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輸血」爲生?中國連續幾年搶走日本大單,造船業感到切膚之痛

據瞭解,日本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摩耶”號已於7月底下水,該艦後繼型號艦的建造也將由日本海事聯合公司承接,這兩筆訂單對於天然氣(LNG)運輸船等民船訂單縮減而陷入困境的海事聯合公司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

不過,不僅日本海事聯合公司的民船訂單近幾年在逐步縮減,其他重工企業的商船製造業進入低迷狀態,就連日本三菱重工也獲得了8艘小型護衛艦的訂單。

靠“輸血”為生?中國連續幾年搶走日本大單,造船業感到切膚之痛

日媒指出,日本各大綜合重工企業的商船製造在最近幾年很不樂觀,據統計,4月-6月遠洋商船的建造合同同比下降28%,給這些企業的開工率造成了很大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日海自提出的軍艦訂單是經營的唯一支柱,不過即使是來自官方的“輸血”,也只能維持勉強盈利,有大型重工企業的高管指出“只能積極爭取保證一定的工作量,完工後也能因為維護和檢查而獲得持續收入的訂單”。

靠“輸血”為生?中國連續幾年搶走日本大單,造船業感到切膚之痛

日本作為造船大國,造船業卻和其他的“日本製造”一樣連年顯出頹勢,究其原因,還是我國和周邊國家搶走了民用船隻的製造訂單,尤其是集裝箱船和LNG船的訂單,幾乎全被我國造船廠瓜分殆盡,讓日本造船業感到了切膚之痛。

如今的日本民船製造企業相較其他國家的造船企業不存在明顯的技術優勢,而且因為高人力成本的緣故,日本造船企業依然維持著當年的高昂報價。商人都是逐利的,能有價廉物美的方案,自然不會選擇價高的方案。

靠“輸血”為生?中國連續幾年搶走日本大單,造船業感到切膚之痛

最近我國造船業倒是蒸蒸日上,無論民用還是軍用訂單,都“接的手發軟”,自然收益也是“數錢數到手發軟”。

僅是去年,我國的造船訂單總噸位就達到了713萬噸,佔2017年總噸位的三分之一,是日本同年的6倍左右;

在軍用訂單上,我國單是江南造船廠,就有20餘艘、從氣墊登陸艇到003號航母的艦船在全力開建,日本的造船企業最近拿下的最大訂單,也僅是“摩耶”艦和後續艦的訂單。

靠“輸血”為生?中國連續幾年搶走日本大單,造船業感到切膚之痛

近幾年,神戶制鋼、三菱綜合材料、斯巴魯接連曝出造假,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大企業,如東芝、索尼等也連年虧損。

不僅如此,就在前幾天,國際空間站上日本設計製造的太空艙也開始漏水,當年象徵著尖端技術和匠人質量的“日本製造”,似乎已經逐步跌落神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