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劻,奕山,載漪,琦善是晚清四大奸臣嗎?

西湖邊的耕田人


關於晚清四大奸臣,無論是史學界還是民間並沒有定論,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他們四個。

1.愛新覺羅·奕山(1790年-1878年),字靜軒,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宗室。康熙帝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玄孫,道光帝族侄。侍衛出身。歷任塔爾巴哈臺領隊大臣、伊犁參贊大臣、伊犁將軍等職。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被圈禁在宗人府空室,原因是奕山所部在白鵝潭水域向英軍發起夜襲,結果一敗塗地,廣州城外炮臺盡失。清軍退入廣州城,不敢出戰,南海鄉勇和湖南鄉勇為搶奪糧食而引發內鬨,城內大亂。26日,奕山派人舉旗投降。與義律簽訂《廣州和約》。隔年八月即被釋還,又賞給二等侍衛充任和闐辦事大臣,接著數年下來,功封鎮國將軍,伊犁將軍。

咸豐八年四月(1858年5月),雙方簽訂《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俄羅斯。咸豐十年(1860年),俄羅斯又藉機迫使清廷訂立《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由“共管”割歸俄羅斯。

2.愛新覺羅·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滿洲鑲藍旗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於北京,過繼慶郡王綿慜為嗣子,初封輔國將軍,後晉爵貝子、貝勒,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銜,任御前大臣。光緒十年(1884年),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進慶郡王。

光緒二十年(1894年),進爵親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襲罔替,成為鐵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他受命與李鴻章於次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首席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

宣統三年(1911年),裁撤軍機處,改設內閣,奕劻任內閣總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復出,奕劻讓出首相職位改任弼德院總裁。清朝滅亡後,遷居天津。民國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時年79歲。追諡曰密,子載振襲爵。

3.愛新覺羅·載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寧之孫,惇親王奕誴之子,後過繼瑞敏郡王奕志(嘉慶帝四子瑞親王綿忻子)為嗣,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義和團事變禍首之一。 載漪是光緒帝的堂兄弟。嫡福晉是員外郎紹昌之女伊爾根覺羅氏,生長子溥僎;繼福晉為和碩阿拉善親王貢桑朱爾默特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生次子溥俊。 1899年,慈禧冊立載漪的十五歲兒子溥儁為大阿哥,計劃廢黜光緒帝,但溥儁不獲外國公使承認,慈禧被迫停止廢立計劃。

義和團事變後,載漪在八國聯軍的禍首名單上。

1902年,清政府下令將載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1917年,借張勳復辟之機,載漪才重獲自由,直至1922年去世。

歷史評價:

康有為:那拉後、端王、慶王、榮祿、剛毅、趙舒翹,此六人者結通團匪,以戕殺西人,欲拳之平,非去主使拳匪、任用拳匪之人不可。

陳夔龍:①少不讀書,剛愎自用。②愚而不學,驕盈特甚。

4. 博爾濟吉特·琦善(滿語:kišan,1790年-1854年),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滿洲正黃旗人。出生於一個世襲一等侯爵的貴族家庭。祖上恩格得理爾,以帥眾投附有功,封得一等侯爵。父親成德,官至熱河都統。琦善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16即由廕生授刑部員外郎,以後歷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寧、河南布政使。29歲,便當上了獨當一面的河南巡撫。

至1840年鴉片戰爭時,琦善的正式身分是一等侯爵、文淵閣大學士、直隸總督(後改兩廣總督)、欽差大臣。他在與英方的公文往來中,自稱“本大臣爵閣部堂”,可以位極人臣,聖眷正隆,為同僚們望塵莫及。

原先主剿的琦善在白河口見英軍“船堅炮利”,下令撤退炮臺守軍,並派廣東人鮑鵬去穿鼻洋(廣州虎門口)向英軍求和,1月25日與義律私下約訂《穿鼻草約》,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元原先主剿的琦善在白河口見英軍“船堅炮利”,下令撤退炮臺守軍,並派廣東人鮑鵬去穿鼻洋(廣州虎門口)向英軍求和,1月25日與義律私下約訂《穿鼻草約》,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元!

總而言之,關於晚清四大奸臣的說法並不太正確,如果依照當時的的說法具體可見《清史稿》,裡邊有關於晚清貳臣的例子,大家可以去看!

如果感覺我的回答有用,就關注我一下,點個贊吧!






某點範兒


都是菜雞中的“戰鬥雞”!比著賣國,比著貪錢,比著享受!沒有最壞,只有更壞比如奕劻初擬諡“哲”,按諡號解,知人曰哲。溥儀不同意,親選四字,讓內務府選擇,為“謬、醜、幽、厲”自己人都看不過去!個頂個的昏聵無能


咖喱飯1234




手持鋤頭棍棒,毫無專業軍事經驗,標準烏合之眾的數千三元里鄉民們,這一頓玩命血拼,以英國陸軍司令郭富的報告說,當天就造成英軍四十九人死傷,其中七人被打死!連英軍少校畢徹也在激戰中喪命(英國人的說法是戰鬥中突發疾病猝死)。

僅看這戰果,就足以羞煞那些吃著國家糧領著國家餉的大清正規軍們,三元里鄉民們這頓打,成果居然比先前中英幾次血戰都大!

戰局一片大好,附近鄉親們似打了雞血般,紛紛前來支援,前後更聚集了近萬人,把英軍重兵把守的四方炮臺也包圍了,場面十分震撼。

就在這關鍵時刻,廣州知府餘保純聞訊趕來,苦口婆心,終於將民眾勸散。

對餘保純這一行動,後來的好些人,無不義憤填膺,大罵這狗官吃裡扒外,和英國侵略者沆瀣一氣,終於令這來之不易的殲敵機會白白喪失。

但就當時情況說,餘保純救的不是英軍的命,卻恰是這些憤怒鄉民的命。

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這話固然沒錯,可也要場合,凡事都要講究專業水平,毫無軍事經驗的農民兵,對上近代世界上最強大的英軍,別看趁著大雨打人一個悶棍,真刀真槍打起來,會是啥後果?



接下來如果英軍動真格,這些憤怒的鄉親們會是啥後果,只要參考下此事六十年後,轟轟烈烈的義和團,對上八國聯軍後是啥後果,基本就能想象。

不誇張的說,這數萬鄉親們的命,是餘保純救的。雖然這件事情,成了他後來狼狽丟官的原因,也成了他終生的汙點,甚至主持縣學考試時,都被考生拿著磚頭砸。但若問這場中國喪權辱國的鴉片戰爭裡,有誰是真正敢於在關鍵時刻承擔責任,值得尊敬的人物,餘保純毫無疑問,都是其中一員。

不管怎麼樣,民眾被勸散了,英軍也很快撤走了,奕山卻不敢大意,因為接下來一件事,對他來說,比前面所有事都要作難:該怎麼向道光皇帝彙報呢?

由於奕山的迷魂湯灌的太厲害,道光皇帝此時此刻,依然沉浸在大清軍隊勢如破竹,痛打英軍的美夢裡,這時候要告訴他,人家都把廣州端了,交錢才贖回來的,信不信他立刻就給奕山送三尺白綾?

但奕山到底是奕山,這麼個在別人看來,比打敗英國人還難的事,他竟然真辦到了!

四方炮臺淪陷?奕山真在奏摺裡承認了,但隨後又補充,那是因為被英國人收買的漢奸作祟,裡應外合淪陷的,這事不賴我!

可賴你不賴你,終歸是賠錢認輸了啊,看你怎麼說?

沒想到這更難不住奕山,說英軍攻打廣州的時候,自己也抱定決心,要和廣州共存亡,沒想到英國人卻點頭哈腰的跑來求饒,說我們根本不想打仗,是因為你們的行商欠錢不給,我們才來討債的,而且他們還賭咒發誓,說只要解決了債務問題,他們就是吃了豹子膽,也絕不敢和我大清打仗了。

如此奏摺,對比之前奕山的各種天花亂墜吹牛,更可以說是胡說八道。

而且要對比幾位前任的話,林則徐雖然誇張過穿鼻海戰,但也不過是誇張而已,琦善給義律打夠了馬虎眼,但對道光皇帝這裡,也不過是個措辭問題,該講的實話一句不少,楊芳倒是編了一些瞎話,虛構了一些勝仗,但也只是誇大點殲敵數字而已。

奕山的這奏摺,真可是說是瞎編到了無極限,可就這麼個無底線的奏摺,道光皇帝竟立刻信了。不但信,還發上諭說:“朕諒汝等不得已之苦衷。準令通商。惟當嚴諭該夷目、立即將各兵船退出外洋。繳還炮臺。仍須懍遵前定條例。只准照常貿易。不準夾帶違禁菸土。儻敢故違。斷不寬恕。”

這隻能說,作為道光皇帝的實在親戚,奕山太瞭解道光皇帝的脾氣了,知道這位皇帝最好面子,面子有了,裡子就算破成渣滓,也照樣能撐住。

而且就在奕山這頓瞎編後,立刻就有人寫信告發了,把奕山虛報戰功的醜態,廣州前線被揍的灰頭土臉的真相,一五一十的告訴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也真個派人去查,查來的結果是,奕山基本就在扯淡。

可這真相擺在道光皇帝案頭,道光皇帝卻一反常態,沒有像對林則徐琦善那樣當場翻臉,反而只批了簡單倆字:留覽。也就是先放著吧。

實在親戚,就是不一樣。

當然如此一反常態,親戚關係還是次要,關鍵是道光皇帝真累了:仗打了這麼久,死傷慘重沒個頭。況且奕山雖說總扯淡,但他奏摺裡那句話,應該不會扯淡吧:“只求照前通商。並將歷年商欠清還。即將兵船全數撤出虎門以外。”

最讓道光皇帝動心的,就是這句話:是不是隻要答應了這個要求,英國人就不會打了呢,要知道,這是道光皇帝最後的底線了。

道光皇帝這心思,原來廣州的奕山準確摸對了,7月14日又發奏摺:““英夷自懲創之後。兵船退出虎門。乞恩貿易。準令通商。向來恭順夷商貨船。聞風入港。告請驗貨。英夷額慶歡忭。免冠感伏,聲言永不敢在廣東滋事”、“粵省夷務大定”,要求撤退外省援軍,以節省糧餉。

這幾句話一說,道光皇帝真個長出一口氣:這樣多好,恩准撤兵!

在道光皇帝看來,雖說沒有教訓英軍,但好歹也讓英軍嚐到了厲害,又能了結戰事,總算也不錯了。






早在義律和奕山達成停戰協議時,義律已經明確發出照會,說:“兩國交爭諸事,既未善定,仍須向皇上討要申冤,秉公定事。且未秉公善定以先,仍須強自冤屈,與朝廷交攻。”“所有議定兵之事,止關粵東一省。至於他省,仍舊交戰不息。迨至安待皇帝允准,將兩國釁端盡解。”

也就是說,所謂停戰,只是不打你廣東,其他地方也要打。可如此關鍵問題,奕山卻瞞的結結實實,咬死了不給道光皇帝說。

如果說奕山和之前的林則徐琦善有什麼區別,那麼最大的區別,就在此處:林則徐也好,琦善也罷,都撒了不少謊言,有過不少汙點,但根本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辦事,他們的所作所為有爭議,卻都是無可爭議的清朝能臣。

跟他們相比,奕山卻差了一個檔次,心裡裝的只有自家的官位,糊弄也好,抗敵也罷,就是為了給自己刷功買好,遇到事關國家大事的問題,更是連瞞帶躲。比起前面幾位來,他是真正的卑鄙無恥。

後來也正是這卑鄙無恥的奕山,調任到黑龍江去,卻又遇到沙俄犯邊,叫人一頓嚇唬,就大筆一揮割讓了大片國土,同樣也把朝廷瞞的好苦。可見這卑鄙無恥,正是奕山一輩子難移的本性。

而這一次,奕山的卑鄙無恥,也將繼續令大清朝,付出沉重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