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軼話》(二十):田際雲廢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

今日推送之《(二十):田際雲義舉廢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創「五子」》錄自《梨園軼話》第二冊,作者唐友詩。此書為1938年出版,共兩冊,為研究民國時期梨園軼聞之珍貴史料,我們將分期連載推送。

劇韻淺說

秋江 

 友人唐友詩君創辦梨園軼話,頗負勝譽,第二期屬餘代作音韻一門,餘對於韻學素乏研究,不過記問之學,甚望海內方家有以教正,今略舉數字以作參考,所談各字均適用於老生,須念中州韻,用湖北音發之,譚派中以此為標準。

《梨園軼話》(二十):田際雲廢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

譚鑫培便裝照

 「老」念撈,即場上所念老爺,老夫等是也。

 「只」譚派此字念自,餘叔巖探母中之只殺得,念自殺得。

 「殺」此字念儍,為入聲,不得拖長。 

 「下」下字為上聲,須往上滑音。 

 「知」此字須上口,念尖字音。 

 「箭」此去聲字,念尖字,其他去聲,不在此限, 

 「劍」此劍字寶劍之劍,念法同見字,不上口。 

 「血」此字常人均念雪,或寫,非本音,須念雪字,用舌舐上膛音即出。 

 「為」念謂去聲,不念尖字。 

 「未」此字有人不注意,念謂乃大錯,須念尖字上口方對。 

楊小樓故後

武生中以孫毓堃有希望

如專心用工必成正果 

 孫毓堃,原名小振庭,為孫棣棠之子,曾從範福泰學戲,俞振庭成立斌慶社時,因孫系俞之外甥,乃加入該社,俞見其聰敏玲琍,將己身所會之戲,大多數授孫,該社在東安市場出演吉祥時,孫竟成臺柱,演「豔陽樓」「金錢豹」等戲極似乃舅,彼時聽眾多不詳其身世,以小振庭之名,且扮像嗓音又極像俞振庭,於是相傳小振庭為俞振庭之子,斌慶社散後,孫自己搭班演唱,遂易名為孫毓堃,斯時據各界評論,武生中除楊小樓之外,以孫最有希望,詎後來染有嗜好,武工大減,現小樓已故,武生繼起無人,孫如拋去嗜好,專心用工,大有希望也。 

茹富蘭能演「五聖刀」

系家傳之絕技 

 茹富蘭為茹萊卿(梅蘭芳琴師)之孫,錫九之子,富惠之兄也,字子峰,十二歲時入富連成科班先學武生,後改小生,十四歲登臺,彼時科班正值程連喜大紅,其名不彰,程去富蘭始露頭角,因扮相儒雅,唱用本嗓極為別緻,出科後,喜練武工,並能舞家傳之「五聖刀」,五聖刀者系劇中所舞之單刀,經五名師傳授,故名五聖,富蘭為傳此家學,練習不輟,因武工已有把握,乃改唱武生,專學楊小樓,現亦成為武生中後起之秀也。

提倡伶界資格

為田際雲之義舉

梨園人無不贊成 

 田際雲乳名虎,別號想九霄,直隸高陽人,父名玉陞,在定興縣經營雜貨商業,小有資本,際雲生而美如天人,性聰慧,幼即嗜劇成癖,不喜繼承父業,涿縣白塔村鄉紳趙某,與玉陞為盟兄弟,趙經營雙順科班時,見際雲之美,勸令加入該班,學花衫,果在一班中,成績冠儕輩,時際雲十二歲,未幾遭東太后之喪,雙順班解散,趙偕際雲入都,每日在糧食店梨園會館清唱,次則演於熱河天津上海等地,聲名鵲起。

《梨園軼話》(二十):田際雲廢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

田際雲之《盜花瓶》

 光緒二十七年時際雲名已大振,在京重建天樂園,起小吉祥班,羅小寶陳葵香等隸之,光緒末年,鴉片禁止之運動起,際雲與票友喬藎臣等發起戒菸會,演劇得有二萬金,因此而得戒菸者,及於數千,際雲之功,烏可嘆哉,光緒卅一年間,杭州駐防旗人惠興女士,以建立學校故,上書於瑞澂將軍,求為捐款補助,瑞不為贊助,惠女士憤而仰毒殉事,際雲聞之,有動於心,乃在京編演此事新劇,自扮惠女,大受觀眾歡迎,當日所收戲價共為三千餘元,經日昇銀號轉送杭州女士學校,該校賴以維持不廢,其急公好義也,有如此者。 

 又彼以張二奎創設之私寓制度,為伶界奇恥,於宣統三年間,擬上書廢止之,而書未上,被私寓有力者阻撓,並賄之某御史,誣際雲暗通某黨,編演新劇,辱罵官僚,官方未能詳查,遂將際雲下獄百日,民國成立,彼以貫澈初衷故,請求禁止私寓,終至成功,後又廢止女伶兼營娼業,亦得許可,梨園界以際雲提高伶界資格恢復天賦人權,無不贊成其義舉雲。 

梅巧玲、田桂鳳為劇界之燕瘦環肥

當年稱為二絕 

 梅巧玲名芳,字慧仙,系蘭芳之祖父也,一名雪芬,為過去最著名之昆旦,貌豐而美,唱做念無一不佳,有胖巧玲之綽號,所謂環肥一流,演「雁門關」之蕭太后,「盤絲洞」之蜘蛛精,「閨房樂」之管夫人等,稱為一絕,光緒初年歿於家中,遺有子二,長大鎖(即雨田),次二鎖,即蘭芳之父也。 

 田桂鳳字桐秋,北京人以花旦論為古今第一人,自向治至光緒初年,其大名鼎鼎,實在汪桂芬譚鑫培之上,以花旦為劇壇之盟主者,桂鳳為之首開紀錄,而花旦一門,自梅巧玲楊桂雲以下,鹹以豐豔稱,然彼則以清麗勝,近於燕瘦一流,按梅田二人以燕瘦環肥,映映相應,實為劇界二絕也。 

楊小樓演戲有身分

八蜡廟可為考證 

 楊小樓演戲之絕,已在第一集內述出,據接近楊氏者談,除此之外尚有補充者,緣小樓之藝,雖得俞菊笙之秘,其成功皆在兩「英雄」之助也,英雄者為楊之配角,當年英雄中有「楊公」「大將」者,武工純熟,曾與老角配演,後與小樓同臺,凡小樓不對處,必為之指導,故小樓之成名,從旁贊助者甚多也,雖然如此,而小樓亦能自修,事事謹愼留心,他人所不及者,此也,聞小樓某日演八蜡廟飾費德功,由俞華亭飾賀仁杰,華亭為俞菊笙之幼子,與小樓為師兄弟,按戲中原詞,賀仁杰與費德功起打時,費對賀雲:「怎麼殺起你爸爸來啦」 ,賀亦還言罵之,此為戲中固有之詞句,楊演至此,以華亭為本人之師弟,雖演戲不分大小,亦不能不留心,是日楊對華亭雲:「你怎麼殺起師哥來拉」,聽眾無不讚小樓演戲有身份。

韓世昌不能唱二簧

真是奇怪之事

《梨園軼話》(二十):田際雲廢相公堂,言菊朋吹毛求疵

韓世昌之《思凡》 

 昆弋名旦韓世昌字君青,十六歲時學藝,僅在直隸鄉村一帶演唱,並未出名,民國六年間,北京崑曲復活,昆弋班始有立足之地,然彼時觀劇家多重色不重藝,致郝振基、陶顯庭、侯益隆、陳榮會等,雖為名門角色,均無所大發展,彼時大享名者,只有韓世昌耳,韓即大紅,次有人勸之,擬令其學二簧以達上乘,乃拜老伶工陳德霖學青衣,據聞韓在昆弋班中實為傑出人才,但學二簧非常困難,一出彩樓配學習數月竟無成效,後在某處排演仍然錯處不少,最大毛病系愛忘詞,如唱旦角之正板,非一句一問而不能接唱,真乃奇怪也。 

言格別有「五子」

為最近之創造 

 言菊朋世家子也,曾供職於財政部,幼即好劇,及長嗜劇成癖,「譚鑫培」每演劇,言則風雨無阻,必往聽之,譚故後,復請益於陳彥衡,後遂由票友下海,進入梨園,在錢金福家中用工甚久,據內行人云,言先前演戲極近於譚,亦頗可聽,邇來因嗓音失潤,加之過於吹毛求疵,故有言格別之稱,最近又有「高網子」「短鬍子」「矮靴子」「洗鼻子」「裝瘋子」五子之創造,其演劇之精細,於此可見也。

(《梨園軼話》第二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