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品牌被奢侈品集團併購市場持續滲透 該何去何從?

设计师品牌被奢侈品集团并购市场持续渗透 该何去何从?

设计师品牌被奢侈品集团并购市场持续渗透 该何去何从?

6月28日,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宣佈將出售其持有的時裝品牌Edun共49%的股份,並關停該品牌相關業務。約一週前,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剛剛拋售了持有的Christopher Kane 51%的股份,這已經是半年多來開雲集團拋售的第四個品牌。

近幾個月,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團LVMH、開雲和歷峰紛紛變更商業策略,頻繁拋售此前收購的設計師品牌。隨著設計師品牌被奢侈品集團的併購市場持續滲透,這讓業內人士對其行業生態和前景感到擔憂。

LVMH拋售“敗家”品牌

Edun由設計師Ali Hewson及其丈夫Bono於2004年高調推出,創立以來主打“非洲製造”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但納入LVMH旗下後,品牌多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據時裝商業評論分析,自2009年Edun加入LVMH陣營後,由於缺乏統一的視覺特色和營銷策略的混亂,Edun一直深陷業績不振的泥潭。

據愛爾蘭公司註冊處提供的數據顯示,Edun在2016年虧損了530萬歐元,這意味著自品牌成立後,累計虧損金額高達6580萬歐元。而其淨負債也在最近一年從4340萬歐元增至4790萬歐元。顯然,LVMH對收購後Edun的表現感到失望,不僅沒有達到拓寬和佔領市場的目的,甚至也未能從零售店或專賣店中贏回應有的訂單。

在歷經了近9年的磨合和虧損後,LVMH集團總裁Bernard Arnault認為,自己已經為收購另類時尚品牌這門課交夠學費。據悉,LVMH將把持有的所有Edun股份轉回創始人手中,而Edun會進行內部業務重組,為開啟下一個新階段做準備。目前暫不清楚未來Edun會以什麼形式迴歸市場。

奢侈品巨頭急求轉型

為聚焦奢侈品業務與LVMH打硬仗,自今年以來,開雲集團也正把經營重心從收購中小型時尚品牌轉移,加速做起了減法。今年1月,開雲集團分拆旗下德國運動服裝品牌Puma的業務,將其持股比例從86%降至16%。隨後在3月,開雲集團證實Stella McCartney將回購其持有的同名品牌的全部50%股份。緊接著在4月,開雲集團宣佈旗下最後一個非奢侈品牌、戶外運動品牌Volcom尋求出售,因其已不是核心資產。6月21日,開雲集團又公開宣佈正與Christopher Kane商談將其持有的同名品牌51%的股份重新回售給設計師本人的事宜。據其英國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Christopher Kane 品牌盈利額為697萬英鎊。三年後其盈利額僅上升了11%,為780萬英鎊,該品牌業務未能展示出顯著的增長。

“在經歷了近30年的資產輪換和投資組合後,開雲集團正打算重新塑造一個純粹的奢侈品牌。”來自花旗銀行的歐洲奢侈品股票研究主管Thomas Chauvet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開雲集團意識到這些中小型品牌不僅需要集團給予大量幫助,還無法帶來盈利。”據金融時報相關分析師分析,未來開雲集團更傾向於將注意力放在Gucci、Saint Laurent和Balenciaga等具有更大增長潛力的第一梯隊品牌上。

比起大動作拋售設計師品牌的開雲集團,擁有Cartier和Montblanc等17個高端品牌的瑞士歷峰集團則醞釀著更大野心,先是出售了Shanghai Tang和Lancel等規模較小、表現不佳的品牌,後又宣佈以28億歐元完成了奢侈品電子商務網站Yoox Net-a-Porter的關鍵性戰略收購,用以擴張其數字零售版圖。

設計師品牌難獨立

目前,奢侈品市場過於急躁。意圖獨力生存的設計師品牌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與時尚界有資本實力的奢侈品大牌並駕齊驅。

早前曾有消息傳出,LV創意總監Nicolas Ghesquiere等設計師欲推出個人品牌,但都無疾而終。一方面,設計師要有強大的商業領導力管理品牌;另一方面,時尚奢侈品市場看重指數級的盈利增長,這對獨立品牌來說通常是難以實現的。缺乏資本流入,項目難以啟動,再加上巨頭的傾軋,獨立設計品牌可以發揮的業務空間極其有限。

在時尚界一直堅持“小而美”經營風格的設計師品牌Dries Van Noten在上週也不免走上了被商業界巨頭收購的道路。Dries Van Noten在接受VOGUE採訪時坦言,商業運作為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而在Dries Van Noten宣佈消息後,意大利奢侈針織品牌Missoni也表示已將少數股權出售給一傢俬募股權公司。所謂的“獨立”時尚品牌紛紛走向了“不獨立”,或許正是中小型設計師品牌難以獨力維持長期穩定發展的側面寫照。

然而,向大品牌出售股權,對中小型設計師品牌而言往往是又一條看似坦途的“死衚衕”。時尚頭條的評論文章分析稱,由於資源集中在頭部核心奢侈品牌,即使設計師品牌被收購,當他們被放在奢侈品巨頭的品牌矩陣時,未免還是顯得平庸。為追求商業生存,奢侈品集團會用可複製的商業模式、可量產的設計對獨立品牌進行改造。但如果仍然業績不佳,就會在大集團急需轉型時首先被拋售,而“忘記初心”後的獨立品牌將陷入更為被動的境地。

誠然,有一些極具創意的獨立設計師如Rick Owens和川久保玲在設計和零售方面都表現出色,多年來憑藉忠實顧客保持了較好的獨立發展。但對於大多數的獨立設計師品牌而言,堅持獨立則生存維艱,走向併購則失去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設計師品牌獨立與否,當今時尚零售業正步入寡頭壟斷時代,在快時尚、輕奢和奢侈品的棋局博弈中,一個品牌的收購與拋售往往不過是奢侈品頭部玩家下的一步棋。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正考驗著每一個夾縫中求生的設計師品牌。

服飾天下

最具商業價值的創新生態平臺

设计师品牌被奢侈品集团并购市场持续渗透 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