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親王奕劻資質平庸,爲何當上了領班軍機大臣?

wlaiwangling


奕劻(1838-1917),其祖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慶親王永璘。永磷死後,兒子綿愍除一級襲位,為慶郡王。

綿愍無子,死後由過繼來的奕彩承繼貝勒爵位。但奕彩居喪期間納妾,爵位被革,人退回本支。

老慶親王永璘的其他兒子為了爭奪貝勒爵位,諸般宮鬥,道光惱了,將爵位降了六級,越過貝勒、貝子及四類公爵,一溜兒降到三等的鎮國將軍,著永璘第五子綿悌承襲。

綿悌死後無子,傳到了其六弟綿性的兒子奕劻,人過繼,爵位遞減為輔國將軍。時為1850年。這是奕劻的起點,第一桶政治黃金。

奕劻這個輔國將軍有多高呢?

清代的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高級爵位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中級爵位是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低級是: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分別相當於一至四品的武官。

奕劻一個輔國將軍,皇家宗室裡,區區二品武官也。下面,就看他自己的了。

1851年,奕劻被封為貝子;1860年,奕劻被封貝勒;1872年,奕劻被授為御前大臣並賞加郡王銜;1884年,奕劻出任總理衙門大臣,正式晉封為郡王;1894年,奕劻獲封親王;1903年,奕劻進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併兼管財政、練兵等事務。1908年,奕劻獲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

奕劻爆了大清官場最大的冷門!

升一級有可能是運氣,連升三級就應該是靠能力,那連升十級呢?

這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可以做到的麼?

如果資質平庸,他怎能在奕訢之後,主持大清外交近30年呢?

奕劻其實是絕頂聰明的,並且應該還借鑑了奕訢的經驗教訓。他深諳為臣之道,懂得低調與隱忍,表面上看,他是一個無能力、無理想、無眼光,只對金錢、美人、美酒感興趣的的熊人,其實他一直在低調地展示著自己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他是李鴻章、袁世凱等漢族能臣的政治盟友與鐵桿靠山,他高調貪腐,真實的用意或許和歷史上的諸多前輩一樣,是在以自汙的方式來獲得政治上的安全感。因為恭親王的三起三落,和一路從牛市走向熊市的越走越衰,對他是一個很好的前車之鑑,想“真牛”就必須“裝熊”。

下面以奕劻在義和團運動期間的活動,我們來看看他的資質如何。

1900年初,面對直隸、山東一帶迅猛發展的義和拳會,他多次領銜會奏,請嚴行查禁,建議採取有力措施,保護教堂,訪拿“匪徒”。

到了6月份,當慈禧已經打定了招撫義和團的主意時,奕劻知道和慈禧直接衝突是自己找死,也知道慈禧這樣做是給國家找死,他只好採取了迂迴的辦法,把俄國公使警告中國偏庇義和團將會帶來嚴重後果的函件,以奏摺附件的形式呈給慈禧,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慈禧當然明白奕劻的心思,馬上以載漪取代奕劻任總理衙門大臣。此後,奕劻只得暫時把自己的主張收斂起來,在慈禧召集的四次御前會議上,他都保持了沉默。

“剿團和洋”是他的一貫主張,可面對載漪等人的張狂,作為義和團要殺的“一龍二虎”之一,他明白自己的處境,深知慈禧的固執,知道一味蠻幹於事無補,所以他沒有像袁昶、許景澄那樣與慈禧發生正面衝突,而是在私下儘量做一些牽制頑固派的事,比如向公使們介紹中國計劃採取的保護措施、要求各國外交人員到天津“暫避”等。

8月份,當八國聯軍直逼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及大阿哥溥儁等倉皇出逃之後,誰能收拾這個爛攤子?總稅務司赫德建議由奕劻和各國交涉議和,李鴻章也奏稱“慶親王、榮祿尤為各國所重,如已隨扈西行,應請飭令星夜回京。”

在那樣一種情勢下與列強談判,是隨便一個資質平庸的人能勝任了的嗎?赫德、李鴻章之所以看好奕劻,是因其“謹慎和平,為各國所欽佩”。

1902年9月7日,奕劻、李鴻章等人經過艱難談判,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

我們可以說奕劻不夠擔當,不敢勇往直前,但要說他資質平庸,那是你不懂政治。奕劻當時要是夠擔當,直接叫板慈禧,可能就是與被殺五大臣同樣的下場。包括榮祿,當時也想諫阻太后來著,但是太后說,你叨逼來叨逼去,就那幾句話,你要沒啥新說法,可以閉嘴了哈。榮祿一聽,趕緊退群了(背後跟李鴻章等人嘀咕,中央的號令你們可以不聽哈)。榮祿都閉嘴了,你讓奕劻說啥?

奕劻應該是另一種身段,另一種風格的奕訢。到底哪種好,你覺得呢?放你你會做訢,還是做劻?


端木賜香



慶親王奕劻在慈禧當政的晚清權傾朝野,甚至獲封親王世襲罔替,絕對是個異數。

有清一代,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一共只有12個。其中開國功臣8個,那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留下的。雍正時期封了怡親王胤祥,同治初年封了恭親王奕訢,光緒年間封了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

晚清時逢大亂,又加國祚不彰,封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世襲罔替無人說閒話。他倆是道光皇帝的親兒子,咸豐皇帝的親弟弟,一個立了大功,一個兒子成了皇帝,給個鐵帽子王一點也不過分。

但慶親王奕劻就不同了。論身份,他是乾隆皇帝第17子永璘的孫子,雖也是親貴,但到了晚清已屬遠支了。

奕劻早年家境不好,父親曾犯過事,襲爵得封輔國將軍。由於是遠支旁親,日子過得相當拮据。


奕劻家的祖宅原是和珅的府邸。當年和珅被抄家,宅子被嘉慶皇帝一分為二,一半賜給了十公主,另一半賜給了永璘。

賜給十公主是想給妹妹留點家產,畢竟她是和珅的兒媳婦。賜給永璘是幫他完個心願。永璘是個不爭的人,當初嘉慶皇帝在潛邸時有人攛掇永璘爭皇位,永璘說我不爭,將來誰當了皇帝,把和珅的宅子賜給我就行。

到咸豐元年,朝廷將奕劻的祖宅收回,改賜給恭親王奕訢。這是因為恭親王是道光皇帝親封的,身份格外尊貴。

奕劻沒了住處,就搬家到了方家園,正巧與慈禧的孃家為鄰。這就到了奕劻人生的轉折點。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但主要是留給奕匡這樣有準備的聰明人的。

慈禧孃家有一個妹妹,三個弟弟。慈禧是長女,妹妹次之,三個弟弟依次排後。大弟弟照祥,二弟弟桂祥,三弟弟佛佑。慈禧的孃家很窮。奕劻搬來時,慈禧還沒有進宮,父親剛死,妹妹和弟弟們年幼,家裡的生活就是十四五歲的慈禧在幫助母親操持,其艱難可想而知。

奕劻是個厚道的人,也很有眼光。慈禧孃家雖窮,但有慈禧倆姐妹。旗人家的女孩是不能小瞧的,她們的父親又當過四品道員,日後說不定會發達,這個時候燒個冷灶也不壞。雖然奕劻當時並不富裕,但由於身上有差事,總比慈禧孃家強,所以隔三差五經常接濟慈禧的孃家。

慈禧的孃家慢慢變好了。咸豐2年,慈禧進宮,成為咸豐皇帝的妃子。不久生下皇子載淳。咸豐6年,妹妹婉貞被指婚給醇親王奕譞,姐妹倆飛上枝頭變鳳凰。咸豐10年辛酉政變,慈禧更成了垂簾的太后。


當然,奕劻也不是無能之輩,他的發跡也不是全靠慈禧。像奕匡這樣的遠支親貴,要上進就得巴結,平時得讓皇帝和太后看得見你,這個就叫“簡在帝心”。奕匡這方面功夫做得很足。咸豐2年,皇帝立後恩澤親貴,奕劻被封貝子。咸豐10年,以皇帝30歲萬壽又被封貝勒。

辛酉政變以後,慈禧垂簾。奕劻以前在方家園的投資進入收穫期。

慈禧的弟弟中,照祥按慣例受封三等承恩公,但照祥短命,只兩年即病死,承恩公由二弟桂祥襲封。桂祥在滿清八旗子弟中是個有名的廢物,除了當差不斷鬧笑話之外,還一個大字不識,是個文盲。

但文盲也要動筆墨。他是慈禧的弟弟,家事就是國事,要定期向慈禧報告。於是,就由奕劻代筆。奕劻家學不錯,寫得一筆好字,加上刻意結納,很快桂公爺就須臾不可離了。

到慈禧母親和桂祥夫人進宮省親,少不了要給奕劻說好話。慈禧沒入宮時就受過奕劻的好處,雖然杯水車薪,但貧寒之交最讓人難忘,於是,奕劻時來運轉了。


從同治元年開始,奕劻的差事不斷。同治11年,同治皇帝大婚,奕劻加郡王銜,升任御前大臣,進入朝廷大員的行列。

這個時候的奕劻,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生活拮据的輔國將軍了。他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一輩子緊跟慈禧,唯慈禧馬首是瞻,把自己的前程牢牢綁在慈禧的身上。

他一共生了6個兒子12個女兒。與大多數旗人家裡一樣,兒子們都是紈絝,女兒則很出色,成了他的好幫手。他的長女嫁蒙古親王那彥圖,四女嫁直隸總督裕祿的兒子。



(四格格的美貌,放在今天也不輸給一線女星)

奕劻的四女就是有名的四格格。這個四格格不僅貌美,還極聰慧,從小就進宮陪伴慈禧,成為他父親留在慈禧身邊的臥底。四格格察言觀色一流,又很會說話,處事極有分寸,深得慈禧寵愛。

如此,奕劻處處小心,時刻討慈禧的歡心。慈禧如有所需,立刻就有四格格報告給他,奕劻第一時間弄到送進宮裡。

他把麻將引入宮中,為了慈禧方便,親自教會太監宮女打麻將。他還讓自己的側福晉進宮陪慈禧打麻將,帶著大把的銀票專門輸錢。



(慈禧的身後就是四格格。慈禧的許多照片裡都有四格格作陪)

光緒11年,慈禧第三次罷黜恭親王奕訢。奕劻因此得以執掌總理衙門,第一次進入朝廷中樞,成為清廷核心人物,並晉封慶郡王。翟年,清廷設海軍衙門,朝命奕劻協助醇親王奕譞,奕劻開始掌軍權。

光緒20年慈禧60萬壽,奕劻封親王,成了與醇親王並列的一等一的親貴重臣了。

光緒24年戊戌政變,慈禧粉碎了維新派政變的企圖,實際上罷黜了皇帝親政,將其軟禁在瀛臺。慈禧痛定思痛,覺得用人還是要用忠心的。她以奕劻於江山社稷有功為名,加恩封奕劻親王世襲罔替。

從那時起,奕劻進軍機,掌海軍衙門,掌總理衙門,權傾朝野。

奕劻這個人,早年家境清寒,窮怕了。所以對錢極其看重。他愛財如命,是晚清第一大貪官。

也正因為如此,他成了袁世凱的密友。據說,凡有督撫或將軍外放,奕劻必商之於袁世凱,不是奕劻禮賢下士,而是與袁世凱商量要收多少銀子。

據《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理循報道,慶親王奕劻在匯豐銀行的存款高達720萬英鎊。當時《簡愛》裡的家庭教師豐厚的年薪才30英鎊,奕匡當時的存款就是把全英國所有的家庭教師都僱了也花不完。奕劻之貪,不亞於當年的和珅。


但另一方面,奕劻的才具遠不如和珅,庸庸碌碌,毫無建樹。他時時處處以慈禧的喜好為標準,堅定地站在慈禧一邊,從而簾眷始終不衰。慈禧知道他貪,但感念他對自己忠心,一直重用。慈禧評價他“榮辱乎焉,皆在聖意”。

奕劻一生執政中,也不是一無是處。一是在主持總理衙門時,堅定地支持李鴻章,以大清王爺之尊在對外談判中甘當李鴻章的配角,成為李鴻章的幫手和政治盟友。二是在庚子之亂中堅決主張鎮壓義和團,為此差點被載漪殺掉。三是在辛亥革命時堅決支持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頒佈退位詔書。

清廷最恨奕劻的是末代小皇帝溥儀。奕劻死時,內務府擬諡號為“哲”,溥儀不允,親自擬了“謬、醜、幽、厲”四個最惡的諡讓內務府選。溥儀的父親醇王載灃比較持重,認為大清已亡,對宗室應該待之以寬。力勸之下,溥儀給奕劻諡“密”字,也不是什麼好諡。


國史館


答案很簡單,他是當時軍機處唯一的親王,所以他不入軍機處也就算了,他入軍機處就肯定是領班大臣。

雍正設立軍機處的時候,軍機大臣本身是沒有品級的,也就是說軍機大臣就像xx小組成員一樣,是一個職務,並沒代表級別。軍機大臣們還是按照自己本身的官職領取工資,比如本官是尚書的就按照尚書品級領工資,本身是親王的就按照親王領工資。當然,嘉慶皇帝曾經規定王公不得入職軍機處,以免擅權;不過從恭親王奕開始,這個規定就被打破了。

一般來說,軍機處漢人大臣一般以中進士時間、入職軍機處時間等等這些資歷來衡量誰是軍機大臣裡的漢領班大臣,當然這也有例外,比如曾國藩這種名滿天下,軍功卓著的漢人大臣,而滿人軍機大臣就比較好排了,按照爵位品級來;不過如果有重大軍功,就可以不講資歷,一躍而成為領班軍機大臣,比如乾隆朝的傅恆,傅恆離開北京的時候還只是軍機處行走(見習),等到他平定大小金川得勝回朝後立刻就擔任了領班軍機大臣,當然,那時他已經是一等公爵,再沒有親王入值軍機處的情況下,即使按照爵位,傅恆也應該是領班軍機大臣。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恭親王奕,眾所周知,他和自己皇帝哥哥咸豐帝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彆扭,就連他這個親王是道光帝遺詔裡封的,所以奕成了唯一一個以親王之尊擔任過軍機處行走的清朝王爺。

回到慶親王奕劻,他在同治十一年已經是貝勒加郡王銜了,又在光緒十年接替恭親王奕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同年被正式冊封為慶郡王。光緒十五年,擔任右宗正、光緒二十年被封為親王。

從奕劻資歷看,即使在1903年他還不是親王,只是一個貝勒,以他擔任過的各種職務看,只要他入職軍機處,他就必然是領班軍機大臣,更別提他還是個親王;親王入職軍機處,擔任領班軍機大臣才是正常的。


蘭臺


奕劻不僅資質平庸、人品欠佳,而且以他的出生來看,根本算不上皇室近支,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孫子,到了奕劻這一輩的時候,早已經沒落。而且奕劻的父親一度犯過罪,最為罪宗之後,閒散宗親,奕劻能夠勇敢逆襲,最終成為晚清的鐵帽子王,不可謂不是晚清政壇上的一個奇蹟。

奕劻能夠不斷逆襲與他能夠贏得慈禧太后的歡心有很大關係,奕劻第一次出手是通過慈禧的胞弟桂祥,他知道桂祥喜歡字畫,因而給桂祥送了大量的名貴字畫,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奕劻這也屬於跑官的行為。而慈禧太后與恭親王之間不斷持續的矛盾也給了奕劻以可乘之機。1884年甲申易樞,恭親王奕被撤換。奕劻接替奕成為總理衙門的主官。不久奕劻就被封為慶郡王。

而隨後,奕劻又受命辦理清王朝最重要的軍國機務海軍事宜,可見其被器重之一斑。而奕劻在晚清波譎雲詭的政治風潮中保持屹立不倒的最重要原因就在於他能夠隨時與慈禧太后保持一致,這一點是其他人難以做到的,因為形勢隨時都在發生變化。

在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期間的帝黨與後黨之爭中,奕劻始終與慈禧太后保持一致,同時也不得罪帝黨,所以後來的維新派們痛恨的是恭親王而不是慶親王。

鬧義和團的時候,奕劻在前期和慈禧太后保持一致,主張圍剿義和團,但是到了後來,隨著慈禧太后轉變了對義和團的看法,奕劻也開始轉變自己對義和團的看法,認為義和團可用。所以,在歷次政治風潮中,我們可以看出奕劻是最聰明的。不過因為奕劻貪財,喜歡拉幫結派,在清末也招致了很多政治上的敵人,也因此曾經爆發過比較大的政潮-丁未政潮。

在晚清最後幾年的時間裡面,宗室幾乎已經無人可用,奕劻因而更加扶搖直上,直至官至內閣總理大臣,宣統皇帝即位後,奕劻被封為鐵帽子王,整個清朝一共才12個鐵帽子王,而清朝開國初期就已經封了8個。

清朝最終滅亡,奕劻要負很大的責任。清朝滅亡後,奕劻離開了北京,到了天津做了寓。1917年,奕劻去世,去世後,溥儀親自為奕劻挑選了一個侮辱性的諡號:密。在奕劻死之前,他曾經給溥儀上了一個遺折,在奏摺中,奕劻寫道:“伏願我皇上敬天法祖,聖學日新,以無負先朝託付之重。”


青年史學家


奕劻,能從貝子進封貝勒,到郡王銜貝勒,到郡王,到親王,到世襲罔替親王在有清一代是絕無僅有的一人!無論掌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還是領銜軍機處,練兵處。都是慈禧親選,在皇族忠於慈禧王公大臣眾多人選中,為什麼單單重用他呢,是看中了他貪婪納財,還是無能昏聵,我想不是,是因為清亡後滿人痛恨袁世凱,而袁世凱的發跡成功形成北洋集團是離不開奕劻的幫助的,所以滿人最痛恨奕劻黑他的人是五族俱全。滿清真正斷送者是載灃執政的三年間!很多事奕劻是有不同意見的,一意孤行的載灃,載詢、載澤,載濤等人,大肆排漢,搞所謂強幹弱枝,這是亡國的根本,估計奕劻的鍋在頭條還要背下去!


一葉小舟風雨渡


奕劻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兒子慶僖親王永璘唯一的孫子。


高宗乾隆皇帝



仁宗嘉慶皇帝

因為仁宗嘉慶與慶僖親王都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出,同父同母的手足, 自然親於同父異母的兄弟。而慶僖親王唯一的孫子,就是慶王奕劻,所以他與清宣宗咸豐,以及恭親王奕訢等算是平輩,但是在奕字輩裡,除了惇,恭,醇親王之外,可以說是與穆宗同治之後的皇家關係最親的了。

另外,他與慈禧的孃家關係好,慈禧孃家兩個兄弟不通文墨,寫不了書信,槍手就是奕劻。當時候慈禧孃家還是比較貧窮的,而他家也有點中道衰落的樣子,沒有多少錢財,但是還是經常給予慈禧孃家人不少幫助。

慶親王奕劻

所以,慈禧要重用他,讓他從御前侍衛大臣到軍機大臣,一步步走起。當然也佔了恭親王,醇親王先後失勢,禮親王之流又沒有能力的時機。戊戌變法失敗後,一度傳出要廢掉光緒,另立皇帝,因為慈禧剛開始不願從宣宗這一支中選載字輩的(宣總一支的載字輩均已成年,不好控制,與穆宗是同輩),就要從高宗一支選,於是一度傳出要立慶王之子載振,但是輿論不佳。後來才選了比載字輩低的溥字輩。

雖然兒子沒有被選上,但是慶王的地位更穩固了,高宣兩支中,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用的親王,能力大的被打壓(恭王),關係硬的被猜忌(醇王),別的要不是酒囊飯袋,要不就是志大無能。像禮親王,居然在李蓮英給他磕頭後磕了回去,傳為一時笑料,實在是沒有什麼才能。所以,他就因時因人的成了軍機處的領軍機大臣。


天宇237453481


晚清的重臣愛新覺羅·奕劻[kuāng],滿洲鑲藍旗人,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三月在北京出生。

他是乾隆皇帝的曾孫,父親是愛新覺羅·綿性,過繼給慶郡王綿慜[mín]為子嗣,最初封為輔國將軍,後晉爵貝子、貝勒。

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任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封慶郡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受封慶親王,四年後又進一步升格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奕劻曾代表清政府與李鴻章一起與八國聯軍談判,簽訂了《辛丑條約》,宣統年間,奕劻出任內閣總理大臣、弼德院總裁等官職。

奕劻是晚清最後一任鐵帽子王,同時也是最後一個鉅貪,他貪婪成性,瘋狂斂財,絲毫不遜色於其前輩和中堂。

奕劻斂財方式主要是通過賣官鬻爵以及年節、生日期間收取官員賄賂。

江蘇盱眙人楊士驤通過袁世凱之手,賄賂奕劻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換來山東巡撫這個封疆大吏的官職。

宣統三年(1911年),郵傳部缺一名尚書官員,奕劻明碼標價,公然索賄三十萬兩白銀。

最終,紅頂商人盛宣懷打算競標,奕劻得知他很有錢,於是臨時加碼,官位索賄銀兩翻倍為六十萬,盛宣懷挖門盜洞託人拉關係,好歹按照原價三十萬付款,當上了郵傳部的尚書。

奕劻每次過生日,都要高調大擺盛宴,舉辦盛大慶典,期間收取官員賄賂,有一年生日期間收取現金五十萬兩,禮品摺合白銀一百萬兩。

大清帝國已經奄奄一息,搖搖欲墜,這個蛀蟲仍在瘋狂啃噬那根支撐大清的朽木,眼睜睜看著帝國大廈最終垮塌。

袁世凱為了當上大總統,找到奕劻,讓他幫忙說服溥儀退位。

歷朝歷代,宗室幫助外姓或外族人逼宮這種事情可謂前無古人,奕劻成功做到了這件後無來者的荒唐行徑,大清覆滅,他絕對有一份“功勞”。

逼宮成功之後,奕劻在袁世凱的“朝廷”供職,後來在天津洋人的租借地逍遙法外,安享晚年,七十九歲壽終正寢。

奕劻究竟有多少財產,有人統計超過一億兩白銀,而當時,清廷一年的財政收入僅為八千萬兩。

奕劻貪汙受賄這些鉅額資金都被他的後代們花在了抽大煙、逛酒樓、追捧戲子等奢華消費上。

奕劻的孫子輩在日偽時期坐吃山空,不得不靠著變賣祖宗家產、古玩字畫等維持生活。


漢周讀書


其實,慶親王奕劻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平庸。他在治國理政方面並沒有大本事,但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絕對是個天才。當年與八國聯軍談判時,他能做李鴻章的助手,說明他也不是一點本事沒有。

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孫,也算是比較近支的龍子龍孫。但是,因為奕劻的爺爺並不是鐵帽子王,而且奕劻的父親又不是嫡長子,所以,到了奕劻這裡,僅僅撈了一個輔國將軍的爵位。

後來,奕劻回憶自己的過去,總說那時的自己是一個窮王爺。奕劻發跡後,一直貪婪無度,根子就在這裡——他實在是窮怕了。

奕劻怎麼發跡的呢?是因為慈禧。

慈禧有個弟弟,叫桂祥,窮王爺奕劻就住在桂祥的隔壁。奕劻和桂祥的關係不錯。因為奕劻寫字比較漂亮,有時候桂祥給慈禧寫信,就由奕劻代筆。

慈禧知道桂祥寫字歪歪斜斜,於是便問桂祥,信是由誰代筆?桂祥說,是奕劻。

就這樣,奕劻和慈禧搭上了關係。見面一聊天,慈禧覺得奕劻還不錯,就開始慢慢提拔他,直至領班軍機大臣。

奕劻能夠獲得慈禧的提拔,肯定是有原因的。說他單純靠裙帶關係,是不客觀的。因為慈禧的弟弟桂祥就沒有獲得提拔嘛。他的本事如果比奕劻大,慈禧為何不提拔自己的親弟弟呢?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說奕劻的本事有多麼大。奕劻能夠獲得重用,是沾了龍子龍孫這個身份的光。為了平衡,慈禧肯定要從皇室近支中選一個自家人,委以重任。可那些大少爺們自小養尊處優,大都是酒囊飯袋,實在沒有別人可選,矮子裡面拔將軍,慈禧只好選了奕劻。

更重要的一點,奕劻對慈禧一直忠心耿耿。慈禧用人,首先取其忠誠。既然如此,慈禧就對他貪銀子的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才有了奕劻一邊貪錢一邊升官的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