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爲他們買單?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繼[小偷家族]創日本真人電影國內票房新紀錄後,又有兩部非動畫日影將登陸中國院線。

一部是去年年底在日本上映的漫改真人電影——[鎌倉物語],本土收穫不錯的口碑後,在中國定檔9月中旬上映。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鎌倉物語]定檔海報

另一部由日本人氣小說《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改編的純愛類電影[念念手紀],與[鎌倉物語]定檔國內同一天,原作曾被日媒評為2016年最感人小說。

憑藉一個好的故事,[念念手紀]在日本上映時便口碑票房雙豐收,不僅本土收穫35億日元票房,導演月川翔也因此榮獲日本電影學院獎提名。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念念手記]香港定檔海報,用了原作那個十分“恐怖"的名字

該片瞄準了國內9月中旬市場,看到[小偷家族]在中國拓展的可能性,[念念手紀]此行勢必有所企圖。

近年來,日本電影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觀眾視野,也給國內電影院帶來了不一樣的味道。

2015年可以看作日影的一個開始,經典漫改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以5.3億元票房,重塑人們對日影市場的印象。

次年,日本電影開始在國內數量激增,全年上映總數達到11部,除[寄生獸]與[墊底辣妹],其他9部均為動畫電影。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你的名字。]在豆瓣被選入TOP250,評價人數已超過了50萬

其中,由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表現最為搶眼,在中國成為了一部現象級動畫電影。

可以說日本影視作品都具有一項優勢——能夠映射當下年輕人的內心一角。

這種內心映射反而不帶有文化隔閡,國內年輕觀眾同樣能引發共鳴,搭配動畫電影優美的畫面,頗具吸引力。

在創下5.76億票房的驚人試水效果後,日本動畫電影開始更自信的選擇嘗試中國市場。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肆式青春]畫面上像極了[你的名字。],實際上則是中國內容、日本製造

在去年裡,國內青年人熟悉的“名偵探柯南”系列、“哆啦A夢”系列、“銀魂”等紛紛推出大電影並登陸中國。

然而僅僅有一部漫改真人電影[銀魂],在國內有超過八千萬的優秀斬獲。其他動畫電影的數量雖然不少,但整體票房情況卻有所下滑。

純粹的真人電影在去年更是票房慘淡,曾在日本本土表現優異的[與君相戀100次]、[深夜食堂2]等影片,在國內市場票房均僅在一千萬出頭。

這種驟增驟降式的市場走勢,整體來看,其實並不取決於影片本身的質量。

更有可能的一種原因是,日本電影在華的“增”來源於人們的新鮮感,“降”則囿於人們的認知度。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國內人們熟悉的動漫作品,如今也紛紛登上大銀幕

經典動漫固然存在著其IP傳播的優勢,觀眾從情懷與動漫電影化的新鮮感角度,有充分的理由走進電影院。

但去年日本的漫改以及動漫電影則大批洶湧而來,反而從某種程度上破壞了國內觀眾的新鮮感。

真人電影方面,則顯得更加沒有優勢,沒有IP,沒有大流量明星,僅僅依靠故事與口碑傳播帶動票房,無疑是一件困難事。

目前,僅有剛剛刷新真人日影票房紀錄的[小偷家族],算得上近年唯一以口碑為主帶動票房的佳作。

日本電影來到中國,誰會為他們買單?

[小偷家族]海報上醒目的金棕櫚標誌

憑藉戛納獲獎、上影節內地首映、內地定檔的長線口碑發酵等一系列動作,[小偷家族]最終在華票房超過9千萬。

文藝青年成為了票房的主要來源,如果藉此勢頭,[念念手紀]依舊主打文藝路線,依舊有可能實現票房突破。

整體來看,日本電影獨特的口味正在嘗試植根在國內院線,擅長將家庭、日常小事等題材融進一個感人的故事,也帶給日影一個明顯的辨識度。

日本電影的一舉一動,其實國內市場也都在觀察著。

業內同樣希望以某種角度去衝擊日本市場,中日電影的聯繫也勢必會越來越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