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的手工,我該拿什麼溫暖你?

在這個證書化的時代裡,很多時候一張紙就是開啟一扇門的鑰匙,但至於是不是能夠在房間裡待的住,就要各位自己各顯神通或者自求多福了。要是真看證書的話,那那些沒有證書考級的教育項目應該早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擔心孩子會比別人家的孩子差,急於比較,急於證明,報名各種可考級,有證書的教育項目,比如什麼鋼琴、其他、舞蹈等等。

被冷落的手工,我該拿什麼溫暖你?

那那些不用考級、沒有證書的教育項目又該處於何種境地?它們真的是人們眼中學了沒有用的學習嗎?被冷落的手工,我該拿什麼溫暖你?為什麼手工教育就總是成為被家長報班時的棄兒,在角落裡躺著,卻依然要堅強地訴說自己的委屈:

第一,手工活動是我們探索求知的一個途徑,是促進大腦發育的活動,動手做得越多,我們能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第二,手工能夠為孩子帶來精細動作能力的鍛鍊,也就是思維意識和肌肉運動的統一協調。從粗略的手工到精細的手工的進步過程,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通過做手工能夠讓孩子更精準的控制自己的動作。

第三,不只是生理層面的作用,手工活動對人的綜合能力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手工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孩子會在手工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越來越精準的抓住事物的特徵。孩子從模仿到創作的手工活動,正是創造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觀察現實事物與創造想象事物的過程中,豐富了孩子頭腦中的聯結,創意正是由此產生的。

第四,手工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正確引導孩子動手動腦解決手工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孩子體驗付出後取得的成功,感知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同時孩子在活動中更加清楚自己與自然界的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不也正是教育的一個目標麼?

被冷落的手工,我該拿什麼溫暖你?

做手工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樂觀積極,生活充滿樂趣。手工活動會自然的帶來豐富的故事環境創設,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排解各種不良情緒,每次手工活動相當於一次小規模的實現理想的歷程,過程中充滿各種因素,讓孩子體驗了豐富的場景,帶來更樂觀的生活態度。

手工活動能夠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提高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無論是獨自做手工,還是親子手工,或是小朋友們的集體手工,其中都不會缺少角色的交流,在過程中孩子會自然設想角色的關係,豐富人際交往經歷。手工小禮物的互贈,更直接的增加了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繫。

看到積累的效果。孩子任何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任何習慣的養成前期都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過程,才能夠有較大的業績,也就是產生一個‘質’的飛躍,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看到自己付出以後積累的成果,才願意繼續付出辛勞。平時摺紙不覺得,大半年、一年多下來,紙盒子裡已有好幾十樣作品了。姑姑一來,拿出紙盒子給姑姑說:“這是我折的大炮,這是我折的軍艦,這是我折的花籃……。”姑姑給以表揚,“媽媽,給我一張紙,我還要折呢。”孩子有了興趣。

把舊掛曆、舊畫冊、廣告彩頁上的一些圖形剪下來,另取一張白紙,畫出邊框,把剪下來的圖形根據孩子的想法,粘貼在白紙的不同位置,形成一幅‘圖畫’。也可以買幾張彩色紙,先描出輪廓,教給孩子減下來,粘貼在一張淺色紙上,形成一幅‘圖畫’,讓孩子起一個相應的名稱寫在上面。這種手工製作可以廢物利用,可以讓孩子使用剪刀和練習動手,可以豐富想象力粘貼成有含意的圖形,可以培養孩子坐下來認真做事情的習慣,把做好的作品寫上日期保存起來,可以以後觀賞,享受成功後的喜悅,培養學習的樂趣。

被冷落的手工,我該拿什麼溫暖你?

我們國家現在已經越來越重視這種教育,比方說陶藝,陶藝教育就已經成為了現在很多學校的必修課程,不得佔用,不得荒廢。很多陶藝手工店也漸漸開得越來越多,很多家長也不再是唯證書是好。百變泥匠環境恬靜,適合孩子的手工教育,適合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交流。值得廣大家長朋友們選擇。

被冷落的手工,你終究會逆襲,是金子總會發光,而你帶給人類的就是金子光芒所散發出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