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被辦卡」是怎麼回事?

互聯網時代個人隱私變得越來越難保護,被冒名辦信用卡的案件屢見不鮮,甚至讓人防不勝防。那麼,信用卡“被辦卡”是怎麼回事呢?

信用卡“被辦卡”是怎麼回事?

1、女子遭冒名辦多張信用卡成"老賴" 起訴銀行獲賠:

2012年,紀某的生意夥伴利用其身份證,先後在5家銀行辦理信用卡,並用之透支消費。在逾期未還後,5家銀行均向紀某進行催款。因為信用卡逾期,紀某一度被列為“老賴名單”。

在調取個人信息報告後,紀某發現,當初的申請材料為虛假信息,此後,其以名譽侵權為由,將涉事銀行之一的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告上法庭。近日,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招行業務人員未盡核查義務,存在過錯,應恢復紀某個人信用記錄,並賠償精神損失。

2、申請貸款才發現不良徵信記錄,原來被銀行員工冒名辦了信用卡:

林某曾在銀行辦理了銀行卡,後被銀行員工冒名又辦了一張信用卡,但沒有給林某,而是自己使用,並導致逾期沒有還款,林某被打入徵信黑名單,使得林某現在買車辦按揭時遭拒,林某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遂告銀行名譽侵權。近日,豐都縣法院認定銀行構成侵權,判決銀行註銷信用卡,並賠償1萬元。

3、撿拾他人信用卡,冒名盜刷被起訴:

2018年4月8日,劉某某準備上街去超市買菜。因劉某某健忘,丈夫便用小紙條寫上信用卡密碼貼在卡上,讓其帶上買菜。劉某某在逛超市返家的途中,一時大意,將信用卡遺失在路邊垃圾桶旁。邱某某在接小孩的途中,路過興隆鎮地稅所旁邊的垃圾桶時撿到這張信用卡。邱某撿起卡後發現背面附有密碼,一時起了貪慾,送小孩回家後,立即到附近的農業銀行ATM取款機上取走6000元現金。

2018年4月9日,劉某某發現自己的銀行卡遺失,並打電話詢問銀行人員發現卡里被取走了6000元,立即向當地公安局報案。

信用卡“被辦卡”是怎麼回事?

看完上面3則新聞案例,我們不得不吐槽:儘管銀監會再三要求銀行批卡必須符合“三親原則”,即親見申請人本人,親核申請人身份證原件,親見申請人本人簽字,但是依然有銀行違規髮卡,導致大量非本人申請的信用卡流出。然而最後的結果是,瘋狂髮卡的銀行不但未能發揮糾偏機制,反倒是置當事人於困境之中,為維護自身權益而訴諸於法律程序。

信用卡“被辦卡”是怎麼回事?

下面小編總結了一下被冒名開信用卡的套路:

1、不少非法機構為了獲取大家的身份信息,忽悠大家說可以代辦大額信用卡,有很多因徵信問題等無法通過正常渠道辦理信用卡或對可辦信用卡額度不滿意的人,就會上當,輕易相信了這些非法機構,將自己的重要信息洩露出去,導致被冒名開信用卡。

2、銀行員工為達到考核目標洩露用戶信息,如:A銀行的辦卡員拿到消費者在A銀行辦理信用卡的身份信息後,交給B銀行辦卡員,B銀行辦卡員就可以用這些信息再給消費者辦一張B銀行信用卡,這就使得不少消費者申請了一家銀行信用卡,結果卻發現自己名下出現了多家銀行信用卡。

3、銀行辦卡員為了獲得更高收益,將該用戶的辦卡信息賣出去,被不法分子獲得這些信息後,冒名開信用卡。或銀行辦卡員以客戶名義開信用卡,佔為己有。

4、親朋好友知道自己的個人信息後,急需資金週轉而冒名開信用卡等。

信用卡、儲蓄卡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功能。根據《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第36條規定,信用卡僅限於合法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或轉借信用卡及其賬戶,冒名辦理或者出售信用卡更不被法律所允許。《刑法》第177條第2款明確規定,冒名辦理、收購倒賣多張銀行卡屬於犯罪行為。

信用卡“被辦卡”是怎麼回事?

個人如何預防被冒名開信用卡?

1、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現在有不少網站或是商家搞活動,會要顧客留下一些相關的資料。除非是正規的、可信度非常高的網站或商家,否則最好不要留下自己的私人信息。

2、不要輕信代辦信用卡的人,很多被冒名辦理信用卡的人就是輕信了同事、同學、親戚和朋友的推介,而中招了。

3、多關注銀行信息動態。定期查詢自己的徵信記錄與銀行信息,開通銀行卡、信用卡短信提示功能,一有異常情況立即就可以知曉,也可以快速反映給銀行及公安部門。

4、提高自我防範意識,保管好自己的信用卡,並且設置複雜的密碼。

在此告誡廣大金融消費者,一定要保護好個人信息以防洩露,尤其是作為人們最重要的、最隱私的個人信息的身份證等證件,千萬不能出借、託交給他人。同時,銀行內部要加強風險控制,規範管理,嚴格信用卡申領的審查、審批,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