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是連通著中國和朝鮮的橋樑,橫跨中朝界河鴨綠江。鴨綠江大橋分為兩座,相距不過百米。距離雖短,但他們之間卻有不一樣的故事。

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



第一座橋為1909年,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強行在鴨綠江上修建了這座大橋,始為鐵路橋。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圓形橋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每次旋轉須20分鐘。抗美援朝期間,兩座鴨綠江大橋成為中國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美軍為切斷中方供給線,多次對大橋狂轟濫炸。1950年11月8日美國炸斷此橋,中方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被稱為“鴨綠江斷橋”。這座橋問世近100年來,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奮起抗爭,從歷經挫折到不斷勝利,從當家作主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的艱難歷程。站在斷橋之上,不僅可以回顧歷史,增強愛國熱情,更可以飽覽丹東市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

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



站在斷橋之上,看著橋兩邊的中國國旗,看著橋被炸斷的痕跡,看著橋下翻滾的江水,愛國之情不禁會湧上心頭。鴨綠江斷橋是1993年修復開發的戰爭遺蹟型旅遊景點,命名為“鴨綠江斷橋”,橋身漆為淺藍色,意不忘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祈盼和維護世界和平。橋頭上方曲弦式鋼樑正中懸掛的紫銅巨扁上的“鴨綠江斷橋”五個金色大字。斷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至今遺留宛然,成為抗美援朝的見證。

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




1943年4月當時對中國東北和朝鮮實行殖民統治的日本人在此橋上游不足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鴨綠江大橋至今還在使用中,是聯繫中朝兩國的紐帶。大橋上行鐵路,下行公路。當時公路橋面鋪設木板,1977年換鋪水泥板後就再沒有修過。多年沒有大修過的鴨綠江大橋鋼樑已鏽蝕斑斑,路面破損多達三百餘處,有的橋面板移位、斷裂,致使大橋承重能力減弱。後經過修整,於2014年10月完工。大橋橋面的承重能力將由原來的十噸提升至二十噸。在大橋維修的時候,週一至週三只允許旅遊和貿易車輛往來,而週四至週日封閉公路路段,鐵路運輸正常不變。隨著大橋的竣工和朝鮮旅遊的恢復,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丹東市政府和丹東邊檢站報請公安部批准,允許遊客步行上橋進入朝鮮境內。公安部批覆:允許徒步過橋旅遊,但必須保證遊客人身安全和大橋安全。(沒有通行證禁止上此橋)

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