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考題火了!


這兩天,一道三年級數學題在朋友圈火了一把。

因為很難?

NO!

來做做看:

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考題火了!

有木有誰毫不猶豫選了D?

請到教室外面壁~~

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考題火了!

正確答案是A。

理由?原價進貨原價出售,老闆你這生意做得不虧嗎~~

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考題火了!

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考題火了!

生活中的數學——三年級考題火了!

好題目的標準就應該是“不偏不難做不對”!

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絕大多數都是偽應用題。

比如:

一邊裝水一邊放水的瘋狂泳池管理員,

一直均速直線運動相向而行的兄弟倆,

種樹種成強迫症的園丁……

現實生活中,你不可能找到相應的投射物。

 但這道題不一樣。它並不是3600除以9,它還有一個生活中非常簡單的道理:

做生意,總要盈利——但大多數三年級的孩子並不懂。

不少小學生也在這道選題上掉入“陷阱”。對此,家長則觀點不一。

贊同

有家長認為,在考察學生數學應試的同時,這道“畫風不一樣”的題目很好地結合了實際,教會了孩子“盈利”的概念,這種嘗試應該鼓勵。

吐槽

不過,也有家長吐槽,現實生活中一把成本價百元的小提琴,市場價至少在上千甚至上萬,在實際生活中,這道考題還不夠“應用”。

反對

此外,也有家長擔心,這樣的考題不經意間將消費風氣引入了校園,是否會有不好的影響,有待商榷。

分享這道考題的家長顯然認為這樣的應用題才符合教育邏輯,並且將其提高到了商業價值的討論上。對此,網友們的留言各有千秋:

——出題的人肯定不是開琴行的,也不瞭解琴行,進貨價400,零售價得千把塊,所以題出錯了!

——看到還有人開玩笑說,選A盈利,選D進入B輪!

——這其實考的是語文題,售價並沒有說明是上一家(批發)的售價還是樂器商店(零售)的售價,所以,其實也無所謂對錯,因為語意歧義。

——合理合法的盈利,是對自己勞動價值最起碼的尊重!

——才加98?出題老師真是不瞭解市場行情!

——題目本身無罪,有罪的是日常的學校教育。平時數學課從不給孩子們灌輸盈利的概念,到考試了突然來這麼一題,這不是坑娃是什麼。

——選項B和C不應該是這樣湊數的,應分別為598元/把,698元/把,既然考財商就好好考。想必選698的即便扣了分,家長也會心花怒放的!

——不認同!教育是要有過程的,數學考試考經濟學,還扯什麼是真應用題。到哪個階段學哪個,一勺匯地學,都是一知半解,學不精的。

——憑什麼合理售價就要高於成本?合理售價取決於其他人的成本,而不是自己的成本。

——讓單純的孩子做這種題,是泯滅人性的善,這個社會已經夠功利了,從小就這麼引導孩子真的好嗎?難怪中國搞科研的少,滿世界都在談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