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信仰與道德風馬牛不相及,去「私慾」才是關鍵!

一段時間以來,國人一度熱衷討論一個問題:當下為什麼存在“信仰真空、道德缺失”的現象,有一些人歸結到教育失責上,有一些人歸結到中國人自古便沒信仰上,也有一些人則認為中國人是最有道德感的……這樣說來,還真是一個“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問題。

信仰與道德是南轅北轍

信仰是什麼?信仰是對未知的一種崇拜。宗教徒皆有信仰,所信仰的上帝基本是一個未知領域,或許可以用心去感知、去觸摸,但總歸是一個永遠都說不清楚的存在。但也正因為永遠說不清楚才愈加崇拜、愈加信仰!

道德是什麼?道德是對現實的一種堅守。道德或許是中國人特有的,儒釋道皆講律己律人,是對人的現實生存環境的一種態度和操守。不需要因為信仰因為教義,而有所顧忌,完完全全是一種自律行為,其實對人的要求更高!

知行合一|信仰與道德風馬牛不相及,去“私慾”才是關鍵!

道德與信仰搞不好就是南轅北轍

有信仰不一定有道德

信仰一般意義上是一個宗教範疇,如果你說對自己認為美好的某種事物進行狂熱追求,也是一種信仰,那便不在本頭條討論範圍。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那些清教徒們每星期禮拜,認命,相信真主,可以說虔誠至極。但結果呢?看看中東、海灣地區,看看那個現在的IS伊斯蘭國,動輒殺人如草芥!!!這樣的信仰,不要也罷!

再看看西方文明史,某種意義也就是一部宗教戰爭史。看看羅馬帝國,時時刻刻為了所謂的信仰而戰爭,十字軍東征,有道德嗎?所謂聖戰,有道德嗎?

說到宗教,同源同根的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為什麼就那麼相排相斥呢?這是一種什麼信仰?是一種毫無道德底線的信仰。

有道德不一定有信仰

中國人沒信仰,這是公論,估計人皆曰然。但中國人有道德,也是公論,估計外國人皆曰然。

中華文化是缺乏信仰的,因為中華文化的基因是“天人合一”。既然天地人三才合一,那麼人對天還需要信仰嗎?甚至,人定勝天還一度甚囂塵上。

但中國人卻是最講道德,最有道德觀念的!這或許就是中華文化最可貴的地方,講仁義,講尊卑,講良心,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歷史上哪次戰爭是披著民族主義的外衣?披著文化征服的外衣?更沒有因為宗教或者信仰什麼的挑起過戰爭!

知行合一|信仰與道德風馬牛不相及,去“私慾”才是關鍵!

所謂信仰或道德之爭,其實關鍵是一個去私慾的問題

無論是信仰抑或道德,歸根結底是一個心在何處擺放的問題。這倆個命題都是意識形態的東西,但卻事實上毫不相關,是兩回事,是兩條路子,搞不好就是南轅北轍。

既然是一個心在何處擺放的問題,那麼終極狀態就莫過於陽明先生“此心光明、夫復何求!”的狀態。陽明心學的基礎要義是“致良知”,然後“知行合一”,再然後“此心不動,隨機而動”。“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把“良知”看做“陽”,那麼對立面的“陰”,應該便是“陰險”“狡詐”“惡毒”……等等。但歸結到一點就是“私慾”。所以,與“致良知”相對應的應該就是“去私慾”。

一個人行走江湖如果是去私慾的,那麼所謂信仰,所謂道德,又何足掛哉?

知行合一|信仰與道德風馬牛不相及,去“私慾”才是關鍵!

比如,俠之大者喬峰;比如俠之愚者郭靖;比如俠之狂者令狐沖,這樣的英雄既不用問出處,更不用問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