的中譯本就名為《影響力》。

在這本書中,羅伯特.西奧迪尼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在書中為我們一一拆解他們的招術,學會保護自己以及讓這6大秘笈為我們所用。

讀過此書之後,定能使你做到以下兩件事:一是當你真正的意圖是要說“不”時,你不會再說“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具影響力。

拓展閱讀

彼得·蒂爾畢業致辭演講:認知未來是我的謀生之道

能在這裡演講,我感到無比光榮!我貌似和大多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嘉賓一樣,是為數不多的、比你們父母和教授更不清楚你們的生活過得怎樣的人。

你們大多數的年紀都在二十一二歲左右,就要開始工作了。我已經有21年沒有為別人打工了。如果一定要講出一個為什麼我今天可以站在這裡講話的理由,我想說,因為認知未來是我的謀生之道。這是一次畢業典禮,同時這也是一次新的開始。作為一名科技領域的投資人,我的工作就是投資於新的開始。我對於那些人們從未見過或做到的事情抱有信心。

其實當年職業生涯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是這樣做的。回想1989年,那時候我和你們一樣,是個畢業生。我希望自己會成為一名律師。我並不確切地知道律師整天都要幹些什麼,但是我知道,他們首先要去法學院讀書,而我很擅長讀書。

從初中、高中再到大學,我的成績一直都很優秀。我知道,直升法學院後,我還會面對那些從小參加到大的考試,而那些考試是為了讓我成為一名成熟的職業人士。

我在法學院表現得也足夠出色,畢業後我被紐約的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錄取。但是這給我的感覺像是一個奇怪的圍城:外面的人擠破頭地想進去,裡面的人拼命地想出來。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只幹了七個月零三天,我就離開了那家事務所,我的同事們都感到十分詫異。其中一名同事告訴我,他從沒想過可以逃出“惡魔島”的可能。這話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因為你若想逃跑,只需要走出大門不要回頭就可以了。不過很多人的確發現那是一個難捨難離的地方,因為當他們碾壓對手進入了那家公司以後,他們的身份認同首先就與它綁在了一起。

就在我打算離開那家律師事務所的時候,我得到了一次美國最高法院書記員一職的面試機會。作為一名律師,這差不多算是中了頭等獎了,它絕對是競爭的最高舞臺。然而我失敗了,當時我感到徹頭徹尾的沮喪,就像是世界崩塌。

10年後,我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他曾經幫我準備過最高法院的面試,我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他了。他見我的第一句話並不是“你好彼得”或是“最近過得怎樣”之類的寒暄,而是問我:“你有沒有慶幸沒得到那個書記員的職位?”

因為如果我不是在那次競爭中失利了,就不可能偏離從中學便開始計劃好的軌道,也不會搬到加州與人一起創辦了一家初創公司,更不會開創任何新的事業。

回想當年想成為律師的決心,與其說它是我對未來的計劃,不如說是為當下而找的託辭。這樣,如果任何人問起我未來的打算,比如我的父母、同學,最主要還是我自己,我會這樣回答:我的未來不必擔心,我在未來路上做得很好。然而回想起來,我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我走上既定軌道的時候,並沒有真正地認真思考過這條路未來通向哪裡。

當我與人共同創辦了一家科技初創公司時,我們採取了一種截然相反的方法,我們有意地改變著整個世界的前進方向。我們的計劃非常明確,非常遠大,目標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數字貨幣,並且用它來取代美元。

當時我們的團隊非常年輕。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是團隊裡唯一一個年齡超過23歲的人。我們發佈第一款產品時,第一批用戶僅僅是在我們公司工作的這24名員工。而跳出我們這24個人的範圍,在全球金融界工作的人數高達百萬。當我們把自己的計劃告訴其中一些人時,我們注意到一個明顯的特徵:一個人在銀行從業的經驗越豐富,他就越確信我們的業務絕不會成功。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他們錯了。如今,全球每年通過PayPal完成的交易超過2000億美元。我們的確沒能實現那個更大的目標——美元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導貨幣。我們沒能成功地用數字貨幣征服全世界,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確建立了一家成功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我們終於明白,雖然創新充滿了各種困難,但它並非絕無可能。

在人生的現階段,你們面臨的限制、禁忌和恐懼是人生中最少的階段。所以不要浪費你們的無知無畏,要勇敢地走出去,做你們的老師和父母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和他們從沒想過的事。

這並不是說,我們就該認為教育和傳統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可以從漢密爾頓學院的校友艾茲拉•龐德的身上得到啟發。他是1905屆的學生,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預言家,他稱自己的使命只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當龐德追求“新”時,他其實是在與舊事物作比較,他想讓傳統中的精華煥發出新的活力。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在漢密爾頓學院,在所謂的整個西方世界,我們都身處一種不尋常的傳統之中。我們所繼承的這種傳統,就是創新的傳統,是弗朗西斯•培根的新科學理論,是伊薩克•牛頓發現的那些之前從未被寫進書裡的真理。我們的整個大陸都是一個新世界。這個國家的開國功臣們,創立了他們理想的時代新秩序。美國是一個前沿國家。如果我們不去革故、放棄鼎新,就是不忠於自己的傳統。那麼,我們的進展如何呢?

今日又有多“新”?很多人總說,我們正處於一個事物快速更迭的時代,但眾所周知,這種陳詞濫調目前正到達一個拐點:創新已經日趨停滯。如今,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變得更快,智能手機也是一種比較新的東西了。而另一方面,飛機的速度變慢了,火車故障頻發,房價難以企及,居民收入止步不前。

今天,“科技”一詞已經成了信息技術的代名詞。所謂的“科技行業”主要造的就是電腦和軟件。但在上世紀60年代,“科技”的外延更加廣泛,並非只意味著計算機,還意味著飛機、機械、化肥、材料、太空旅行等各種各樣的事物。各個方面的技術都有進步:有望建造水下城市,在月球度假,擁有廉價的能源。

我們都聽說過,美國是所謂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不同的。這種描述看似中肯,但我發現它根本不是這樣的。因為它暗示著我們創造新事物的優良傳統已經成為歷史了。當我們說我們是發達國家時,我們的意思其實是:“己經很好了。”好像對我們來說,歷史已經結束了,每一件要做的事都做完了,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等世界上的其它國家趕超。從這個角度來看,上世紀60年代人們對未來的瑰麗暢想和遠大目標就都是一個錯誤。

我認為,我們要遠離那種以為我們的歷史已經結束的蠱惑。當然,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沒有能力做成任何我們不熟悉的事,僅從自我滿足和應驗的角度講,這個說法也沒錯。然而如果國家不再繁榮,我們也不應怨天尤人,這只是我們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大家所熟悉的路徑和傳統就像陳辭濫調一樣——它們鋪天蓋地。有的時候它們可能是正確的,然而更多的時候,其存在的意義除了被反覆陳述以外,再無其它。在今天演講的最後,請允許我對兩句陳辭濫調提出質疑。

第一句是莎士比亞的名言:“忠於你自己。”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這句話出自莎翁筆下,卻不是他親自說的,而是借其筆下的人物波洛尼厄斯之口說出來的。雖然波洛尼厄斯是丹麥國王的高級顧問,但哈姆雷特仍然準確地將其描述為一個無聊的老傻瓜。

所以說,在現實中,莎翁教給了我們兩件事。首先,不要忠於你自己。你怎麼知道你還有“自我”這麼個東西呢?你的“自我”可能是在與其他人的競爭中被激發起來的,就像曾經的我一樣。所以說你需要約束你的自我,去培養它、呵護它,而不是盲從於它。其次,莎翁意指,你應該對別人的意見保持懷疑態度,哪怕這些意見來自長輩們。

在《哈姆雷特》中,波洛尼厄斯可謂對女兒循循善誘,但他的意見卻十分糟糕。在西方傳統中,人們不是盲目地珍視繼承得來的東西——莎翁此作就是詮釋這一傳統的極佳例子。

另一句是說濫了的老話:“把每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來活。”

反其道而行之是這句話最好的理解方式,即把每天都當成你會永生一樣活。這首先意味著:對身邊的人,要像他們永遠不會離去一樣對待他們。你在今天做出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產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硅谷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這就是為什麼愛因斯坦說:“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這裡的複利是指如果你投入時間用於建立可靠和長久的友誼,你就將得到最大的收穫。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們之所以今天會坐在這裡,是因為你們曾被漢密爾頓學院錄取,並在這裡學習某專業課程,而現在你們畢業了。

從另一層意義來說,你們今天之所以坐在這裡,是因為你們找到了一群能志同道合且會相互扶持的朋友,而且這種友誼還會延續。如果你能好好培養你們的友誼,它也會在未來的歲月裡給你帶來“複利”。

迄今為止,你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已有了某種正式的結局,就如同你們今天的畢業。同時我也希望,你們今天能盡情享受你們已經取得的成就。但你們要記住,今天的畢業典禮並不是另一件將會完結的事情的開始,而是一段永恆之路的新起點。我就不再耽擱你們踏上這段旅程了。謝謝!

內容轉載自阿爾法工場微信公眾號、筆記俠微信公眾號,原標題《“硅谷投資教父”彼得·蒂爾的書單說明了一個道理: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藝術》、《彼得·蒂爾最新畢業致辭演講:認知未來是我的謀生之道》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司聯繫。材料僅代表我司相關觀點,不做為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投資人購買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