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壽延年的組方原則,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值得一看!

益壽延年方劑大多是針對年老體弱者而設,因而,補益之法往往成為其組方的主要方法。綜觀歷代醫籍所載益壽延年之方,多以補脾補腎為主。系根據老年人脾、腎易虛之特點而設。然而,方劑的組成是以辨證為依據,藥物間的配伍有君、臣、佐、使之分,要求有機配合,互相協調,共同達到預期的目的。

益壽延年的組方原則,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值得一看!

因而,在方劑組成上是有一定法度的。往往是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動靜結合,相輔相成的。茲將其原則歸結,簡述如下。

1、動靜結合乃是延年益壽補益方劑的重要組方原則之一。

大凡益壽延年方劑,多有補益之功效,對於年老、體弱之人多有補益。但補益之品,多壅滯凝重,守而不走,如補脾用甘,但甘味過濃,則易壅氣,即所謂“甘能令人中滿”;養血宜用陰柔之味,然陰柔者易粘膩凝重,如熟地、大棗之類。此即所謂藥之靜者,而補益之意要在補其所需,藥至虛處方可得補,故藥入機體,需藉氣血之循行方可佈散,要有引經之藥方可補有所專。

益壽延年的組方原則,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值得一看!

大棗

血宜流則通,氣宜理則散,故行氣、活血之味,乃藥之動者。動靜結合,亦補亦理,亦養亦行,相得益彰,方可發揮補益之功效,達到補而不滯,補而無弊,補得其所。所以動靜結合乃是延年益壽補益方劑的重要組方原則之一。觀於四君子湯中之用茯苓,四物湯之用川芎,歸脾湯之用木香。皆屬動靜結合之配伍。

益壽延年的組方原則,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值得一看!

2、補瀉結合既是益壽延年的藥物應用原則,也是方劑組方的配伍原則之一。

藥物養生是以抗衰防老,益壽延年為目的,無論在用藥上是補、是瀉,都是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平衡,使之歸於陰平陽秘的狀態,故在實際應用中應視機體情況而定。對於老年人而言,有其臟腑氣血衰弱之虛的一面,也有火、氣、痰、食及感受外邪實的一面。宜根據具體情況,虛者補虛,實者瀉實,補與瀉應結合而用。

益壽延年的組方原則,有補有瀉,有塞有通,值得一看!

視其虛、實的輕重而有所側重,採用補瀉結合的方法。補中有瀉,以防止補之太過,補之有偏;瀉中有補,以防止瀉之太猛,瀉之有傷。這樣,才能保證補而不偏,瀉而不傷,以達到養生益壽的目的。觀於六味地黃丸中,以熟地、山藥、山萸肉之補,合茯苓、丹皮、澤瀉之瀉,以共奏補益肝腎之功,則組方以補瀉結合為原則的道理即十分具體而明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