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的加特林机枪

<img class="lazy" src="//p2.ttnews.xyz/loading.gif"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d78305d0d445e02a55c7129e9605f3d_b.gif"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320" style="height:320px"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ed78305d0d445e02a55c7129e9605f3d_b.jpg" class=" " width="687" src="//p2.ttnews.xyz/loading.gif"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d78305d0d445e02a55c7129e9605f3d_r.jpg">

“救死扶伤”的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的机枪采用的是多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个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能。一个熟悉的射手每分钟可以发射大约400发子弹。要知道,那个年代的步枪还是处于单发装填的姿态,400发的射速可是相当于整整一个连级别的优秀步枪手啊!这不是大大减少了人力提高了军队的效率吗。按照这种逻辑下去,步兵火力得到了弥补,有了这样一款能够可以连续发射枪弹的高射速武器,部队的伤亡不就可以减少下去了吗。当然,这也只是加特林先生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救死扶伤”的加特林机枪

恰恰极其讽刺的是,加特林机枪的身上沾满了殖民地起义者和反抗势力们的鲜血。它也成为了那个年代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一个象征。从19世纪的70年代到90年代,这款机枪可以说随着殖民者们的脚步出现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1877年的俄土战争,1879年的祖鲁战争,1882年的祖鲁战争,凡此种种都表明了它并不是作为一款“救死扶伤”的武器在战场上使用。随着历史浪潮的滚滚向前,后来居上的马克沁机枪成为了又一个时代主宰,加特林机枪作为一种手摇转动的武器也逐渐落后于世界武器潮流之中,在经过了30年的不断改进后,加特林将他的发明出售给了著名的科尔特枪械公司


“救死扶伤”的加特林机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